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燕鳴
- 出生地:潮州市潮安縣磕埠鎮
- 畢業院校:饒平縣潮劇團
- 代表作品:《南國美人》
個人簡介,活動年表,演出劇目,新山陳燕鳴口述歷史,
個人簡介
1972年參加潮汕代表隊赴省會演,清唱潮曲《只盼著深山出太陽》被評為優秀曲目,有關專家認為陳燕鳴潮劇唱腔改革的路子走得對,其唱法既保留了傳統潮劇唱腔的風格、韻味,又拓寬唱腔的音域,增強了唱腔的表現力,不失為潮劇唱腔改革可行之路。她具有旦行表演紮實基本功, 1959年在傳統潮劇折子戲《鳳儀亭》中扮演貂蟬而初露頭角。後在《陸文龍歸宋》中飾柳瑞雲,《紅燈記》中飾李鐵梅,《小刀會》中飾周秀英,《紅鬃烈馬》中飾王寶釧,隊《弓劍情》中飾馮娟娘,《王莽篡漢》中飾范皇后,《南國美人》中飾綠珠,還在一系列其它劇目中擔任主要角色。多次獲省、市文化部門的獎勵和饒平縣委、縣政府的表彰。1988年被評為汕頭市十佳演員。1988年至1993年連續三屆列為饒平縣優秀技術人才。
活動年表
2006年8月20日,農曆丙戌年七月廿七日,12時30分:松英粵劇藝苑第九屆《粵藝雅集》演出第二場
由著名粵劇藝術家趙從斌、丁柳英創辦的松英粵劇藝苑第九屆《粵藝雅集》演出,在紐約中華公所禮堂舉行第二場演出。是屆演出中樂領導:趙從斌、莫偉軍、梁建明、梁宛虹。西樂拍和:陳易炤、趙騰津、黃湘平、陳新民、伍子英、梅活、鄧國權、胡國華、蔡如華、劉友雄。司儀:由詩平擔任。
演出劇目
粵曲《越國驪歌》(何德維,何瑞蓮)
粵劇《夢斷香銷四十年鸞鳳分飛》(黃清新,陳秀瓊)
粵曲《隋宮十載菱花夢》(方子源,凌秀菁)
粵劇《獅吼記之跪池》(林秉粕,黃慧)
粵曲《情殉劫後花》(陳燕鳴,黃柳珍)
粵曲《白蛇傳》之《斷橋》(劉國平,楊坤瓊)
粵劇《願為蝴蝶繞孤墳》(黃丹妮,張慧如)
粵曲《洛水夢會》(沈德芳,吳瓊芝)
粵曲《齊婦含冤》(方子源,林景雄,蔡如華)
粵劇《貴妃醉酒》(陳秀瓊,陳少聲,甄美球,林雪瑤,張鳳瑛,趙慕莉,趙瑕玲,陳寶璇)
新山陳燕鳴口述歷史
<!--李樹藩
-->摘要:陳燕鳴的叔公陳迎祥是新山寬柔學校的創辦人之一。陳燕鳴為我們口述了新山早期潮人的概況、寬柔學校以及其家族的歷史。
口述者基本資料:
口述者姓名:陳燕鳴
年齡:70歲(1929年生)
祖籍:潮州澄海
移入大馬:第三代
職業:商人
學歷:新加坡工藝學院畢業
家庭背景及家庭成員:育有4個兒子
社會地位及社團職銜:寬柔中學副董事長、新山電業公會主席
採訪者:安煥然講師、李文輝
採訪日期:2001年7月13日
採訪時間:下午2時正
採訪地點:新山Taman Molek
口述整理:李文輝
口述內容:
一、泰利、春利、福利、財利
陳燕鳴的曾祖父陳讓剛南來新山創業,開有四間店鋪,分別為春利、福利、泰利以及財利。後來其祖父陳慶祥與叔公陳迎祥接手經營春利等事業。
春利經營豬肉生意,當時新山巴剎內所有的豬肉,都由春利供應。春利的店面位於今華僑銀行附近,陳旭年街對面的一片空地。從前,那裡原有一排店屋,由於鄰近當時的巴剎(今巫統大廈),所以那一帶是十分熱鬧的。
陳燕鳴曾聽一位住在春利的親戚說過,春利共有兩層樓。從前,巴剎是由市政局管理。市政局為了統籌管理屠場宰殺豬只,便委任陳燕鳴的父親陳迪松負責處理有關事宜。陳迪松每年必須繳付市政局一筆象徵性的費用。而屠場每宰殺一隻豬,陳迪松則可以從中抽取一些錢。
