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界仁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台灣桃園
- 出生日期:1960年
- 職業:畫家
- 代表作品:《魂魄暴亂》
個人展覽,個展,群展,個人軼事,藝術無法迴避事實,防止集體健忘症發生,
個人展覽
個展
2004“凌遲考:一張歷史照片的回音”,ClaudioPoleschiArteContemporanea,Lucca,義大利
2001“AISATICAII陳界仁”,網球場國家畫廊,巴黎,法國
群展
“疆界”,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台灣
2005“福岡亞洲藝術三年展:多重世界─現今的亞洲藝術”,福岡亞洲美術館,福岡,日本
2004“2004台北雙年展:在乎現實嗎?”,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台灣
2002“2002台北雙年展:世界劇場”,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台灣
2001“飄浮的噴火獸:亞洲當代藝術”,愛德維克藝術文化館,索蘭特納,瑞典
2000“第三十一屆阿爾國際攝影節”,蒙馬日修道院,阿爾,法國
1999“墨西哥國際攝影雙年展”,墨西哥影像中心,墨西哥市,墨西哥
“1998台北雙年展:欲望場域”,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台灣
個人軼事
藝術無法迴避事實
陳界仁近幾年來活躍於國際藝術舞台,聖保羅、威尼斯、利物浦、悉尼雙年展上都留下了他在西方藝術圈內製造的震撼。在從事了20年的攝影創作後,他2002年開始將創作延伸到了影像、裝置及行為。他的攝影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將中國在半殖民地時期留下的凌遲殺戮歷史老照片進行數位化再創作,這一系列被稱作“魂魄暴亂”系列。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本生圖》,取材自一幅法國士兵於1905年所攝的照片,被巴岱耶(GeorgesBataille,1897-1962)放入1961年出版的《情慾的淚水》(Leslarmesd’Eros)書末。在這一系列創作中,他自己的形象好似變色龍澤利格被一樣融入到照片中去,冷冷地揭開戰爭的傷疤。這也為他以後的影像創作提供了靈感。
正在紐約進行的展覽涵蓋了藝術家的全部影像作品,也是他首度在當地舉行的個展。一段時間來,陳界仁的創作以表現台灣經濟發展過程中人們所承受的艱難痛楚為主。在一個缺失法制,充斥腐敗的地方,藝術創作無法迴避事實,他的作品勢必讓人心悸,在他創造的視覺世界裡溫情永遠缺席。
他必須揭示現實,喚醒無數弱勢的民眾。那些凝重而緩慢的長鏡頭,讓螢幕中出現的恍若是一幅照片。無數的生活片段被連線成一個無聲無盡的夢一般場景,但那絕不是一場美夢,那就是現實固有的本質。
防止集體健忘症發生
陳界仁拍攝《加工廠》源於這樣一個經歷。“2003年我邀請偶然相識的聯福製衣廠成衣女工,回到她們曾經工作了二十多年、如今已荒廢的工廠。7 年前資方在拒付退休金後惡性關廠,雖然當時發生了激烈的勞工抗爭,但問題至今懸而未決,工廠繼續處於荒廢。”隨著鏡頭緩慢而持續的推拉搖移,我們看見了女工拂去縫紉機上的灰塵,穿針引線,艱辛地進入現實,她們舉起一件衣服,好像那就是抗議的旗幟。
陳界仁2006年的新片《繼續中》延續了《加工廠》和《八德》的風格與方式,採取由個人生活空間出發的觀察方式解釋當下:招商失敗後,房間“閒置”,工人把辦公桌從85樓新造辦公樓里扔下;停車場,一邊停放著貼有台灣選舉海報的貨車,另一邊則停放親美宣傳車。不同時空的影像,在陳界仁的組織下直指殘酷的對立,一切就這樣處於無聲佇立的繼續中。
2005年創作的《八德》是藝術家最容易被人接受的一部片子。八德是台灣西北部一個曾被大肆開發的小城。攝像機始終跟蹤著一個潦倒的中年男子,記錄他在廢棄廠房搜尋可以賣錢的物件,並在獲取戰利品後奔跑高呼:“偉大的城市!”影片最經典的一段表現拾荒者在城市工業廢墟構建起的“現代山水”間,縱情舉著舊擴音喇叭“詠而歸”,滋生出悽愴美感。
藝術家曾作過這樣的評論:“台灣正日益變為一個快速遺忘的消費社會,它已經放棄了敘述自我的權利。我必須站出來去阻止這種遺忘的發生。記錄那些長久以來被統治階層排除在話語權範圍之外的普通民眾,記錄那些被現實社會忽視孤立的人,以此來防止集體健忘症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