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秋華(1976年8月21日—2006年6月3日),畢業於合肥工業大學,湖南省安仁縣人。2002年加入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38所,立志獻身國防事業。恪盡職守,不畏艱難,為空警-200預警機的研製和列裝轉戰漠北江南;刻苦鑽研勇挑重擔,踏上工作崗位就投身某重大裝備研製,很快成長為技術骨幹;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僅2005年5月至2006年6月的370餘天,就有307天出差在外,執行飛行任務近百架次,飛行時間超過400小時;嚴於律己,公而忘私,新婚第四天就告別妻子,奔赴千里之外的試驗場。2006年6月,在安徽廣德6·3空難因公壯烈犧牲,年僅30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秋華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湖南省安仁縣
- 出生日期:1976年8月21日
- 逝世日期:2006年6月3日
- 職業: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38所電子專家
- 畢業院校:合肥工業大學
- 信仰:共產主義
- 主要成就:參與空警-200預警機的研製
人物生平,求學,工作,個人生活,刻苦鑽研,公而忘私 無私奉獻,勤勤懇懇 勇挑重擔,追記,
人物生平
求學
1995年,高中畢業,被評為湖南省的省級優秀班乾,同年5月,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95年9月,考入合肥工業大學電氣工程系自動化專業,4年本科生涯中,多次獲得獎學金,1997年,被評為安徽省三好學生,1997至1998年,陳秋華當選合肥工業大學第九屆學生會主席,隨後,又在1999年被評為“安徽省優秀本科畢業生”。當年,被免試保送為合肥工業大學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2002年畢業。
工作
2002年,陳秋華在大學研究生畢業後選擇了地處合肥的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38所工作,2006年6月,在安徽廣德6·3空難因公壯烈犧牲,年僅30歲。
個人生活
2006年6月3日,陳秋華因公壯烈犧牲,年僅30歲。
30歲,短暫得如同天邊滑過的流星,然而,就是這顆流星在他經過的地方,留下了一道道永恆的光芒。讓我們循著陳秋華的成長道路,探尋這位在極短的時間內,從普通學子成長為國家科技戰線骨幹的人生軌跡。
刻苦鑽研
陳秋華少年懂事,對知識的渴求讓他在求學期間勤奮學習、刻苦鑽研,為將來的成長打牢了基礎,成為學習上的楷模。
從國小開始,陳秋華就是一個懂事的孩子。家境的貧寒似乎讓他自幼就知道爹娘的不易,從進入學校的那一刻起,他就用自己的勤奮回報著爹娘的養育。從國小升入安仁縣一中後,表現優異的他先後擔任了班級團支部宣傳委員、團支部書記和班長。他連續3年被評為校三好學生,1995年,在即將結束高中生涯時,他被評為湖南省的省級優秀班乾,同年5月,陳秋華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95年9月,陳秋華順利考入合肥工業大學電氣工程系自動化專業,他的勤奮刻苦使他迅速在大學校園內嶄露頭角。4年本科生涯中,獎學金便和他結下了不解之緣,1997年,他被評為安徽省三好學生,1997~1998年,陳秋華當選合肥工業大學第九屆學生會主席,隨後,他又在1999年被評為“安徽省優秀本科畢業生”——這個評價為陳秋華的大學本科生涯畫上了圓滿的句號。當年,他被免試保送為合肥工業大學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2002年畢業。
讀研期間,陳秋華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實現了自身的又一次飛躍。儘管身為研究生會副主席,社會工作占去了他很多時間,但是他總能把工作和學習的關係處理得很好。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陳秋華認為,研究生就是要搞研究,因此在研一時,他就堅持主動去實驗室。從研二開始,在紮實學好理論課程的同時,他把整個下午和晚上的時間都泡在了實驗室里。如果感覺學校安排的課程學習中有的知識需要補充,他就馬上到圖書館查資料。陳秋華憑藉自己的毅力一點一點地仔細琢磨,為今後參與科研儲備知識材料。
