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筱寶

陳筱寶

陳筱寶,字麗生。浙江海鹽人,出生於中醫世家,其父陳耀宗原在家鄉行醫,後因太平軍興,遷居上海,佳南市三牌樓72號,仍操舊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筱寶
  • 出生日期:1873年
  • 逝世日期:1937年
  • 職業:醫生
  • 出生地:浙江海鹽
個人簡介,診治特色,望診,問診,聞診,切診,證治經驗,月經病,帶下病,妊娠病,產後病,求嗣,經驗驗方,八制香附丸,藥方,

個人簡介

陳筱寶六歲計讀私塾,15歲隨父學醫,秉承家學, 復從上海諸香泉先生受業,諸公深得傅青主,葉天士諸家之學,專長婦科,名重當時,筱寶盡得其傳。年甫弱冠即膺浦東塘橋善堂之聘為廣大民眾診病,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中年時更得宋代名醫陳素庵《婦科醫要》手抄殘本,內多透徹理論與經驗良方,潛心研讀,進一步獲得了有關婦科疾病的醫療知識,遂以婦科專門應行。始自清季開業於南市三牌樓,1937年“八.一三”抗戰開始後遷居巨鹿路691號現址。陳氏專治婦科,行醫40餘年,積累了豐富經驗,頗多獨到之處,除繼承前人治療婦科的理論和經驗外,並有所發展,自成一家,稱為“陳氏婦科”,名揚海內外,深為各階層所讚賞。
在行醫同時,他勤奮好學,博覽古今醫書,廣搜方案,隨診套用,並隨時總結經驗,如有所得,隨筆記錄,後成《醫事散記》4卷,惜抗日戰爭毀中於日寇烽火。
陳氏有子二、長子陳般根(1897~1976),次子陳大年(1900~1975),深得其得傳,長孫陳惠林業醫,亦專治婦科兒十年。
學術觀點
陳氏專治婦科40餘年,積累了豐富臨床經驗,頗有獨到之處。
學術上推崇陳素庵、王肯堂、徐靈胎、王旭高、傅青主、葉天士,認為經帶胎產病情複雜,隱症處方不離該三個方面的關聯:
陳筱寶
陳筱寶
一、病人以元氣為本
此一觀點來自徐靈胎的“元氣存亡”之論。認為凡人有病、元氣不損,雖至可治,元氣損傷,雖輕難愈。加此隱症用藥時,處處要注意保護元氣,以不損元氣為主。保持元氣充沛,人體自能調節卻病。例如:病可以緩和調治者,不宜急切圖功,輕用峻厲之藥以匡正;病人必須攻瀉取效者,亦宜寓補於攻,配合補益之品以扶正。峻藥取快一時,雖當時獲效,而元氣暗損病根潛伏。
二、婦科以調治血分為主
婦人以血用事,對於婦人疾病之論治,首重血分,處處以養血和血為主。前人有“枯者滋之,瘀者行之,逆者順之,熱者清之,寒者溫之”的治療原則。陳氏認為這些治則都是正確的,但在具體套用上,陳氏進一步提出:“滋血宜取滋暢,行瘀亦取和化,順氣應取既達,清不可寒涼,溫不宜辛燥”此防過則反為害。例如有因風冷寒濕而致血滯者,當溫經散寒,行滯去瘀,但過於辛熱則血熱妄行,上為吐血,下為崩敗,暴下之患,損傷陰血,而遂難治。內經“適事為故”的理論有深切體會,因此對婦人病處處以養血和血為主。
三、婦人雜病以調肝為中心環節
陳氏認為婦人一生在生理,病理方面可分為三個不同階段:青春時期,主重在腎;中年時期,主重在肝;暮年時期,主重在脾。女子青春時期,正當腎氣旺盛之年,任脈通,太沖脈盛,天癸至、月事以時下,故當青春時期月經之反常為病,主要關鍵在腎。暮年則腎氣衰弱,天癸竭,地道不通,氣血虛弱,血液來源衰少,病患因血不足,當益血之源。脾為後天之本,藏血而統血,故主要關鍵在脾。當中年時期,由於學習、工作、處世、家庭、社會等易致情志拂逆,肝氣鬱結,氣盛暴厲,肝陽亢旺,又凡七情所傷都關乎肝木,肝木之病復雖少壯,年老皆有關聯而尤多見於中年時期,所以婦科在中年時期應以調肝為主。這個觀點與王肯堂所言:“女子童幼天癸未行之前,皆屬少陰,天癸既行,皆屬厥陰,天癸既絕,乃屬太陰經也”有相似相合之處。此外,在調肝方面,陳氏對王旭高之“疏木培土與泄木和胃”的治療原則有深切體會有所發揮。
陳筱寶
長孫陳惠林

