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簡介,建築結構,
簡介
當地人將石塔所在的山叫雄山,而它對面的就叫雌山。從前,由於雌雄山常常交媾在一起,阻斷了宣平溪的水流,使位於上游的陳村常常飽受水患。一位好心的神仙,看到陳村常受水患侵擾而不忍,就將石塔從距陳村十多里的黃村,移到現址,用佛塔的力量鎮住了水患,保全了上游的平安。據說在黃村至今還能看到該塔原來的塔基印跡。陳村東約500米,金弄口村西約800米(港前線6K+350米)旁的高約30米的山坡上。
建築結構
塔為石質,建於明代。通高666厘米,為六面七層實心塔,逐層收分。由塔基、塔身、塔頂三部分構成。塔基為變體須彌座,平面為正六邊形,邊長約60厘米,高37厘米,在塔基座下另就山勢鑿成台基,內側二級,外側五級。底層塔身邊長36厘米,逐層收分約2厘米。各層塔身均為一整體的六面稜柱體,六面均用減地隱起法分別雕刻出塔身倚柱(轉角邊棱)和枋、神龕以及人物造像。底層塔身刻有武士像,二至七層刻有形態相似的坐姿佛像。雕刻手法簡潔。佛像皆螺髻,結跏跌坐狀,雙手疊置足上,均以一層覆蓮和仰蓮承托。塔檐弧形外展。塔剎由華蓋、相輪和寶珠組成,華蓋之上相輪層層疊置並逐漸收分,頂置寶珠,線條非常流暢。塔剎於1957年墜毀,1984年修復。整座石塔挺拔秀美。該塔是研究明代佛塔建築工藝的實物例證。2004年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