福利則是售賣京果雜貨,其招牌到了很後期才被拆除。另,在龍莆天辦事處過去一點的店屋,從前亦屬陳燕鳴家族的產業,店號為泰利,也是一間雜貨鋪。
財利則從事製作與出售木秤。政府為了確保木秤在度量上取得統一標準,乃授權財利負責製造、審核柔佛州的木秤。財利生產的木秤,會批發到全柔各地。
此外,根據陳燕鳴收藏的一份1923年的契約,財利曾經以雇員謝亞明的名義,向一位名為G . A . Mashall的政府公務員,購置Jalan Kebun Teh的一塊土地,以建造一間屠宰場。該地段原為新山地主卓亞文所擁有。陳燕鳴聽說,由於卓亞文是福建人,和其祖父輩因為籍貫不同,因此關係並不太好。於是,其祖父便通過G . A . Mashall向卓亞文買地。不久,這事被卓亞文發現,於是契約並未正式過名。後來,卓亞文的孩子才真正過名賣出那塊土地。而該份契約便放上謝亞明與陳迪松的名字。
二、陳燕鳴的家族背景
陳燕鳴的祖父陳慶祥,號毅善,兄弟之中排行第二;其叔公陳迎祥,號毅禧,則排行第四,為寬柔的創辦人,亦為寬柔創辦初期的財政。陳迎祥的書法很好,並且懂得一些藥理,能自己開方抓藥。
除了祖父陳慶祥與叔公陳迎祥外,陳燕鳴尚有兩位排行第五與第六的叔公。春利的生意是由這幾個兄弟聯手經營。
陳燕鳴的父親陳迪松,在1900年出生於中國,隨後南來馬來亞,就讀於寬柔。他和黃樹芬是同班同學,俱為寬柔第一屆畢業生。兩人在畢業後往赴中國暨南大學深造。1927年,陳迪松畢業回返馬來亞,先在寬柔教書。丹斯里郭鶴堯曾對陳燕鳴說,他被陳迪松教過數學。因為當時新山沒有中學。不久,陳迪松受聘前往麻坡中華中學任教。陳燕鳴表示,其父陳迪松的月薪為60元,在那個年代是很高的薪金。1940年,新山大商號廣泰隆的經理,每月也不過25元。
由於黃樹芬與陳燕鳴的父親陳迪松自小便是同學,因此每當黃樹芬遇到陳燕鳴,總會向他問起陳迪松的近況。黃樹芬擔任華僑公所、中華公會的會長多年。在戰前以及戰後初期,黃樹芬可謂新山最富有的人物之一,擁有許多地皮。黃樹芬也是馬華公會的發起人。當時的財政部長李孝式前來新山組織銀行,還是黃樹芬出的錢。黃樹芬的後人都在新加坡。
因為陳迪松在麻坡教書的緣故,陳燕鳴出生在麻坡和峇株巴轄的交界處的士模那,住在路旁的一間浮腳樓。1935年,陳燕鳴才搬回新山,當時他只有6歲。他來到新山不久,春利便結束了生意。那時,泰利早已沒有營業。陳迎祥逝世之後,財利就頂讓給他人。
三、寬柔學校
在寬柔學校創辦以前,廣東人已經有了自己的學校,即育才學堂,設於廣肇會館。此外,尚有一間由潮州人所辦的私塾,在今華僑銀行的位置上一座兩層樓的建築,叫做什麼書報社的,以潮語教學。根據政府視學官吳德昭的報告書,寬柔是第一間用華文教學的學校。
據悉,黃羲初和陳迪松很熟絡,常到陳家拜訪。他早年住在義興路靠左手邊的一棟房子,其先輩留有一些產業給他。在創建寬柔學校的時候,黃羲初還很年輕,總為辦學的事情而四處奔走。
陳迎祥擔任寬柔財政的時候,陳家的生意還十分興旺,因此大家便推選他出任財政一職。從前選財政,都是找比較富有的人。因為那時候的財政,常得自己先墊出錢。至於最後能收回多少便是多少。所以,那時的人很少願意擔任財政。
