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煥英,漢族,四川平昌人,是一名紅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煥英
- 別名:程煥英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四川平昌 喜神鄉銅佛村
- 出生日期:1918年12月
- 逝世日期:2008年9月8日
- 職業:紅軍
個人檔案,老紅軍尋家之路,尋找:一封電子郵件,奇蹟:找到“辣娃子”親人,激動:親人急切視頻,認親:“近鄉情更怯”,夢圓:老人含笑離開,後記,老紅軍家庭成員,老紅軍生平,詩詞,
個人檔案
姓名:陳煥英
本名:程煥英
生卒:1918年12月—2008年9月8日
職業:紅軍
出生地:四川平昌
籍貫:喜神鄉銅佛村
民族:漢族
老紅軍尋家之路
尋親:老人一夢75年 河南新縣,有位92歲的老紅軍叫陳(程)煥英,小名“辣娃子”。75年前,陳(程)煥英還是小姑娘,家在四川省巴中地區。這一年(1933年,一說1935年),辣娃子父母雙亡,和奶奶以及弟弟陳(程)煥福相依為命。為了活命,奶奶無奈地把她送人當童養媳,把陳(程)煥福託付給了其堂叔。
這一年,辣娃子參加紅軍。1935年,她跟隨紅軍參加了長征。辣娃子堅信紅軍會勝利,她也一定能回家,但她沒想到回家的“路”走了75年。
陳(程)煥英戎馬半生,後定居新縣嫁人生子。新中國成立,陳(程)煥英托人往家裡寫信,希望能找到親人,一次次等待的結果都是退信,因為她不識字,只能憑讀音托人寫地址,地址不詳成了退信的唯一理由。
歲月流逝,小姑娘成了老太太,家鄉的一草一木仍時常清晰地出現在她眼前:“三岔溝”鄉場、“同廟”、“柳壩子”,還有弟弟和搗蛋的二娃子(四川“男孩”的方言)……“我要回家。”這是老人一生的心愿,她常常向兒孫念叨,“四川巴中的土地上,有我的骨肉親人,一定要想辦法團聚。”
尋找:一封電子郵件
2008年8月18日,陳(程)煥英思慮成疾住進醫院。家人知道,這或許就是老人生命的最後一站,不能讓老人帶著遺憾離開。
8月21日,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區新聞中心網路部主任李天富意外收到一封尋親電子郵件。陳(程)煥英有個侄子叫羅傳明,他托四川的朋友傳送了這封郵件。李天富被92歲老人的心愿深深打動,很快聯繫上羅傳明詢問詳細情況。
8月22日,陳(程)煥英病情加重,心臟衰竭,新縣人民醫院下病危通知書。
李天富將情況匯報給巴州區委宣傳部長楊斌,楊斌說:“咱巴中是革命老區,92歲老紅軍尋親75年,在彌留之際唯一心愿就是想見四川親人一面,放棄了很可惜,我們要竭盡所能,幫助老人實現心愿。”
隨後,他們在當地電視台、網站發布公告,循著可能的區域全力查找線索。為幫老人尋親,他們可謂“踏破鐵鞋”。
奇蹟:找到“辣娃子”親人
尋找中,李天富又意外得到一個線索:陳煥英的老家可能在巴州和平昌交界處。李天富從平昌縣駟馬鎮政府獲知,當地有“梓桐廟”、“柳林壩”、“三岔溪”幾個小地名。
這些地名都在駟馬鎮當先村,村里人都姓陳,這讓李天富異常激動。幾經周折,8月26日,李天富撥通了當先村村民陳仕祿的電話。“陳叔,請問您父親是不是叫陳煥福?您家裡當年有人參加紅軍嗎?”“我父親叫陳煥福,已經過世了,臨終時父親說,希望我能找到他參加紅軍的姐姐辣娃子。”陳仕祿在電話中說。“辣娃子?這不就是陳煥英的小名嗎?是她,就是她,找到了!”李天富直想蹦起來。
