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祖義(南京農業大學理學院教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陳祖義教授,1931年出生江蘇無錫市前洲鎮西塘村人,中共黨員。1958年畢業於南京農學院土壤農化專業。長期從事核農學教學和科研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祖義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31年
  • 性別:男
人物經歷,研究方向,主講課程,主要貢獻,獲獎記錄,

人物經歷

1958年畢業於南京農學院土壤農化專業。後留校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教研室主任,基礎部副主任,南京農業大學理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曾任中國原子能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生物學會理事、江蘇省農學會、核學會理事。

研究方向

長期從事核農學教學和科研工作。

主講課程

教學方面,先後主講《核技術農業套用》課程、合著《農學中的同位素示蹤技術》和《中國核農學》。

主要貢獻

主編《核技術農業套用實驗》等教材;科研工作方面,退休前,先後主持和承擔農用化學品(農藥)環境毒理方面的科研10餘項,發表論文40餘篇。
1995年退休以來,至今,主要從事農用化學品稀土環境毒理方面的課題《核素示蹤技術研究農用稀土的環境毒理及其安全評價》,從稀土的環境行為、生物富集性、動物臟器組織的蓄積性以及對動物性腺的影響等方面的研究並闡明稀土元素的環境毒理性質,先後發表文章10餘篇,並結合研究所得結果吸取生物醫學界對稀土毒理學研究報導綜述(4篇)了稀土的“hormesis效應”、稀土元素的腦和骨蓄積性、毒性。提出了農業套用稀土對生態環境和人群健康、食品安全性潛在危害性;從而提出了稀土不宜作為化肥添加劑而發展稀土化肥用於種植業;不宜作為飼料添加劑發展稀土飼(餌)料用於養殖業,以免造成土壤中稀土累積、植物性農產品和動物性畜、牧、魚產品的稀土殘留,通過食物鏈而使人們長期、超常、低劑量攝入極其在體內蓄積,由此潛在誘發毒效應而危及人們健康。先後取得科研成果為多種農用化學品的農業生態環境安全性評價和合理使用提供了科學依據。論文中《農藥殺蟲雙對農業生態環境影響》、《14C-綠麥隆的土壤結合殘留》、《除草劑14C-綠磺隆的環境生態效應及其安全性評價》、《14C-綠磺隆的土壤降解》、《稀土元素(147Pm)在水生食物鏈中生物富集性》和《稀土元素(147Pm、141Ce、147Nd)的環境毒理及其安全性評價》等先後以〈中國核技術報告〉參與國際交流。

獲獎記錄

獲省、部和國家級科研成果獎勵10項次,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兩項,農業部一、二、三等獎5項。1988年獲農業部有突出貢獻青年專家稱號。1992年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