陳育村

陳育村

陳育村 (1951.12—) 湖北黃陂人。 著名雕塑家,一級美術師。 1981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並分配到湖北省美術院雕塑創作室從事創作。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省美協雕塑藝委會委員,省城雕藝委會委員。雕塑《和平使者》獲全國首屆體育美展三等獎,《眾生》獲第八屆全國美展優秀獎,《和平使者》由中國奧委會收藏,《琵琶行》由全國城雕協會收藏。在《美術》、《中國雕塑》及省級雜誌均有作品發表。作品還有《湘江浪潮》、《女軀幹》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育村
  • 外文名:CHEN YUCUN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湖北
  • 出生日期:1951年12月
  • 職業:雕塑家、一級美術師
  • 畢業院校:中央美術學院
  • 主要成就:全國首屆體育美展三等獎
    第八屆全國美展優秀獎
  • 代表作品:《眾生》、《和平使者》、《琵琶行》、《湘江浪潮》、《女軀幹》
藝術歷程,作品詳解,《開路人》,《支點》,作品賞析,

藝術歷程

一九八一年作品《牧童》、《和祖母在一起》,在武漢展出,均獲銅獎。
一九八四年作品《琵琶行》,參加首屆中國城市雕塑方案展。
一九八五年作品《和平使者》,參加首屆中國體育美展,獲三等獎。
一九八七年作品《湘江浪潮》,參加建軍六十周年全國美展,獲一等獎。
一九八九年作品《中和而樂》,參加全國第七屆美展
一九九一年作品《火種》,武漢展出,獲優秀獎。
一九九四年作品《眾生》,參加第八屆全國美展,獲優秀獎。
一九九四年作品《新生命》,中國美術館展出。
一九九五年作品《親切的空間》,在北京舉辦戶外雕塑方案競賽中獲三等獎。
一九九五年獲文藝名星獎。
一九九七年作品《尋》,參加中國藝術大展。
一九九八年作品《支點》,參加第一屆當代雕塑藝術年度展。
一九九八年,為慶祝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四十周年,巨型雕塑《黃河頌》(高26米),建成於寧夏回族自治區金水園區內。
一九九九年作品《眾生》、《視窗》參加新加坡亞泰地區《行與體》雕塑展。
一九九年作品《九九南斯拉夫情節》參加全國第九屆美展。
二零零年作品《火》參加第二屆全國體育美展
從一九九五年至二0一三年完成多件大型城市雕塑作品。

作品詳解

《開路人》

首先,在藝術語言的把握上,《開路人》在經典藝術與大眾藝術之間找到了某種平衡的方式。它在主題表達的過程中,擯棄了時下所流行的抽象、晦澀、或模糊的趣味指向,而明確地以通俗化的創作手法塑造具體的形象,由此而可能實現特定的一種雕塑藝術語言在進行大眾溝通、以及滿足社會欣賞環境的有效性。
陳育村
其次,標誌性的意味,是這一設計方案在構思中所追求的一個目標。內涵明確而輪廓簡潔、醒目的造型,使它接近於一個便於識別和認同的一個紀念性符號,而它在設計規模上所預期的體積與份量感,則與一個特定歷史時期的重大建設工程的內在蘊意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潛在地成為了一個交通新幹線的時代性建設標誌。
更為重要的一點是,這一雕塑設計方案,通過一個特徵鮮明的建設行業提煉為一個社會發展趨勢與奮進方向的象徵。這正如我們常常以時代精神的體現來衡量一件藝術作品的社會價值那樣,通過由隱喻政治、經濟改革道路的重大時代背景入手,《開路人》的主題本身,實際上,就已經從一個社會創造者的主體角度,也就是說:從人的角度,形象地頌揚和展示了整箇中國社會在變革浪潮中的一種積極進取的價值觀念。

《支點》

尋找自己的語言支點,給支撐行為的思想定位,是畫家和批評家一直在做的一件事。沒有自己的點要找下去。有了自已的點,隨著文化流向背景的轉換,同樣也要選擇新的起點。這是雕塑作品《支點》暗示的基本思想。
放眼看,大到國家行為,小到社會實體動作方式,從理論到實踐,必然有個支撐行為的思想定位。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在政治、經濟、文化不斷碰撞的條件下,面對新的社會關係,大家都在思考。從社會機制到單位個體,在職、下崗、官與民都在選擇自己的支點,作品《支點》試圖要用雕塑特有的語言方式傳達這一社會現狀。

作品賞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