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陳經綸中學是一所國家公立學校,地處朝陽區最繁華的商業街,毗鄰中央商務區(CBD)。,初為崇禎學園,後改為北平女子四中,解放後更名為北京市第四女子中學,1954年被市政府定為重點中學,“文革”期間易名為朝陽中學。1991年香港企業家陳經綸先生捐資改建後,被市政府命名為北京市陳經綸中學。2002年成為北京市首批“示範性普通高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經綸中學帝景分校
- 學校始建時間:1921年
- 建築面積:3萬平方米
- 占地:近60畝
學校概況
學校目標是成為北京市一所“全面育人、辦有特色”的一流學校。學校先後被授予“全國體育工作先進校”、“全國電化教育技術實驗校”、“北京市科技活動示範校”、“北京市體育活動傳統校”、“北京市教科研工作先進校”、“北京市校園環境示範校”、“首都綠化美化花園式單位”、“北京市文明單位”。
學校歷史
1919年,中國北方大旱,農作物全面絕收,整個華北地區餓殍遍地。清水安三號召人們出資賑災,在朝陽門外建起災童收容所。他每天趕著馬車到災區逐村收養災童,總人數近800名。上世紀20年代的朝陽門外窮困破敗,民不聊生,賣春者隨處可見。為拯救不幸的女童,清水於1921年出資在災民聚居區創辦崇貞女子學園。作為學園的開創者,清水安三與妻子清水美穗為學園的發展日夜操勞。在1921年5月28日,崇貞學園正式成立,從而開啟了陳經綸中學的歷史。
1949-1976
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學校正式移交給北京市教育局成為公立學校,並更名為北京女四中,但只招收女學生。清水安三與妻子清水美穗回到日本,將崇貞學園復校於東京成立櫻美林學園(櫻美林大學)。1954年學校被市政府定為重點中學。
1976-1991
1976年,北京女四中改名為朝陽中學。
1991-現在
1991年,香港企業家陳經綸捐 贈給朝陽中學人民幣2000萬翻新舊校園,同時學校被市政府命名為北京市陳經綸中學。2002年成為北京市首批“示範性普通高中”。2003年,學校進行集團辦學探索,創辦了九年一貫制分校,現為朝陽區一所從國小到高中十二年完整教育探索的學校。目前,學校按照朝陽區政府和教委的要求,已轉入“國家級示範 性普通高中”的建設。
辦學條件
辦學特色
“十五”期間,學校還承擔了國家級課題6項,獨立申請了市級課2項,區級課題3項,校級立項課題10項。全校70%以上的教師都參與了課題研究。近年來,學校教學質量穩定在較高水平,高中教學在提高學生能力和分層指導等方面具有經驗並取得良好成效,繼2006年文科本科上線率達到100%之後,2007年又取得好成績,位於市、區前列,為高等學府輸送了大批優秀人才。國中教學在養成教育、學法指導、學習習慣訓練、心理輔導、分層次指導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並獲得了豐富的經驗,為市區示範高中提供了大量優質生源。學校堅定不移地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面向全體學生,要求教師“偏愛後進生、關心特困生、同情單親生、照顧病殘生”,是一所充滿愛心、陽光普照的學校.
師資隊伍學校“培養個性化學生,成就個性化教師,建設個性化學校”為宗旨,以體育特色、外語特色、科技特色為突破口,推行特色教育。作為全國和北京市的體育運動傳統校和先進單位。面向21世紀,學校積極探索適合學校和學生實際的體育新形式,進行了“一天一節體育課”改革探索,初步形成了學校“健康第一”的體育工作格局。外語教學改革也是陳經綸中學一大特色。學校提出“經綸學子”在外語能力上除了能熟練運用英語,還能基本掌握1—2門其它語種。學校與大學長期合作(如與北京外國語大學等高校合作),在開設了英語的基礎上,還開設俄、日、韓、德、法和西班牙語等第二外語,供學生選修。學校還採取分層教學、特長實驗、學科特長專項輔導(延聘名師專人輔導)等多種形式,加強對學生個性、特長的的培養。國中進行外語教學實驗,實行“三級課程”,將法語和西班牙語納入學生必修課程。學校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制定了《課程改革方案》,加強校本課程開發。目前,共開發了科技發明、生活技能、藝術創造、名人對話等七大類117門課程,編輯出版了校本課程教材。學校現有教職工216人,任課教師191人。其中:特級教師4人、高級教師51人;市、區級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區優秀青年知識分子、優秀拔尖人才57人;博士1人、碩士17人、研究生課程班結業45人。
“十五”期間,學校還承擔了國家級課題6項,獨立申請了市級課2項,區級課題3項,校級立項課題10項。全校70%以上的教師都參與了課題研究。
學生生活
國際交流
累累碩果
所獲榮譽
獎學助學
全面發展
學校組建有66網路俱樂部、電視台、話劇團等多個學生社團,每年舉辦藝術節、科技節、體育節,為學生展示才華搭建舞台。1998年學校成立的“66管樂團”,聘請國家交響樂團、中央樂團等名樂團的專業教師為指導教師,經常參加比賽、對外演出活動。“66管樂團”被正式命名為“北京市中學生金帆銅管樂團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