激動:親人急切視頻
喜訊傳到了河南新縣,老人的家屬驚喜萬分。然而,陳(程)煥英病情不穩,醫院已經下了病危通知?書,天大的驚喜,老人能承受得住嗎?8月26日下午,前些天幾乎不能說話的老人的精神突然出奇的好。家人決定告訴老人喜訊,那一刻,時間凝固,陳煥英呆呆地望著大家,繼而開始哭,一直哭……75年的期盼不再是長夜裡的夢。
9月3日,在巴州區委宣傳部和央視記者的安排下,陳(程)煥英和她的三個四川親侄子視頻連線,網上相見。“娃兒,75年了,我好想你們。”視頻剛一連線,陳煥英看到三個侄兒說出了埋藏在心底75年的話,“我想到四川親眼看看你們,一輩子就安心了。”
認親:“近鄉情更怯”
9月6日下午5時20分,陳(程)煥英64歲的大侄子陳仕祿抵達新縣。在病房門口,“近鄉情更怯”的複雜心?情讓陳仕祿遲遲不敢推門。“姑媽,我來了。”陳仕祿終於走進病房,握住姑媽乾枯的手哽咽落淚。“你知道我的小名兒嗎?”幾天不能說話的老人突然開了口。“姑媽的小名叫"辣娃子",對不對?”兩個人任憑淚水在臉上恣意流淌。老屋後的泥土、村中的井水、家鄉的大米和臘肉,這是陳仕祿給姑媽帶來的見面禮,每一件禮物,都蘊涵著濃濃的鄉情。
夢圓:老人含笑離開
陳仕祿想給姑媽餵一口家鄉的井水,害怕水太涼老人受不了,於是打了盆溫水,將井水倒進去,拿著毛巾給老人擦臉擦手:“侄兒不孝,這么多年也沒找到您,今天用家鄉的水,給您洗把臉吧。”“好,好。”陳(程)煥英用瘦弱的手撫摸著侄兒的臉龐,淚如泉湧。
9月8日上午,陳仕祿返川,臨走時他說,等老人病好了,就和弟弟接老人回老家看看。當天下午4時43分,陳(程)煥英閉上眼睛,永遠地睡著了,在生命的最後一刻,老人用難以想像的堅韌,撐到親人到來。
陳煥英的女兒說,母親走得很安詳,臉上帶著笑,很滿足。
後記
老人去世後不久,後來李天富接到了一個電話,電話中的人說老紅軍家鄉在喜神鄉,經李天富查找,老人家鄉確實在喜神鄉,雖有些遺憾,但老人走得很安詳,並且是臉上帶著笑離開的,也許這對老紅軍來說已經是莫大的安慰了。
老紅軍家庭成員
父親:程均嗣(已去世)母親:王氏(已去世)
堂哥:程煥福(已去世)
堂弟:程煥坤(二娃子)(已去世)
侄子:程文相
侄孫子:程安章
女兒:張治青
老紅軍生平
1918年12月,陳(程)煥英出生
1933年(一說1935年),父親程均嗣去世,母親王氏去世
離開家鄉跟隨紅軍長征
2008年8月18日,陳(程)煥英重病入住河南省新縣人民醫院
同年8月22日,陳(程)煥英病情加重
8月26日,陳(程)煥英病情好轉
9月3日,陳(程)煥英與“家人”激動視頻
9月6日,陳世祿老人前來看望“姑媽”
9月8日,陳世祿返川,16:43,陳(程)煥英老人去世
詩詞
《記老紅軍陳煥英》
她,一個普通的戰士
她,一位耄耋之年的老嫗
她,一尊活著的銅像
女紅軍團
那是一段悲壯的歷史
那是一支傳奇的軍團
陳煥英就是那傳奇中的一員
也許你當初離家年歲太小
也許你如今已經年歲太老
歲月的車輪碾碎了你所有的牙齒
無情的風霜染白了你滿頭的黑髮
回家的路已掩埋於夢裡塵沙
病危的床上你還念叨著回家
當從電腦螢幕看到祖屋的三級石階
心中的一滴思鄉淚啊
流呀流呀
七十五年才流到眼角上掛
青春已付祖國江河
熱血已為自由開花
面對你們
我們只有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