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聖璵,字若仁,清解元,儋州長坡鎮書村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聖璵
- 別名:若仁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720
人物簡介,陳聖嶼第一封家書,陳聖嶼第二封家書,
人物簡介
生於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一個書香門第家庭。天資聰穎,卓爾不群,學問精深。其為文,意在筆先,胸有成竹,結構嚴緊,遣詞動人。1753年(乾隆十八年)考中解元(中舉第一名),博得主考劉公墉大加讚賞,時人稱其為“鄉會正宗”。其曾設館課徒,誨人寫文章應以義理為重,不求浮詞墨調,故學成者甚多。曾在家鄉任教,後因觸犯權貴,受誣告通緝而出走崖州,在今樂東縣樂羅村德化書院任教,二十多年未歸。其逝世後,諸生立“報恩碑”以紀念之。此外,他對儋州地方民歌也有研究,曾有民歌——《勸世歌》傳世。
據說陳聖嶼在樂羅當家庭塾師期間,另結秦晉之好,因而,在樂羅執教二十餘年,“樂而忘蜀”。忘記了儋縣書村美貌,賢惠的結髮妻子。其妻薛氏(儋州高地村薛復俊之女)終日倚門,望眼欲穿,未見夫君回歸,重溫顛鸞倒鳳之歡,抱怨陳聖嶼迷醉於花錦城池,視新歡如掌上明珠,棄舊盟如道旁之苦李。然而,她不願抱琴別調,企望追回昔日“雪深三尺不知寒”的甜蜜歲月,她便請陳聖嶼的好友(少時學同窗,寢同床,行攜手,形影不離)黃河清(清乾隆辛巳科進士)代筆給陳聖嶼寫兩封家書。陳聖嶼接到第一封家書,尚不以為然,無動於衷,置舊好於不顧。傾心愛於新歡。故致力於教書,全無還家之念。過了一些時日,仍不見陳聖嶼還家。其妻薛氏又請黃河清再寫第二封家書。這封家書句句是血與淚。陳聖嶼秉燭夜讀,讀著、讀著,冷漠了二十餘年的心頓時卻被喚醒。他讀罷家書便將其燒毀。傳說陳聖嶼反覆多次的讀著家書,竟被一位聰明過人的學子在他背後偷看,並將其內容錄於紙上,回宿舍後,便將這家書重新整理完好。如今陳聖嶼家書得以傳世,全靠這位天資過人的學生。
陳聖嶼讀完第二封家書後,夜不能寢。不日,便整裝還家。當他乘舟渡過昌化江時,突然陰雲密布,雷雨交加,山洪暴發,洪水滾滾而來,一代名儒陳聖嶼不幸淹死在滔滔的昌化江中。悲哉!痛戰!陳聖嶼不幸逝世的訊息傳開,樂羅德化書院的師生和村民為失去了一位學識精深的老師而放聲慟哭。學生們為感其教澤,仍在德化書院立下陳聖嶼牌位以為祀奉。
陳聖嶼兩封家書文詞精湛,內涵深邃,頗有教育意義。後來執教者常把這兩封家書當為課文教授學子,以啟迪後人。尤其是鄉間好學者喜歡將它背熟,藉以增添夫妻情感,又加強對父母的愛心。
陳聖嶼第一封家書
丈夫乎!豈非人情哉!夫誦詩讀書,固足以光宗耀祖,而閨門琴瑟,亦足以垂裕後昆,妾幸少踵君門,雖不如月下秀花,足邀君郎之眷戀,亦不至沉魚落雁,虛掩生質之美華。縱薄德貽羞,才郎見欲,然天作之合,夙世良緣。溯自成姻以來,一雙鴻雁,情遍江山。兩姓鴛鴦,身棲楓木。思清風之拂披,興頌桃天。聽靜夜之鐘鼓,寄情竊窕。顛鸞倒鳳,雪深三尺不知寒。聚會胸中,頓忘東方之既白。回憶當年,樂何如耶。今君背井離鄉,已積月累年,雙枕單寒,賭物而興悲嘆。玉鏡吊空,慕音容而流淚。枕上笑話尚在,美人容貌何方。朝思暮想,望白雪紅梅而腸斷。寤寢反側,想青山綠水見長。人隔天涯,夢思海角。縱鄰家往來談笑,雖可解憂,而同儕離散,又覺悽愴。含淚而歸,誰知無盲之恨!丈夫乎,知之否乎!仰視橋上鴛鴦雙雙游水,俯察園中蝴蝶,對對穿花,物猶如此,況於人乎!無藥可醫長夜恨,千金難買少年春,況君作客他鄉,傷心欲淚,棄我青春守帳,情實可憐。丈夫乎!豈不知者乎!昔許生死同穴,而今各別兩方,望落花而傷心不盡,對斜月而抱恨難忘。欲守孤枕,則浮生若夢,為歡幾何?欲拋清就濁,則赤繩已系足,終身不解。欲問境以尋,而君蹤不悉何往。欲留家以待,則君歸未卜何時,雖黃卷青燈,望金榜之題名。倘失青春,而後悔之晚矣。嗚呼!人無二世,草無二春,江河長流,韶華不再。丈夫乎!胡不知歸來兮!