很快,他的這些準備就派上了用場。2001年5月開始,陳秋華和幾位同學開始參與實際科研橫向課題,在導師的指導下開始了“高爐槽下輸配料控制系統”開發軟體課題研究。
“冶金自動化是很複雜的系統,這個課題非常有難度,能夠真正參與其中並做得比較好的研究生並不多。但是陳秋華極高的綜合素質迅速在實際課題中得到了體現。”帶領陳秋華做課題研究的王華強副教授對當時課題研發的過程記憶猶新。陳秋華主要負責系統軟體編程,課題正式開始以後,陳秋華和他的同學們每個星期至少要有兩個上午到合肥鋼鐵公司現場調試。鋼鐵公司高爐車間的環境非常差,粉塵大,溫度高,可陳秋華和同學們沒有絲毫怨言。在調試設備的過程中,他們和工人師傅們打成一片,通過和工人師傅交流探討取得了實驗室研究中的第一手資料。幾個月下來,不少工人師傅和陳秋華他們成為了朋友,他們深深喜歡著陳秋華這些大學生,更對他們給予了極大的信任。曾與陳秋華在課題研究中並肩戰鬥的謝震對陳秋華嚴謹的工作態度感觸頗深:在調試過程中,有的同學認為只要調試結果過關就可以了,但陳秋華總是要追根究底,調試中發現的一些小問題即使沒有影響調試結果他也抓住不放,直到把每個細節都搞透才肯罷休。碩士研究生畢業時,陳秋華以這次課題研究為基礎撰寫的畢業論文被學校評為優秀碩士生畢業論文,同時又被評為安徽省品學兼優畢業生。
臨近畢業,陳秋華面臨著人生的又一次重大選擇。在要高工資還是要在業務上更大提升上,陳秋華選擇了後者。他選擇了地處合肥的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38所,他強烈渴望接觸國內一些尖端科技的機會,希望自己的人生價值在為國防事業奮鬥中得到進一步提升。
當年5月,“還沒正式工作,他就已經意識到僅在學校學習的知識是不夠的。”於是,在別的同學感覺可以鬆一口氣,或是忙於畢業前的各種聚會的時候,陳秋華就從圖書館借來厚厚的相關資料進行研究,開始了對未來工作的準備。
“當時我就相信,他無論到哪裡,不論在什麼工作崗位上,都會幹出一番成績的。他正確地選擇了自己的人生道路。這是很自然的事情,果然,他進入38所工作不久,就成長為所里的技術骨幹,如果不是意外,他會取得更大的成就……”陳秋華的導師張崇巍教授對他的評價充分體現了師長們對陳秋華的期望。
公而忘私 無私奉獻
家境貧寒的陳秋華擁有著一顆熱忱之心。他將自己無私的愛獻給了雙親、師長、同學、同事,唯一忘記的只有他自己
陳秋華家境貧寒,但他父母至今還記得,他們懂事的秋娃在上大學以後,就從沒向家裡要過一分錢。
大學本科期間,身為黨員的他從不向學院申請困難補助,有好幾次輔導員考慮到他的實際情況,想為他申請困難補助時,陳秋華卻說,其他同學也很困難,他的困難自己可以克服。他不僅用獎學金交了學費,還利用課餘時間去帶家教、打工,有時還會把餘下的收入給父母寄上一份。
大學本科期間,身為黨員的他從不向學院申請困難補助,有好幾次輔導員考慮到他的實際情況,想為他申請困難補助時,陳秋華卻說,其他同學也很困難,他的困難自己可以克服。他不僅用獎學金交了學費,還利用課餘時間去帶家教、打工,有時還會把餘下的收入給父母寄上一份。
陳秋華熱愛父母,尊重老師。工作了,再忙他也忘不了每個禮拜給父母打個電話,陪父母聊聊天。他對老師總是滿懷著感激的心情,畢業後,每逢春節他都會給老師們打個電話或發個簡訊問候。陳秋華一有機會回學校就主動去實驗室探望老師。
他生活上十分節儉,一套襯衣洗得領子發毛也捨不得丟棄;陳秋華犧牲後,同學們到他家時發現,他本科時就一直在用的大紅箱子,還端放在新房中。
在同學們的眼中,勤於學習、忙於操勞的陳秋華並不是個一味鑽在課本里的書呆子,他的大學生活決不是簡單的教室——寢室——食堂三點一線的枯燥複製。他喜愛運動,籃球場足球場上經常可以見到他的身影;他非常會體貼人,和所有同學都合得來,和很多同學都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同學們有什麼困難也都願意和他說,即使是比他大好幾歲的同學遇到難心事也會找他商量。同學侯貴陽至今還記得大一到學校報到那天的情景:“我到校的時間比較晚,陳秋華就像一個老大哥,帶著我認食堂、水房,主動代同學們領教材。”輔導員張顯東、葉紹燦對陳秋華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大家還在為自己的大學新生活做準備時,陳秋華已經在為大家而忙碌,儼然一個老學長的模樣!”