從前辦學不能收太高的學費,只能夠收一個象徵性的學費。那個年代,如果學費為5毛錢,一般家庭已經無法負擔。然而,寬柔學校的老師待遇不錯,根據陳燕鳴收藏的一份紀錄,當時寬柔的教師月薪有三十元,而每班的學生人數則不到三十人。因此,學校的財政便面對不敷的問題。這些錢就得由董事們承擔。
最初的寬柔國小就在直律街華美餐室的對面的空地上。不久,學校才搬到直律街。1935年,陳燕鳴在寬柔念書,學校位於明里南街的兩間店屋。班上只有十幾、二十人。男生和女生在同一個教室上課,只是並不坐在一起。其中,女生的人數只有五、六人。因此,陳燕鳴表示明里南街的寬柔並非寬柔中學畢業特刊中校史(《柔佛新山寬柔中學國中第26屆、高中第16屆畢業班紀念特刊》,1972年,頁1)所記載的那樣,明里南街的寬柔是一所女校。他在明里南街的寬柔念一到三年級,四年級至六年級則在直律街的學校。
四、抗日與日據時期
陳燕鳴為口述歷史小組指示出新山區籌賑會名單上一些人物的籍貫。該籌賑會名單資料載於許雲樵原主編、蔡史君編修《新馬華人抗日史料1937~1945》,新加坡:文化出版私人有限公司,1984,頁79-82。)
常務委員:黃樹芬(廣東人)
鄔惠堂(客家人,新山客籍耆老鄔有祥之父)
徐文治(福建人)
史聯對(福建人,樹膠商)
王秀岩(福州人)
陳合吉(潮州人)
洪祝三(潮州人)
主席:黃樹芬(廣東)
副主席:陳合吉(潮州)
正財政:史聯對(福建,樹膠商)
副財政:徐文治(福建)
中文文書:王秀岩(福州)
英文文書:許坤炎(潮州,寬柔英文教師。陳迪松的學生)
調查:黃振傑(潮州)
各籌賑支會
陳厝港:黃桂蘭(海南,鄔有祥岳母)
此外,陳燕鳴也從新山籌賑會各殉難職員名單中(舒慶祥《走過歷史》,新山:彩虹出版社,2000,頁114),點出三位殉難的潮籍人士:
陳合吉
陳巧賢(陳合吉之女)
洪祝三(怡泰興家族)
日本入侵馬來亞之際,陳燕鳴12歲,國小剛畢業。他說,日軍進入新山之前,新山市區裡的人早已四處逃亡、避難,整個城市空蕩蕩的,不見人影。
陳燕鳴的家人乘車逃往振林山,而他與父親陳迪松則在最後一天,大概下午六點鐘才步行離開新山,前往振林山。在經過海邊時,聽到巨大爆炸聲,長堤被英軍炸毀。其實,有些人在未離開新山前,已知道英軍將會炸掉長堤。那時大約是二月份,將近華人農曆新年。
後來,陳燕鳴一家再從振林山步行到古來的Saleng。據悉,從前Saleng的市區並不是位於現在的位置,而是在17英里右手邊一個火車的鐵欄附近。而現在的Saleng則是在18、19英里。陳燕鳴一家人當時就躲在一間廢置的兩層樓的木板店屋裡。那個時候,許多的人都逃到Saleng來,也住進同一間屋子。說也奇怪,午夜時分,陳燕鳴的母親夢到一位老人催促她馬上離開。而其伯母(堂兄的母親)也做了同樣的夢。大家都很奇異。那時是凌晨一點多左右,於是在父親的同意之下,舉家摸黑上路,離開Saleng,循著樹膠園裡的小路,逃到古來。當他們抵達古來時,天還沒亮,就胡亂找了間空房子,暫時躲避。然後,寄居在一間中華樹膠廠。該樹膠廠已經停工,工人都逃難去了。而當他們一到達古來,就聽聞Saleng已經發生了大屠殺。凌晨四、五點鐘,日軍把整個Saleng統統包圍,所有躲藏在那裡的人一個不剩地全被殺光,並且放火焚燒那一帶的建築。只有陳燕鳴及其堂兄兩家逃離,幸免於難。雖然他們勸說其他人一起離開,卻沒人願意相信他們的“夢話”。