陳聖嶼第二封家書
父生母育,乾坤之德難忘;夫唱婦隨,山海之盟已定。唯願百年好合,詎堪一旦分離。今君浮梗於東吳。妾系匏瓜於西蜀。迨妾送君之日,憶君囑妾之言,近則一歲兩周,遠則三年五載。豈料人情反覆,蹉跎二十餘年,道路迢遙,睽一千餘里。秋雁傳信,傳不到君家之兀席;春燕叫友,喚無盡妾氏之情懷。堂上拋棄翁姑,膝下又無男女,家庭瓦解,囊橐罄空。靠將值而不能,乏米錢而誰濟。一年十二月,月月受肌寒,一月三十朝,朝朝無溫飽。欲去尋舊盟,則山遙路遠;欲抱琴別調,則變節名污。欲赴水投河,必葬江魚之腹。欲懸樑自縊,難免蠅蚋蛄嘬。欲貪生畏死,不忍鳳只鸞孤。聞雨滴,則點點生愁,聽雞啼,則聲聲帶恨。長流眼淚,枕邊滴濕衣襟。久歷風霜,身穿衣裳破裂。形容枯槁,雲鬢轉為蓬鬆。君無思蔡邑之忘箕帚,遺臭萬年,宋弘不棄糟糠,流芳百世。烏鴉何義,尚知反哺之恩。戾蟲無情,亦曉好合之義。況人為萬物之靈,反不若鳥蟲乎!昔漢高祖之棄呂后,劉玄德之棄甘糜,實乃爭地圖王,趙子龍之別家口,百里奚之棄廢彥皆為忠君報國,君既非爭地圖王,拋妾何故?又非忠君報國,棄妾何為?然妾實無棄之由,而君又有棄之實。昔卓氏淫奔之女,相如猶感白首,鶯鶯改嫁之婦,張洪猶憶故友之情而求親。妾乃明婚正聘,非卓氏之可比。守節存貞,非鶯鶯之所同。君何反正歸邪,忘恩負義。視新歡如掌上明珠,棄舊盟如道旁苦李。然下拋賤妾,理固不容:上背翁姑罪更難逃。凡人養子,歷苦多年。十月懷胎,承嚴父之血脈。三年哺乳,食慈母之膏脂。才能行,則喜氣欣欣;稍得病,則憂心忡忡。子行而親不往,則三回四顧;親行而子不至,則萬喚千呼。及其成長,請師啟蒙教讀,娶婦偕伉儷之歡。望子成龍,報答親恩。晨省昏定,視膳問安。君何棄雙親而不顧?舍棺梆於荒郊,風吹雨洗,忍雙親於道旁水浸沙埋,令千人之痛惜!君不聞董永賣身葬父,仙姬降世為妻。吳起殺妻棄母,五雷作馬分屍。天人報答之警,捷於影響。未有不孝其親而得孝身之理,未有不葬其親而得葬身之地。世間豈有不孝親之子哉?妾聞崖州境地,花錦城池,朝游柳巷,暮宿花街。日復一日,任笙歌之樂耳。年復一年,忘好合之初心。勸君舍樂土之荒音,尋回故園之桃李。上葬雙親歸土,下慰妻子初心,免雙親為有子之孤魂,免妾為有夫之寡婦。將功贖罪,轉妖為祥。倘或鐘停漏斷,君身便作崖神。若蒙浪浮生,君身則厚儋耳。君若不歸,預卜終身不結果。那時搖尾乞憐,悔過已不及。安知曠野荒丘,非君葬身之地。江河流水,非君拋骨之濱。書到君前,宜當淚讀,指天誓日,要速速返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