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瑞卿(革命烈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陳英(1900—1933),原名陳瑞卿,曾用名陳志國、陳雨廷。出生於遼寧省興城市藥王鄉丁家村。曾任東北民眾抗日救國軍第五路軍縱隊司令。1933年1月23日,陳英在建昌火石嶺遭敵襲擊,身中七彈英勇犧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瑞卿
  • 別名:陳英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日期:1900年
  • 逝世日期:1933年01月23日
  • 出生地:遼寧省興城市藥王鄉丁家村
  • 曾用名:陳志國、陳雨廷
人物生平
陳英(1900—1933),原名陳瑞卿,曾用名陳志國、陳雨廷。出生於遼寧省興城市藥王鄉丁家村。少時家境貧寒,讀私塾,不久輟學。後跟父親做木匠活。1917年,去赤峰參加奉軍,任事務長,不久棄職還鄉。他為人豪爽,行俠仗義,肯於扶危濟貧,很快成為家鄉民眾的主心骨。1928年,被鄉民推舉為凌南縣第二區保全團團長。
“九·一八”事變後,陳英報國心切,在保全團舉起抗日大旗,並召集鄉里民眾大會,動員有人出人,有槍出槍,抗日救國,得到當地民眾的熱烈回響。11月,他拉起隊伍投入耿繼周領導的東北民眾自衛義勇軍第四路軍第十二支隊,任第三團團長,在凌南、錦西、興城西部一帶進行抗日活動。1932年1月,日軍侵占錦州並繼續西進,遼西各縣城相繼淪陷。在鄭桂林、孫雨田等統一指揮下,陳英率部向錦西、興城鐵路沿線進軍。他們首先攻進新台門的柴屯,挫敗偽軍警和伙會,繳獲偽警察署長柴柱臣家大批糧食、粉條等物資,分發給當地貧苦民眾。當隊伍開到宛家屯時,遭到這裡的漢奸武裝陳志開部截擊。義勇軍猛烈還擊,使陳志開部百餘人被殲,繳獲百餘只槍枝和大批彈藥,還有萬餘斤糧食。接著,又一鼓作氣襲擊了大新民屯和小新民屯的日偽軍和沙後所、望海一帶的鹽場,繳獲鹽警槍枝數十隻和食鹽萬餘斤。首戰告捷,陳英所部官兵受到很大鼓舞,當地民眾無不拍手稱快。2月25日,300多名日偽軍向新台門一帶進犯,一路上肆意搶掠,殘殺民眾,燒毀民房。陳英接到鄭桂林的命令後,率領所部將敵人重重包圍。翌日上午,日軍3架飛機自錦州飛來,向義勇軍陣地狂轟濫炸。同時,又有300多名日偽軍趕來增援。陳英率部奮力抵抗,英勇戰鬥,敵漸不支,於夜間狼狽逃竄。此兩役共斃敵63人,繳機槍1挺、三八槍36支、迫擊炮彈300餘發。
1932年2月,陳英任東北民眾自衛義勇軍第十七路軍第九旅旅長,4月始任十七路軍直屬獨立旅旅長。
1932年4月5日,陳英率領直屬旅參加總攻綏中縣城的戰鬥。5月10日,陳英率部抵三山營迎擊日偽聯隊,展開激烈戰鬥。中午將敵人重重包圍。將士們奮勇拼殺,打得敵人首尾不能相顧,東逃西竄。至晚6時,敵人600多名援軍趕來,收拾殘兵,向前衛逃竄。四方台的日警備隊聞訊也撤至綏中,不敢出擊。13日,義勇軍重創高嶺車站900多日軍。6月2日,鄭司令率領千餘人,攻打興城。按照統一部署,陳英部負責破壞城外南北橋樑和鐵路,以阻敵鐵甲車和援兵。陳英令其胞弟陳霖、陳杰率部扒毀鐵路。10日拂曉,陳英親率隊伍與十七路軍的二、五、八旅及衛隊營的官兵,分兩路向興城車站的日偽軍發動攻擊。此役因日本大批援軍趕到,加上敵機凌空掃射,陳英率部主動撤離。
9月中旬,日軍為了進一步侵占熱河冀東,增調兵力進入興城、綏中一帶攻打抗日義勇軍。熱邊、長城一帶國民黨守軍坐視不援,導致陳英所部處境非常困難,被迫轉入游擊戰。他們巧妙地與敵周旋,不斷尋找戰機,打擊侵華日軍。11月30日,陳英率部再次攻打前衛日軍。晚10時,日方步、騎、炮兵300多人被逼進車站,後潰退。陳英部占領了前衛車站,繳獲大槍15支、迫擊炮彈40餘發,日軍傷亡40多人,義勇軍僅傷3名。年末,陳英升任東北民眾抗日救國軍第五路軍縱隊司令。在抗戰過程中,他貢獻出滿腔熱忱和全部力量,不僅捐獻了家產,還動員二弟陳霖、三弟陳杰、叔父陳洪朝、堂弟陳全和陳昇等參加抗日隊伍,後均壯烈殉國。
1932年6月中旬,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為控訴日軍罪行和部署抗日方略,於北平召開各路抗日義勇軍將領會議。陳英同鄭桂林、鄧文風等縱隊司令以上將領參加了會議。陳英在大會上慷慨陳詞、控訴日軍燒殺搶掠的殘暴罪行。他同鄧文風等人還無情地揭露了國民黨當局幻想圍聯調停、實行不抵抗政策、致使日寇長驅直入、造成東北三千萬同胞在鐵蹄下遭受蹂躪的悲慘景象,以及他們歧視和排擠抗日義勇軍的卑劣行徑,使義勇軍處於無軍費、無彈藥孤立無援的艱難困境。講到憤怒之處,不禁拍案而起,與會者無不欽佩這種大無畏的精神及強烈的民族責任感。大會給每位將領頒發了一枚刻著“東北民眾抗日救國軍各路將領聯合委員會”紀念徽章。由於陳英等人的努力爭取,部隊先後幾次得到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和後援會的軍需援助和武器彈藥供應。陳英視這些援助為抗日義勇軍的生命,幾經陸海輾轉運回駐地,壯大了義勇軍的戰鬥力。
1932年下半年開始,隨著日偽軍不斷增兵討伐,抗戰環境越來越殘酷,義勇軍隊伍中個別分子出現叛變投敵的苗頭,出身地主士紳的李相武動搖。一次,李出面誘勸陳英投降日軍,遭到陳英嚴辭痛斥後便懷恨在心。1933年1月23日,李相武勾結匪首杜維凡、杜維禮在火石嶺等處設下埋伏,當陳英與義勇軍戰士盧占山、李德勝在李相武“陪伴”下,自建昌藥王廟返回興城駐地、途經火石嶺時遭到杜維凡股匪伏擊,盧占山中彈犧牲,陳英腿部受重傷,李德勝被匪擄去。當李相武乘機跑向匪群時,陳英開槍懲治這個叛徒,但未擊中。最後在與群匪激戰中,七處中彈,英勇犧牲。噩耗傳來,軍民無不為之痛心。義勇軍官兵和石牛溝、三道溝、丁道屯一帶民眾誓師痛剿殺害陳英的匪首杜維凡和叛徒漢奸李相武,搗毀了杜維凡的老窩,為英雄報了仇。並將英雄的遺體安葬在女兒河的發源地五頂山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