後來,聽路過的人聽英軍投降,戰爭已經結束。陳燕鳴全家就搬回淡杯一帶,只是仍不敢回返新山市區。戰前,淡杯的精神病院正在擴建,因此留下許多的板屋、工人宿舍。他們就住在裡邊,只是不曉得醫院裡的病人去了哪裡。
陳燕鳴記得一天早上八點,日軍搭乘羅厘與軍車,來到精神病院的辦公室,那裡的兩位印度醫生,與日本軍官爭論,當場被殺。那兩位醫生的墳墓,至今仍在淡杯。日軍通知人們回到新山坡底,以認回自己的店鋪,而且告訴他們可以繼續開張營業。
那時,一些潮人僑領便聽信日軍的話,隨日軍上了羅厘前往新山。其中包括黃振傑的哥哥。這些前去認領店鋪的人,結果都被載到新山海邊的大鐘樓殺害,屍體推進預先挖好了的洞裡。
陳燕鳴表示,日軍知道參加籌賑會或者捐款的人,多數是做生意的,所以就欺騙那些做生意的人回去認回自己的店鋪,再將他們殺掉。這次的屠殺是有經過策劃的。
陳燕鳴的父親陳迪松原本也想回去,因為他在新山坡底還擁有一間油站。母親勸他留下,說,“日本人不是好東西,不要去。”但陳迪松不聽勸告,還是去了。到了大約九點多,陳迪松平安地走了回來。他說自己遇上一個日本兵,那個日本兵一直把他從羅厘車上拉下來,並問陳迪松是乾什麼的?陳迪松回答說自己曾經教過書。那天不知為什麼,那個日本兵就是拉著陳迪松不放,不讓陳迪松上羅厘車,並推開陳迪松,說道:“你回去。” 陳燕鳴表示,那個推父親回去的日本兵一定知道,這些前去認領店鋪的人,將會遭遇不測。很幸運,他的父親逃過這次的劫難。陳迪松原本是不迷信的,後來他主動拿了把香到古來拜拜。
日據期間,直律街的寬柔學校繼續上課,叫做第一國小。陳燕鳴曾在那邊念日文。
五、潮人經濟
所謂的九八行,就是中間商。從事九八行的多數是潮州人,他們公開投標貨物,讓買家進行投標。然後,將貨物賣給出價最高的買家,從中賺取佣金。九八行商一般抽取10至20巴仙的佣金,九八行就是九折、八折的意思。例如新山賣魚的九八行商人是抽取10巴仙的佣金。
陳燕鳴表示,由於從前的銀行業並不發達,買家和賣家之間的相互信任,就必須和自己的同鄉或熟識的人進行交易,一來比較投契,二來可從對話中估計對方是否值得信賴,因此潮州人就只和潮州人做生意。早期,潮州人能夠壟斷京果雜貨,主要是擁有米和雜糧的來源管道。早期從事米業的多數是潮州人,並從泰國進口暹米以及緬甸仰光的米。緬甸米由於品種的問題,只可以煮粥,不能煮飯。從前,泰國有很多的潮州人,尤其以澄海人最多,都是從事米業,因此有這方面的商業網路。
而雜糧都從家鄉汕頭運來,種類繁多,包括皮蛋、鹹菜、蒜頭、梅菜以及菜脯,全都從汕頭運來。本地的則有鹹魚與鹹蛋。因為汕頭是南方重要的港口,貨源比較方便獲得。汕頭的港口可以停靠許多船隻。那些船都是兩千擔到三千擔的大船。
至於福建人就從廈門出海,廣東則有香港可以出海。廣東人很少來馬來西亞,他們多數前往美國的舊金山、澳洲等地。自中國南來馬來西亞的多數是福建人,而潮州人就多數去暹羅。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經濟結構跟商業結構不一樣了,各行業都起了變化。以前,潮州人是從汕頭進口乾糧。戰後,貨品改從歐洲進口,很少與中國汕頭有所聯繫。此外,隨著運輸、生產的技術的改進以及獨立後政府統制白米(切斷本地潮人與泰國潮人米商商業網路關係)、銀行業發達等因素的影響,雜貨生意日趨沒落。