陳秋華的為人始終是同學們的楷模,這也是不少同學牢記並且追憶他的原因。同學韓覽山在紀念陳秋華的文章中寫到:“憶往事,長淚滿襟,我難以為續。在人生最美好的4年裡,我們朝夕相處,共同成長,用我們的喜怒哀樂填滿這金色年華。秋華同學的真誠和智慧,如星辰閃爍於天空,永遠伴隨著我們、鼓舞著我們、溫暖著我們。上天待我等不薄,讓秋華來到我們中間;上天又是如此殘酷,過早讓秋華離我們而去。多年後,同學們相聚,又怎堪‘遍插茱萸少一人’!”
在38所,陳秋華的同事們也一直無法忘懷他們失去的這位好同事。結構部吳本南為陳秋華寫了一副輓聯:“默默無聞寫人生,轟轟烈烈度春秋”。
總裝中心李安煥至今不能忘記2005年冬天,有天晚上他們忙碌到21時還沒吃飯,工作告一段落以後,食堂送來了一些饅頭和冷盤。因為在外場,交通很不方便,饅頭也不足量。陳秋華就提著饅頭挨個給大家發,發到最後他自己卻沒有饅頭吃。當時室外溫度零下20多度,就是在人的身體僵硬,連拿扳手都拿不穩的情況下,餓著肚子的陳秋華還帶著大家搭燈、拆東西。後來,大家都幹完活回去睡覺了,陳秋華卻還一個人留在現場,又檢查一遍工作,以保障明天的試飛正常進行。
勤勤懇懇 勇挑重擔
作為高中黨員,陳秋華早早樹立人生的信念,無論是在校園還是工作單位,他都忘我工作,迅速成為令人矚目的棟樑
“我是高中時就入黨的黨員,只要有機會,我就要為學校為同學多做一些事情。”時任校學生會秘書長的胡興祥老師至今還記得陳秋華這句擲地有聲的話。
他是這么說的,更是這樣做的!
作為班級第一個共產黨員,他參與了班級黨支部的建立,他和積極要求入黨的同學促膝談心,為他們解開一個個思想問題,送去了組織的溫暖。
陳秋華具備很強的工作能力。1997年9月,身材有些瘦小的陳秋華剛擔任校學生會主席時,很多原先在校學生會工作的同學對他不了解,有人質疑他的工作能力,認為他不可能勝任新的挑戰。但是,陳秋華憑著對工作的執著和韌勁,很快就讓大家對他刮目相看。
在學生會、研究生會工作時,儘管陳秋華是主席、副主席,但是他的身上卻根本看不出“領導”的樣子,要求其他同學做到的事情,他自己首先就會以身作則。
天道酬勤。他的工作得到了各方面的肯定,他也因此作為我校和安徽大學生的代表參加了全國學聯大會。
讀研期間,陳秋華要參與老師的科研,時間很緊,他在學習與工作兩頭奔走,每天給人的感覺都是來去匆匆。儘管他做的許多事在別人看來都是不起眼的雜事,但是他總是那么認真、執著,因為他知道,他所做的這些都是為大家服務。老師們都說,陳秋華有著很強的奉獻意識。“即使不是他的本職工作,需要他時他也是隨叫隨到。”
“陳秋華做事的風格決定了他日後的發展。”他的同學倪偉對他的評價在他參加工作後很快得到了印證,陳秋華對工作的熱情與韌勁在國防科技戰線得到了進一步的升華!
