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氏錫包壺製作技藝

陳氏錫包壺製作技藝

陳氏錫包壺製作技藝是一種傳統技藝,安徽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氏錫包壺製作技藝
  • 非遺級別:省級
  • 非遺類別:傳統技藝
  • 非遺批次:第五批
歷史淵源,傳承保護,

歷史淵源

錫包壺傳統工藝源於民間的把碗補鍋的錫匠活計,後來人們把受損的陶壺、酒壺也找錫匠修補,為了美觀,錫匠們把修補處做成好看的花型,成了錫包壺的雛形。
隨著工藝發展,當前藝人在紫砂壺外層整體或壺底、壺嘴、壺蓋、壺把等局部貼上錫片,通過熔化、壓片、造型、盡打、打磨、錫焊等工序,組成寓意吉祥的字畫圖案,在壺的邊緣以及底部附以草葉紋、日光紋、花果紋、葡萄紋等中國傳統花紋圖案與包壺主要圖案連城一個整體,從而達到遮蓋殘缺、美化壺體的目的。包好的紫砂壺增強了防潮、保溫、耐酸、耐鹼的功能,也可彰顯擁有者的才華、情懷、個性和品位,從而提高紫砂壺的實用價值、藝術價值。

傳承保護

蒙城縣錫包壺技藝隨傳承人於清朝末年從山東地區遷來,在蒙城縣城漆園街巷裡已經延續了一百多年。程寶玉與聾啞的父親陳興海還在艱難的傳承著手工錫包壺技藝。據了解,在安徽省範圍內,手工錫包壺傳承人較少,錫包壺工藝僅存在於蒙城縣。陳氏手工錫包壺技藝最重要的價值是把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吉祥圖案,採用錫為原料用傳統手工藝的方法延續了下來,陳氏壺藝中的蝙蝠、金蟾、元寶、中國結等主圖案以及邊底處使用的花果紋、葡萄紋、日光紋等紋飾都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吉祥元素,具有無窮魅力和文化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