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棨仁

陳棨仁(1836~1903年),字鐵香,又字戟門,清代官員,曾任刑部主事。

基本介紹

  • 本名:陳棨仁 
  • 字號:鐵香
  • 出生時間:1836
  • 去世時間:1903
任務經歷,人物生平,

任務經歷

棨仁自幼隨父遷居泉州城廂三朝鋪(今泉州市區象峰巷),天資聰穎,有神童之譽。15歲中秀才。主考官在其試卷上批云:“縱橫排宕,一往情深。”弱冠與內弟龔顯曾(同治翰林)拜致仕御史陳慶鏞為師。
同治六年(1867年),棨仁鄉試中舉;同治十三年,進士及弟,初授翰林院庶吉士,後改任刑部主事。奉命募賑直奉水災有績,又為朝廷治理台灣陳言獻策,得到朝廷及同僚的好評。上司敘勞呈報,誥授中憲大夫並花翎知府銜。
棨仁當京官,過了幾年“恩許金鑾窺院竹,時隨仙杖傍宮槐”的生活,但他厭倦宦海浮沉,不願隨時趨勢,不久即以其父年高為由辭官回鄉,遂不復出。
棨仁回鄉後,在泉、漳一帶主持書院,如泉州清源書院,南安石井鵬南書院,同安雙溪書院,廈門玉屏書院、紫陽書院,漳州丹霞書院,龍溪霞文書院等。棨仁治學師承陳慶鏞,上溯諸子百家、漢儒經學,旁及文字訓詁、金石考據,且工於籀篆。講學授徒,前後20餘年,“門下著籍累千,掇高科,舉方聞”,桃李芳菲,遍及閩南各地,金門與台灣亦有不少士子傾慕其名,不畏風濤,浮海來歸。
棨仁博覽群書,致力蒐集、校訂和收藏曆代珍本、善本書籍,尤其注意徵集、研究泉州地方文獻,其“綰綽堂”及“讀我書齋”藏書之質量與數量居晚清泉州藏書家之冠,他並將所藏書籍分門別類,編成《綽綰堂書目》12卷。
棨仁詩文雅麗宏瞻,卓識獨具,為時人稱道。同治初,與同邑許祖淓、洪顯曾、黃梧陽等人組織“桐陰吟社”,經常雅會聯詠,並將詩作結為《桐陰吟社甲乙編詩集》行世。其詩作豐富。早期傾向王漁洋,以嘲風弄月,應酬贈答,流連山川,詠懷古蹟居多,以神韻風致見長。晚期經歷甲午中日海戰、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八國聯國入侵等重大歷史事件,詩作感憤世變,蒼涼激楚,有杜甫、陸游之餘風。如在《哀台陽》、《送林子佩回台陽》、《秋感八首》詩篇中,對國家備受列強侵凌,清廷腐敗無能,割地求和,民生凋零,國勢垂危,深感痛心疾首,抒發愛國憂國之忱:“水沖浮六耳,山險控三朝。拱手都資敵,嚴疆一霎消。”“河山有恨軍麾白,天地無情戰骨青。昔是故鄉今異域,歸裝趁早好趨庭。”可惜身後遺稿星散,存世無幾。

人物生平

棨仁一生致力於著述,著有《閩中金石略》15卷、《藤花吟館詩錄》6卷、《說文叢義》4卷、《閩詩紀事》10卷、《海紀輯要》2卷、《綰綽堂遺稿》、《溫陵詩紀·文紀》、《銅鼓考》、《岑嘉州詩注》、《綰綽書目》等。其中《閩中金石略》為其傾注畢生心血之力作。棨仁經歷20餘年,行遍八閩名山勝跡,訪拓唐、宋、元碑刻,收錄自古至元代福建境內的碑銘崖刻,並著錄清末保存在福建的鐘鼎、犧尊、鏡脰、印信等商、周、秦、漢古物,皆募其形狀,附以考訂,記述賅博,為福建金石學權威著作,書成未梓。直至民國24年方由中華書局整理出版。
棨仁除講學著述之外,凡俾益鄉黨之事皆踴躍參與,如管理義倉、監督城工、總理鄉團,無不身體力行。就在他去世前不久,還參加籌辦泉州府官立中學堂(今泉州第五中學前身),任學堂總辦。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七月,卒於家,時年67歲。葬泉州東門外新田萬安山。太傅陳寶琛為其撰寫墓志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