在到38所報到後的第3天,陳秋華就隨項目組同志來到南京,參與試飛工作,負責試飛數據的分析處理。他以一個後來的學生身份,對於相對陌生的領域,從基本原理開始,認真學習專業知識,努力跟蹤專業的最新進展。剛開始,由於專業原因,他對工程並不是很有概念,陳秋華就從電纜、線源這樣最基本的開始做起。在數據處理階段,需要工作在飛行現場,每天3、4個小時的飛行下來,都已經是下午16、17時了,晚上還要乾到凌晨1、2點,陳秋華卻從不怕吃苦,在勤奮學習、踏實幹活之餘,他還從不放過任何一個向師傅、同事請教的機會。很快,他就成為了項目組的技術骨幹,參加工作第一年,就獨立完成了一部樣機的系統聯試和部隊試用試飛工作。
2003年,陳秋華作為主要技術人員參加了研製工作,作為系統總體負責人,在方案論證階段對設計方案進行了大量的論證、計算和仿真工作,參與技術方案的擬訂工作,完成了全機接口關係的編制,解決了多項工程設計中的技術問題,為項目立項和順利開展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分析系統方案實施過程中,陳秋華又與各分系統的同志共同討論實際中遇到的技術難題,為解決各種難題提供了許多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
功夫不負有心人,陳秋華各方面的能力開始得到了逐漸顯現:快速學習、迅即反應、合理組織。2006年4月,陳秋華被任命為某重大裝備的副總設計師,他的努力得到了最大的肯定。
第一次看到陳秋華檔案的人都會驚嘆他高速成長的經歷,但陳秋華的同事卻更清楚,陳秋華之所以比一般人成長進步得快,是因為他比別人付出了更大的努力。
在38所結構部李紅的印象中,陳秋華是一個非常能吃苦的人。外場的生活異常艱苦,中午僅半個小時休息時間,是根本不能恢復巨大的體力消耗的,可就在這半個小時時間內,陳秋華還是一邊吃飯一邊拿著數據資料在看,有好多次,為了安靜看資料,他常去離跑道較遠的地方,甚至是站在荒地或者臭水溝旁也沒在意。2005年5月的一天晚上,陳秋華一直在試驗場調試,忙到22時多才坐車回所,一下車,陳秋華就吐了。就是這樣,他也不願休息,因為“手頭的工作實在太多了”,“有一次半夜在微波暗室工作時,他是邊吃藥邊測試的。”
在陳秋華烈士的追悼會上,38所所長吳曼青動情回憶:“他恪盡職守,不畏艱難,4年來,為某重大裝備的研製和列裝轉戰漠北江南;他刻苦鑽研,勇挑重擔,踏上工作崗位就投身某重大裝備的研製,很快成長為技術骨幹;他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僅2005年5月至2006年6月的370餘天,就有307天出差在外,執行飛行任務近百架次,飛行時間超過400小時;他嚴於律己,公而忘私,新婚第4天就告別妻子,奔赴千里之外的試驗現場。”
陳秋華走了,丟下了不捨的師長、同學、同事、朋友,丟下了年邁的雙親,這些都成了天堂里的他無法釋懷的牽掛,但是他最牽掛的,還是新婚燕爾的妻子。
實際上,陳秋華和愛人葉宏早就計畫著籌辦婚禮,但由於陳秋華每天忙
於加班加點地工作,甚至連出差、上飛機試飛都成了家常便飯,他們的婚禮不得不一拖再拖,一直到2006年春節,陳秋華和愛人葉宏才終於結束了長達數年的愛情長跑,舉行了婚禮,步入洞房。但是,就在婚禮舉辦後的第4天,他又丟下新婚的妻子,直奔試驗現場。陳秋華曾許諾妻子,等項目結束以後,要補妻子一個蜜月旅行,但是,這個承諾永遠也不可能實現了。
追記
流星隕落了,瞬間的光芒是那樣的耀眼,可是,流星又怎么能和陳秋華相比呢?雖然一樣短暫而燦爛,但是陳秋華這顆流星,卻是不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