診治特色

望診

陳氏臨診以善視色脈著稱,每診病首重望診以察其外觀之狀也。所謂“有諸內必形諸外”。望診中尤重視望目。目者精明也、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曰:“目者髒之宦也,瞳子屬腎,人以腎氣為本,女子肝為先天,故望能知氣色之好壞,臟腑精氣之盛衰及陰陽虛實之轉機”。如開目喜見人屬陽,閉目不欲見人者屬陰,真目者屬陽氣盛,瞑目者屬陽氣虛。又目為心之使,所謂眼靈則心靈。每遇情緒變也,情志不遂而生郁者皆可表達於目。如患者而目遲鈍成兩眉緊鎖不展者,則其人疑慮太過或有憂愁之情,兩眉舒闊,兩目靈活,展視自如者必為心胸開朗或為喜樂之象,兩目瞪視為脾氣遲鈍,目光炯炯多屬心火盛,目珠露奕,暴綠凶光無慈祥之氣者多為肝氣盛。血之精為絡、血絡屬心,如兩眼白血絲滿布者為心火旺盛或為用腦過度,視物過久或為房事之後,眼白屬澤,混濁或黃染者為內府濕熱。眼眶黧黑者屬腎虧或為肝腎不足,總之道過望目,能推知患者性情之好惡和精氣之盛衰。
陳筱寶
長孫陳惠林
陳氏對望舌苔亦頗多研究,認為信而有徵者莫過於舌苔,求諸色脈而不得者之於苔則於病少誤。然舌苔舌質變化多諸,若不詳辨亦有千里之誤,如見舌苔薄白者為風寒在表,黃則為化熱入里,深黃為熱盛於內,乾黑為熱極津枯此為辨其表里寒熱。在質淡紅為正色,深紅為熱入營分,紅絳為分熱極,此為診其邪之深淺。腎與胃為先後2天之本源。如2天先竭,可反應於舌苔,觀察舌苔之有根與無根對年老久病體虛患者可測其預後之凶吉。此外人形之肥瘦,色之榮枯而察知其人之所苦,如外觀形瘦色面蒼有雀斑者多屬陰虛多火之體,形體肥胖者多氣虛疾濕,面色(白光)白者多氣虛,面色萎黃無華多血虛。

問診

除望診外,陳氏非常注意問診。除詢問病之所若,時間之久暫,舊疾有無,胃氣如何,兩便通調與否,前醫診治等情況外,還應了解患者七情之所傷,生活起居,婚姻生育以知其處境之順逆。問其所偶,察其所遇而知其情志之所苦,然後審證按脈,病無遁情,從而處方用藥自中環節。

聞診

如患者悶悶不樂,懶語,或問一答半,語言低微者,其人多郁,多氣虛。若講話滔滔不休,聲宏聲粗者,其人性情開朗,多急躁,多屬火屬實。聞其月經,帶下或惡露有髒臭氣味多屬濕熱內盛。口臭者為胃熱內有積滯。呼吸急促喉間痰聲漉漉者,多為痰飲癆疾。

切診

陳氏強調指出,切脈除了注意浮、沉、遲、數、滑、澀、結、代外。有時要從症從脈,以脈合症,否則指下了了,心中無數。如對肝鬱者應重視左關,脾胃病者重右關,外意者重左寸,不育,閉經者重兩尺,妊娠者重左寸,停經後見兩尺弦諸者,要考慮懷孕有喜。
陳氏一再指出:“治病易,識病難,識病易,明理難。”通過望其形,視其神,察其色,聽其言,聞其氣,結合問切從而辨其證,識其病,明其理,然後才能用藥對症,藥到病除。

證治經驗

月經病

陳氏治療月經病,特別注重“調”字。認為先期、後期、先後無定期、過多、過少或閉經等,均因沖任失調所致,治療時,對熱者清而調之,寒者溫而調之,瘀者行而調之,主張多用和營養血,疏調氣機,以冀合臟腑功能正常,沖任待以通盛,臨床上常以八制香附丸為主方,隨證加減之。此處,他又強調,當行經時宜情緒舒暢,勞逸結合,避冒雨涉水,勿食生冷酸收及辛辣之物;醫者切忌過用克伐之品。

帶下病

帶下病雖有赤、黃、白、青、黑之分,其病因陳氏歸納為濕與熱二者。臨診時主要辨其屬濕屬熱。或濕重於熱,或熱重於濕。濕重者擬運脾以化濕兼以清熱止帶。熱重者以清熱為主。兼以化濕止帶。

妊娠病

胎前宜涼,忌用溫熱動血通利滑順之品,防損胎元。對平常月事難,今逾期未行者,慎防有孕,用藥時以調氣養血,益肝腎為治,達到有胎養胎,無胎調經之目的。

產後病

陳氏指出:“產後雖為氣血虛弱,但有‘產後多瘀’這說,因此主張祛瘀溫化為要,常以生化湯隨症加減為治。使瘀血去則新血生。切忌使用苦寒酸收之品如黃芩、白芍而敗胃留瘀。

求嗣

對不孕患者,往來時先給求嗣方作試探。藥後有腸鳴矢氣便泄者,表示內有動氣,生育有望,反之生育艱難。

經驗驗方

八制香附丸

出自陳素庵,《婦科醫案》。

藥方

全方以香附為君,配合當歸、白芍、川芎、熟地、紅花、黃連、半夏、秦花、丹皮、青皮組成,用米泔水、酒、醋、童便、杜仲、紅茶汁、黃連汁、八製成丸,起調整氣血,祛除疾濕的作用。一般月經不調者常服有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