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橋兵變與宋朝的建立

陳橋兵變與宋朝的建立

陳橋兵變是宋朝建國時發生的歷史事件,乃趙氏一手所導演的篡權戲,實為匡胤同其弟匡義、謀士趙普合謀策劃。趙匡胤的篡權、立宋是通過「陳橋兵變」實現的。

基本介紹

  • 名稱:陳橋兵變
  • 地點:陳橋

趙匡胤的篡權、立宋是通過「陳橋兵變」實現的。趙匡胤系河北涿郡人,年青時投身於郭威的軍中,及郭威建立後周,乃提升其為東西班行首,成了禁衛軍軍官。後屢隨周世宗柴榮(921年-959年)南征北戰,功勳卓著,於顯德六年(959年)被任為檢校太傅、殿前都點檢,掌管禁軍。同年,周世宗死了,子恭帝沖齡即位,由符太后臨朝,又是一個孤兒寡婦的局面。趙匡胤任檢校太尉、殿前都點檢,兼領宋州歸德軍節度使(治所在今河南商丘南)。
這一年冬天,鎮(今河北正定)、定(今河北定縣)二州奏契丹與北漢合勢入寇,次年正月初一,趙匡胤受詔將宿衛諸軍御之。初三,兵次陳橋驛,軍心浮動,將士議立趙匡胤為天子,告之其弟匡義及謀士趙普。初四,天方黎明,匡義、趙普入帳中向胤稟白,眾兵把事先準備的黃袍加諸其身,拜於庭下而三呼萬歲,擁其為天子。於是趙匡胤乃引兵返回開封迫恭帝禪位,奉其為鄭王,符太后為周太后。因趙匡胤所領的歸德軍駐在宋州,所以建國號曰宋(即北宋,公元960年-1127年),定都於開封(即汴涼、東京)。史稱「陳橋兵變,黃袍加身」。 據史書記載分析,陳橋兵變乃趙氏一手所導演的篡權戲,實為匡胤同其弟匡義、謀士趙普合謀策劃。如邊報契丹人等入寇之事大概是假情報,因匡胤一做皇帝竟無須再出征,遼兵即「自行遁去」,且《遼史》並無是年南寇之記錄。此外,京師不久前即謠傳「點檢作天子」,再加現成黃袍之預備、禪位詔之事先草擬,應可說明「陳橋兵變」為趙匡胤所發動,「黃袍加身」系事先之預謀。
陳橋兵變與宋朝的建立
後周顯德七年(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年僅七歲的後周皇帝柴宗訓接到北漢與契丹聯合進軍的緊急邊報,連忙庭議命禁軍統帥、殿前都點檢趙匡胤領兵迎敵。
後周顯德七年正月初三日(公元960年2月3日),趙匡胤統率大軍出了東京城(今河南開封),行軍至陳橋驛(今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當時,大軍剛離開不久,東京城內起了一陣謠傳說,“出軍之日,當立點檢為天子。”這個謠言不知是何人所傳,但多數人不信,朝中文武百官也略知一二,已慌作一團。趙匡胤此時雖不在朝中,但東京城內所發生的一切他都了如指掌。周世宗在位時,他正是用此計使駙馬張永德被免去了殿前都點檢的職務而由他接任。趙匡胤知道皇帝的心理,就怕自己的江山被人奪走,所以他們的疑心很重。這次故計重施,是為了造成朝廷的慌亂,並使他的軍隊除了絕對聽命於他外別無他路。
陳橋兵變
趙匡胤統率大軍離開都城,夜宿距開封東北二十公里的陳橋驛(今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兵變計畫就開始了。後周顯德七年正月初三日(公元960年2月3日)晚上,趙匡胤的親信趙普和弟弟趙匡義在軍隊中散布輿論說:當今皇上年幼,不明世態人情,即便將士們拚死征戰,回來也難以領功受賞。如果能擁立趙匡胤為皇帝,再去打仗,情況就不一樣了,立功的將士一定會有高官厚祿。軍隊中本來就有很多趙匡胤的親信,這么一煽動,絕大部分人都同意了。於是,趙普和趙匡義嚴令將領,嚴格管束軍士,兵變後不得搶掠燒殺,要絕對保證“興王易姓”的順利進行。
黃袍加身
深夜,將士的兵變情緒很快就被煽動起來,這時趙匡胤的弟弟趙匡義(後改名光義即宋太宗)和親信趙普見時機成熟,便授意將士將一件事先準備好的皇帝登基的黃袍披在假裝醉酒剛剛醒來的趙匡胤身上,並皆拜於庭下,呼喊萬歲,遂擁立他為皇帝。趙匡胤卻顯示被迫的樣子說:“你們自貪富貴,立我為天子,能從我命則可,不然,我不能為若主矣。”
擁立者們一齊表示“惟命是聽”。趙匡胤就當眾宣布,回開封后,對後周的太后和小皇帝不得驚犯,對後周的公卿不得侵凌,對朝市府庫不得侵掠,服從命令者有賞,違反命令者族誅,諸將士都應聲“諾”!
回師開封
後周顯德七年正月初四日(公元960年2月4日),趙匡胤率兵變的隊伍回師開封。
守備都城的主要禁軍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人都是趙匡胤的“結社兄弟”,得悉兵變成功後便打開城門接應。當時在開封的後周禁軍將領中,只有侍衛親軍馬步軍副都指揮使韓通在倉卒間想率兵抵抗,但還沒有召集軍隊,就被軍校王彥升殺死。
改朝換代
建立宋朝
陳橋兵變的將士兵不血刃就控制了後周的都城開封。正月初四,趙匡胤率軍回師開封,逼使恭帝禪位,輕易地奪取了後周政權,降周恭帝柴宗訓為鄭王。由於趙匡胤在後周任歸德軍節度使的藩鎮治所在宋州(今河南商丘),遂以宋為國號,定都開封建立了趙宋王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