六、匯兌
20年代的銀行業不發達,那時新山也只有一家滙豐銀行,規模很小。以前寄錢回去中國,都不通過銀行。而是通過兼做匯兌業的當地雜貨店。在新山有收匯兌信的商號有興信和廣泰隆。
那時的人若要寄錢回中國,只要寫明收信的對象,再把錢交給做匯兌的雜貨商號。待收到一定數目後,雜貨商會列出一張名單,送去新加坡。新加坡有一些大規模的匯兌商號,專門做這種生意。這些大規模的新加坡匯兌商行並不需要真的把收到的大筆款項,寄去中國。他們會列出一張單據,交給其在中國的分號或有生意來往的顆伴。中國那方面就會拿錢去給各個收款人。而這筆錢,會在日後雙方的貨物交易中償還、抵消。
那時的西方銀行無法完成這樣的工作。銀行的規模很小,在中國沒有聯號,沒有人脈網路,無法代其付款給收信人。而且,當時的銀行並不普遍,多數設在大城市,他們沒有辦法像這些鄉下的商號,熟悉地方上的事務。所以從前的人要匯錢回家鄉,只需要寫上鄉名及收信人姓名,通過匯兌商就能夠把錢匯到。而且從前的人安土重遷,是以住址是很少會更動的。因此,匯錢回鄉就要靠這些雜貨商,尤其是那些大型的雜貨出入口商。他們和中國汕頭的商業往來十分的密切。
七、新山歷史
以前,巴剎建在紗玉河上,四面環水。人們得經由亞福街的一座橋,進入巴剎。大約在30年代中旬,巴剎進行擴建以作為賣魚的地點。陳燕鳴記得年幼的時候,就住在巴剎對面,每晚都看著工人們進行擴建的工作。新山最熱鬧的地方是陳旭年街、紗玉街、亞福街以及直律街的下半段,潮州人經營的雜貨店都在這一帶,包括福利、廣泰隆、怡泰興。
陳燕鳴說,甘密是一種染料,可以用來染色,並能確保布料顏色不會褪色。後來,德國人發明新的化學染料,甘密就喪失經濟價值。人們就該種咖啡,樹膠還算是屬於後期的經濟作物。例如陳厝港最初是種甘密,然後便種植咖啡。但是,因為印尼的咖啡種植產量較大,造成了馬來亞的咖啡種植失敗。後來,英國人鼓勵種植樹膠。其中,有一個名為Larkin的英國人,就在新山種了大片的樹膠園。如今的Larkin與Jalan Larkin應該是以該英國人的名字命名的。
曾經有一段時期,柔佛州政府想要把Jalan Larkin易名,結果發生爭議。有人表示,最先到來柔佛種植樹膠的人是Larkin,柔佛的經濟也是因為樹膠而繁榮,因此反對更改路名。
陳燕鳴曾聽Trocki教授說過,陳開順死後,他的幾個兒子為了爭奪遺產而發生內哄。Trocki教授曾在檔案局的資料中找到相關的檔案。只是,陳燕鳴並沒有對這件事問得很詳細。Trocki教授還說黃亞福有從事鴉片批發,這也可從檔案資料中發現。黃亞福每年都有償還販賣鴉片的執照費,大約好幾千元。
這位Trocki教授是在70年代,為了研究柔佛歷史而常來新山,曾寫過有關柔佛港主制度的文章,並且懂得看爪夷文以及講一些華語。有一次在廣肇會館,陳燕鳴第一次見到Trocki教授的時候,曾振強用華語對Trocki致歡迎詞,而Trocki就站起來以華語致謝詞。
佘南壽擁有很多的產業,現在New York Hotel那一帶的土地,以前都是屬於佘南壽的。另外,在Komtar停車場對面的8間店屋,也是他的產業。
資料出處:南院華人族群與文化研究中心《潮人拓殖柔佛原始資料彙編》,南方學院,2003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