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全鄉下轄11個行政村,152個村民組,2萬餘人,耕地43000畝,水面11000畝,年產糧食40000噸,油料5000噸,水產品5000噸,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2004年全鄉實現工農業總產值3億元,財政收入3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1000元,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200萬元,招商引資800萬元,2004年被市評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範鄉鎮,農村公路建設獲縣一等獎,並出席了省農村公路建設會議作典型經驗介紹。
水資源
該鄉地處圩區水資源較為豐富,東有汪郢河,南有滁河,西有襄河,北有撇洪河,圩內溝渠縱橫交錯,池堰塘壩星羅棋布。現有水面11000畝,其中精養魚2000畝,特種養殖2000畝(蟹、青蝦),蓮藕6000畝。由於水多水產生產得到了長足發展,1997年獲“省水產科技示範鄉鎮”和滁州市“第一期漁業致富先進鄉鎮”稱號。水產養殖已從過去的單一養殖轉向立體養殖,已形成水上有禽,水中有魚,水下有藕,埂上有圈,圈裡有豬的生態農業生產模式,水鄉特色十分明顯。同時該鄉依山伴水是不可多得的休閒遊釣場所,為了適應廣大民眾節假日休閒娛樂的需要,全鄉已開闢專業的釣魚水面近千畝。
林業資源
林業第二次創業後,該鄉把建立完善的林業生態體系作為主攻方向,以退耕還林為契機,建設以312國道,全陳公路為主的綠色長廊工程,從林網建設、林帶綠化,村莊綠化和成片造林四個方面入手。目前全鄉以建綠色長廊20公里,成片造林2000畝,林網建設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30%,村莊綠化100%,汊河村1999年被省政府評為生態農業村。
基礎設施
水利建設
水毀工程得到全面恢復,險工險段得到大幅度治理。2003年的大水使該鄉的水利設施雪上加霜。水利是農業的命脈,為了確保農業豐產豐收,2004年我們立足自身,爭取外援,不等不靠,自籌資金60萬元,分別對土橋東河6000米進行除險加固,完成土方6.2萬元,投資30萬元;對陳淺陡塘段280米塌方進行標準堤建設,完成土方3萬方,投資30萬元(鄉投入20萬元);爭取縣項目資金50萬元,對金壩老壩段240米老滁河大堤進行退堤,完成土方6萬方,總投資80萬元。同時對坂區的4座水庫也進行了不同程度的除險加固,通過一系列工程的實施,使該鄉水利設施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進一步加強。
鄉村道路建設
我們狠抓“三六一”機制措施的落實,進一步規範一事一議徵收程式,確保了公路養護資金充足,使該鄉鄉村道路通達率達到100%。同時,我們緊緊抓住國家鄉村通油路的有利機遇,爭取項目資金80萬元(已到位50萬元)為汊河村修建了8公里的水泥路。由於我們工作到位,2004年3月份我鄉被市委、市政府表彰為農村公路建設先進鄉鎮,12月份又作為全省唯一的鄉鎮出席了全省農村公路建設會議,並作了典型發言,省市領導對該鄉的做法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讚揚。
公益事業
我們爭取國債資金近160萬元分別對界首中學、陳淺中學、界首國小、陳淺衛生院的危房進行了改造,為陳淺國小興建了兩層近千平方米教學樓一棟,使教學環境進一步改善,硬體設施得到進一步加強。
產業結構調整成效顯著,一村一品格局基本形成
一是以種植大戶胡慶余為示範帶動,在楊莊村建立5000畝蘆蒿生產基地;
二是以汊河村為重點,建立了3000畝油瓜豆間套種生產基地;
三是以種藕大戶宗甘良為典型,在金壩村建立2000畝田藕生產基地;
四是以大鄭村為輻射,建立1000畝花卉苗木基地;
五是以何莊村為依託,建立萬隻種草養羊基地;
六是以水面資源為優勢,建立2000畝特種養殖基地。
私營企業
為了加快農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該鄉黨委、政府把“工業富鄉、工業富民”作為總體思路,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2004年引進私企近50家,形成以機械配套、木材加工、玻璃製造、醫用產品、食品加工為主的六大支柱產業,年產值1.5億元。
該鄉資源充足,特產豐富,盛產稻米、芝麻、花生、魚蝦、藕、河蟹、儒林板鴨、金華大米、蓮藕等綠色食品,其中長江河蟹遠銷南京、上海,儒林板鴨既有南京板鴨的風味又有濃郁的地方特色,金華大米已銷往廣州、深圳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