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澤秦
- 別名:字少默,名澤秦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陝西
- 出生日期:1914年農曆六月生
- 逝世日期:2006年5月28日
- 職業:書法家
人物經歷,外界評價,書法成就,
人物經歷
先生姓陳,名澤秦,字少默,號默翁,一九一四年生人。五、六歲即隨族祖習字,於顏體著力最多。始臨《多寶塔》,後又習《元次山》、《東方朔畫贊》及翁同龢。七十歲前,默翁主要以行書面世,書風以顏體為根基,兼取何紹基自然流動的特長,並稍減霸悍之氣,字裡行間濃郁的書卷氣息如竹韻梅香撲面而至。七十歲前後,默翁對隸書發生興趣,即從漢《張遷碑》著手,直入漢隸高古峻奇門徑。其後又廣臨《石門頌》、《西狹頌》、《華山碑》等漢隸名石,並在勤習精研過程中汲古求變,於隸書中參入繆篆筆法與結體,給隸書賦予了新的藝術生命。
外界評價
新加坡書法大師潘受先生讚揚默翁書法“以篆比作隸,而以行書之氣出之”,可謂一語中的,道出了默翁書法的妙境。俗話說“旁觀者清”,於是有幾次和外地朋友聊起陝西當代書法發展狀況,朋友們除了對陝西有良好的書法環境和堅實的民眾書法基礎深為羨慕外,更對幾位書壇長者的書法作品予以高度評價。其中,他們特別仰慕陳少默先生,認為陳先生的書法高古脫俗。雖然先生多年來力辭媒介宣傳,但凡是拜讀過先生書法的人,莫不嘆服其筆端奇態異變的韻致和充溢在作品中的蕭散恬淡境界。特別是先生以九十歲的高齡仍揮毫作書,筆力飽滿,精神瀰漫,堪稱奇蹟。
默翁作書極為灑脫,行筆快捷而成竹在胸。其書法在筆畫形態和字形結構上有著極豐富的變化,許多筆畫似乎在不經意中信手拈來,卻偏又獨具神采。正如李正峰先生絕句所贊:“騰挪跳宕隨靈性,脫兔驚鴻無定蹤;實到虛時虛是實,譎奇不啻鬼神功”。在行書作品中,默翁以行草兩體混用,在隸書作品中則篆隸參差,結構錯落有致,提按變化豐富,輕重對比強烈,通篇有明快的節奏感,故能營造出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無論是寫行或是作隸,默翁皆以雞毫筆為之。此種筆鋒極柔軟,頗難駕馭,默翁卻獨取其能使筆畫變化的特性,舉重若輕,遊刃有餘。
書法成就
首先是綜合藝術修養。默翁早年專修中國文學,是西北大學一九四零年的首屆畢業生。畢業後雖從事文書、文物及教學工作,常以賦詩、作文、繪畫自娛,又喜書畫收藏,所見既豐,目力自高。文革後,默翁曾受聘於文物部門,專門鑑定清退抄家字畫,使許多文革受害者得益不少。
默翁在書法上的成就更與他數十年來閉戶自精、孜孜以求的治學態度密不可分。一九五七年反右時,默翁因“交心”被發配外縣勞教,行前一日,仍在燈下研讀“說文”,並以蠅頭小楷細細眉批作記。上世紀七十年代,默翁覓得二十餘位篆刻家的印譜,雙鉤填紅了數十方印蛻,僅廣告色就用了好幾瓶。晚年研習隸書時,曾用一個夏天將存世的三種《華山碑》拓本逐一雙鉤,對比研究。在一九八五年所作的一幅隸書四屏上,先生跋曰:“乙丑六月初六,餘七十有二,雙鉤西嶽華山廟碑後,臨此五十八字”。真實記錄了一位古稀老人學而不厭的精神。而這一天正是先生的七十二歲生日!時至今日,年逾耄耋的默翁仍常常手不釋卷讀書學習。
默翁在書法上的成就自然也得益於蕭散恬淡的情懷。幾十年來默翁不圖謀利,人或譽之“翰墨耆宿”,或奉為“書壇泰斗”,而翁皆謙而不受,默默地以自己的生命歷程實踐著傳統士人的精神操守。前幾年,有人曾在拍賣會上拍得先生署名的隸書四條屏。買回來後又覺得不踏實,遂攜至先生處鑑定,結果是贗品。看到來人情急之下不知所措的樣子,先生當即表示另贈其真跡,換回贗品。來人和當時在場者無不為先生的瀟灑大度所感動。人嘗問先生“何能淡薄”?先生笑道:“別人未受之罪,我受過,正負正好抵消。世事經多了,自然把名利看淡了。”信哉斯言!
《易經》上說:“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從形式上講,書法屬於“器”的範疇,而默翁以他的書品、人品和生命經歷證明了書法中“道”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