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河鎮(湖北省應城市轄鎮)

陳河鎮(湖北省應城市轄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陳河鎮隸屬於湖北省應城市,位於應城市城區西南方向,為鄂中丘陵與江漢平原過渡地區。經濟以農業為主,主要以生豬、水產養殖等,是優質米生產基地、商品糧大鎮。人口42523人(2017年)。也是應城市重點農業綜合開發區之一,有“魚米之鄉”之美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陳河鎮
  • 別名:陳家河鎮
  • 行政區類別鄉級行政區
  • 所屬地區:中國華中,湖北省應城市
  • 下轄地區:中街、北街、南街等
  • 政府駐地:應城市陳河鎮中街173
  • 電話區號:0712
  • 郵政區碼:432400
  • 地理位置:湖北省應城市西南
  • 面積:132.01平方千米(2017年)
  • 人口:42523人(2017年)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陳河老街
  • 火車站應城火車站
  • 車牌代碼:鄂K
  • 面積:132平方公里
  • 耕地面積:74000餘畝
地理環境,行政區劃,經濟,交通運輸,社會事業,歷史文化,文物古蹟,風俗民情,地圖信息,

地理環境

陳河鎮隸屬於湖北省應城市,地處應城西南,北鄰漢宜公路,西與天門皂市鎮接壤,屬鄂中丘陵與江漢平原過渡地區。

行政區劃

鎮政府駐陳河,下轄45個村委會:陳河、彭萬、四八、王鄭、高尚、萬李、張集、熊么、祥元、喻魯、毛河、柯鄧、機房、湯廟、張場、余咀、梅嶺、炮竹、陳熊、太廟、劉先、祁張、周塔、上謝、葉祠、汪集、余祠、周余、陳余、高李、先屋、張咀、周朱、黃下、陶李、合張、古堤、典集、谷楊、甘楊、駱集、彭黃、北街、中街、南街。

經濟

陳河鎮經濟以農業為主,主要以生豬、水產養殖等。人口42523人(2017年),面積132.01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面積74000餘畝。是優質米生產基地、商品糧大鎮,也是應城市重點農業綜合開發區之一。有“魚米之鄉”之美譽。這裡還盛產農產品。境內湖垸眾多,有縣河、龍賽河、老觀河等水系,水域面達44平方公里,適應魚、蝦蟹、鱉等各種水特產品生長;山崗林地可開發面10000多畝,適宜於發展林果業;石膏礦產資源豐富,品位高,開發潛力較大。陳河鎮交通便利,漢宜公路穿境而過,鎮內雷新線與漢宜公路連線,距中心城區12公里。
陳河鎮陳河鎮
陳河鎮在強化農業基礎地位的同時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全鎮已形成以機械、建材、包裝、印刷和農副產品加工等6個行業體系,低壓閥門、紙箱、金屬製品、生物製品、精製石灰等近20個品種。低壓截止閥,紙箱曾獲省優、部優產品稱號,荸薺系列保健飲品深受消費者喜愛;民營經濟蓬勃發展,建起了汪集開發區、雷灣開發區、陳河商貿一條街、仿古建築一條街等有特色的民營經濟小區,增強了集鎮經濟輻射力和吸引力。

交通運輸

武荊高速公路應城段穿過中部,省道漢宜公路(現為347國道)穿過北部,雷新線向南可通達義和鎮、漢川市新堰鎮,向北經漢宜公路可通達應城城區、武漢宜昌等地。

社會事業

陳河鎮現有中學兩所,即應城市陳河鎮初級中學和應城市陳河鎮人和中學。國小21所,分別是應城市陳河鎮中心國小、應城市陳河鎮五七學校、應城市陳河鎮人和中心國小、應城市陳河鎮關王國小、應城市陳河鎮余祠國小、應城市陳河鎮典集中心國小、 應城市陳河鎮劉先學校 、應城市陳河鎮台李國小、應城市陳河鎮四八國小、應城市陳河鎮張咀學校、應城市陳河鎮彭萬國小 、應城市陳河鎮機房國小、應城市陳河鎮柯鄧國小、應城市陳河鎮梅嶺國小、應城市陳河鎮毛河國小、應城市陳河鎮甘楊國小、應城市陳河鎮谷楊國小、應城市陳河鎮陳熊中心國小、應城市陳河鎮駱集國小、應城市陳河鎮高尚國小、應城市陳河鎮黃下國小。
中學中學

歷史文化

文物古蹟

三國
古蹟-辰巳台就坐落於陳河鎮。 在中華大地湖北省應城市的西南角,有一處被譽為“風景秀麗、人傑地靈”的地方——陳河鎮,她有一個古老的地理名字——陳家河。在應城的西面,有一條緩緩向南流去的小河,最後流入了龍賽湖,她的上游叫魚子河,下游就叫陳家河。
遠古
早在新石器時代,陳河兩岸就有我們的先民在這裡繁衍生息。現陳河鎮南面不遠的辰巳台新石器遺址,就是我們的先民居住的城池。春秋時期,楚王拓展江山更是屯兵陳河境內。如今在陳河王鄭村王家灣三槨冢就埋著楚武王的遺體。

風俗民情

有史可查的是,自明朝建立後才有元代從江西到黃岡麻城的移民的後裔移民到陳河定居,也叫黃麻過籍。也有陳友諒的部屬和族人隱姓埋名到陳河,後來還有一些官家看中陳河這個地方而捨不得離開。
如今陳河鎮所在的地方,明代很是偏僻,很多河南岸的人陸路到縣城必須經過這裡,過河很是不便,有一廖姓人家就在這裡搭了一座小橋方便人們過河,人們就叫這裡為廖家橋。明代晚期,這裡才形成一個鄉村里店,規模很小。興集的人是陳姓人家,集名就叫陳家河。
清朝康乾時期,隨著應城石膏由露天開採發展到洞下開採和岩鹽的發現,膏鹽礦廠大部分移到應城西面,陳河逐步繁榮起來,應城西邊礦山的石膏和岩鹽由馱夫運到陳河,再從陳河由水路運往全國各地,熬鹽所需的蘆葦由龍賽湖、三台湖、茫盪湖等地運往陳河,然後由馱夫運往礦山。
陳河商業原來主要在北街,碼頭也在北岸,隨著碼頭的擴大,商業更加繁榮,陳河的集也由北向南發展,在清末民初發展到了河的南岸,人們在河上架了一座小木橋,橋不大,人們習慣稱之為芝麻橋。

地圖信息

地址:孝感市應城市雷新線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