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正(中國地質科學院礦床地質研究所研究員)

陳正(中國地質科學院礦床地質研究所研究員)

陳正(1915~1990),西坑鄉西坑村(今屬鏡嶺鎮)人。地質學家礦物學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正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西坑村
  • 出生日期:1915
  • 逝世日期:1990
  • 職業:地質學家  礦物學家
  • 籍貫:浙江新昌
  • 性別:男
人物背景,人物一生,

人物背景

陳正 男,浙江新昌人,地質學家。老婆徐馳。1939年畢業於中央大學地質系。曾任中央大學助教、講師,武漢大學講師。新中國成立後,先後任華東地質局、中央地質部地礦司和中國地質科學院工程師、高級工程師、礦床地質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礦物岩石地球化學學會理事。長期致力於礦物學、岩石學等研究工作,在發現攀枝花鈦鐵晶石、尋找冶煉中除鈦的正確途徑方面,成績顯著並填補我國空白。論文《視覺顯微光度儀反射率網》,獲國家自然科學成果一等獎。著有《礦石學》(上篇)、《不透明礦物顯微鏡鑑定》、《金屬礦物顯微鏡鑑定》等。

人物一生

陳正(1915~1990),西坑鄉西坑村(今屬鏡嶺鎮)人。地質學家,礦物學家。1939年南京國立中央大學畢業,留任地質系助教。1939年秋至1942年夏,任教重慶中央大學。1942年秋調至四川樂山縣武漢大學礦冶系任講師。1944年秋重返重慶中央大學地質系任講師。這期間,除完成教學任務外,還接受其他單位委託,到川東、川北、貴州等地對鉛鋅礦、錳礦、井鹽及煤田進行地質調查,並完成相應地質報告及論文。這些研究成果對當地生產起到良好的指導作用。青年陳正初露鋒芒。
1944年底,陳正參加國民政府舉辦的全國公費留學考試,地學科僅有兩個名額,在眾多考生激烈競爭中,以優異成績被錄取。1945年初,在準備出國過程中,由於過度勞累患了肺結核病,只得終止出國。直到新中國成立後,動手術割去病肺,疾病才得以完全根治,遂以飽滿的熱情重新投入工作,開始了事業的第二個春天,從生病到疾病根治前後共7年。
1952年初,調至上海華東地質局工作。次年4月調至北京中央地質部地質礦產司岩礦鑑定室任工程師。除做好本職工作外,陳正還在地質礦產司舉辦的多期岩礦培訓班中擔任教學任務,培養了許多國家急需的岩礦工作人員。1956年8月,地質部在地質礦產司化驗室和岩礦鑑定室的基礎上,成立礦物原料研究所。陳正分配在該所岩礦鑑定室做研究工作,並被評為高級工程師。在此工作的四五年間,他為發展我國地質儀器事業做出了突出成績。他數理化基礎知識紮實,動手能力好,在他的組織領導和岩礦室同事共同努力下,兩年內先後設計自製了自動電磁分離儀、電動求積儀、陰極發光分析儀等先進儀器。為適應野外地質隊工作,還試製成功簡易顯微鏡、雙石英光度儀等簡便儀器。1961年陳正調至中國地質科學院,先後在該院地質研究所和礦床地質研究所工作。1980年晉升為研究員。1961~1971年,他踏遍新疆西線、內蒙古烏蘭察布盟、錫林郭勒盟及東北、河北、湖北、安徽等地重要礦區,對鉻鐵礦和銅鎳礦床進行詳細地質調查和研究。1972~1990年,主要從事金屬礦物和礦石研究,對不少礦石成因提出新的見解,並命名了一些特殊的礦石構造,在發現攀枝花鈦鐵晶石,尋找冶煉中除鈦的正確途徑等方面,填補我國空白。
在中國地質科學院的30年,是陳正事業的黃金時代,除發表若干有影響的學術論文外,還完成重要的礦床研究報告9份。他主持編撰出版的有關會屬礦物和礦石方面的專著共6部。其論文《視覺顯微光度反射率網》、《雙石英光儀度》、《金石礦物顏色指數》等,為我國地質科學發展作出重大貢獻,獲國家自然科學成果一等獎、地礦部科技成果一等獎。專著有《不透明的礦物顯微鏡鑑定》(1959年),《中國烙鐵礦礦相圖冊》(1974年),《金屬礦物顏色指數研究》(1979年),《礦石學》(上、下冊,1987年),均由地質出版社出版。先後指導培養碩士、博士、博士後10餘名。系中國地質學會礦物事業委員會副主任,礦相學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協會委員。1984年應美國科學院邀請,赴美訪問、考察和講學。1990年7月6日病逝北京。其事跡收入錢偉長任總主編的《20世紀中國知名科學家學術成就概覽》一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