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陳杏蘭村
- 所屬地區:河南省新鄉市原陽縣
- 電話區號:0775
- 郵政區碼:453500
- 面積:2700畝
- 人口:1300人
- 火車站:新鄉站
- 車牌代碼:豫G
陳杏蘭村來由傳說,蘆葦寺傳說,鎮寺之寶,古槐林,文化興村,
陳杏蘭村來由傳說
宰相花園說:原陽縣不僅是貢米之鄉,更是全國唯一的宰相之鄉,先後產生22位宰相。陳杏蘭村距離西漢宰相陳平故里陽阿五華里。據說陳杏蘭村是陳平家的後花園,根據陳杏蘭村東、南、西、北的四口古井看,確實是大花園的布局(四口古井八十年代中期被填平)。
杏蘭十三釵說:杏蘭是原陽縣十二個村莊的村名。史料記載這十二個杏蘭村是明朝嘉靖年間的十二個妙齡少女的名字。他們分別是陳杏蘭、王杏蘭、馬杏蘭、李杏蘭、劉杏蘭、趙杏蘭、吳杏蘭、黃杏蘭、甄杏蘭、藺杏蘭、牛杏蘭、毛杏蘭。因為十二個女孩都叫杏蘭,故被成為“杏蘭十二釵”。
十二杏蘭村在原陽縣北很集中的地方,來由取決於明朝嘉靖皇帝(世宗朱厚熜)雖三宮六院,妻妾成群,卻仍覺不稱心,總想再找更美妙女子作伴。
有一天,他夢見一個“頭頂金碗,手持綠傘,紅襖藍褲,流螢護輦”的絕代佳人向他致敬,夢醒後念念不忘,術士推斷說。按照嘉靖夢境分析,美女應與花有關,但又不能明帶“花”字,選中叫“杏蘭”的標誌姑娘就有十三個。這些姑娘被分別安置在十三個營寨,由嘉靖逐一過目。後來選中了五柳集何臻之女,但其餘十二釵已是皇帝看顧過的,他們的去留卻沒有得到明確指示,只好留下官兵把守其營寨,由十二個姑娘自主理事,這些營寨便逐漸成了村莊,即今日的十二杏蘭村。
蘆葦寺傳說
陳杏蘭村後的蘆葦寺(又名石佛寺)興建於唐朝,山腳下有一趕腳車夫偶遇三位白鬍子老頭,仨老頭問過車價爽快上車,且不說目的地,讓毛驢車一直向東走。數天后,當毛驢車走到陳杏蘭村後一片蘆葦地時,三位白鬍子老頭讓毛驢車停下到蘆葦叢里方便,可久進不出,等待不及的車夫到蘆葦深處尋找竟發現三個白鬍子老頭已化作三尊石像。車夫大驚頓悟,急忙跪地叩拜,趕車數百里沒掙分文,車夫心中連連叫苦,可車夫回程路上竟然不斷撿錢,車夫又悟“原來神仙不白用人也”。悟過來的車夫竟然飄飄然的認為,有神仙保佑以後金錢定然源源不斷,因此一路海吃海喝,可到家算賬時發現所剩錢和仨老頭上車時所商定的錢數分文不差,車夫再頓悟……
鎮寺之寶
蘆葦寺的鎮寺之寶一個是後大殿高數仗的鐵佛。相傳一鑄鐘匠人來給蘆葦寺鑄鐘,數月才鑄好碩大鐵鐘。鑄鐘人臨走時交代等他走很遠的時候再撞鐘。當鑄鐘人離開蘆葦寺行走50華里時,村人大驚曰“鐘鑄好不讓撞匆匆離去,且讓他走遠再撞鐘,分明是鐵鐘鑄壞又使穩君計也。”醒悟過來的村民急忙撞鐘,卻不料鐘聲震耳欲聾,聲傳數十里。正往南行走的鑄鐘人聽到蘆葦寺的鐘聲,痛心曰“說好的不要急於撞鐘,還是急了,豈可知我走多遠鐘聲能聽多遠?你們的急切讓鐘聲只能傳送五十里。”原來鑄鐘之人非之常人也。蘆葦寺每逢初一十五撞鐘,蘆葦寺的鐘聲成了杏蘭村周圍村莊的“日曆”,可惜這一無價之寶毀於文革……
古槐林
陳杏蘭村古槐林,在陳杏蘭村北一公里處,連綿不斷的沙丘上一顆顆古槐樹記載著陳杏蘭村厚重歷史。古槐林一年四季四個顏色,春季;槐花盛開,古槐林一片雪海。夏季;古槐林遮天蓋日,避暑勝地。秋季;古槐林樹葉金黃,落葉為沙丘鋪上一層金黃地毯,踩上去酥軟飄逸。冬天;一棵棵古槐樹如同一幅幅油畫,滄桑古老。
陳杏蘭村祖祖輩輩的村民們對古槐林有著特殊的感情,鬼子進村了,鄉親們躲到古槐林里與鬼子鬥智鬥勇,取得一次次勝利。土匪搶劫了,鄉親們牽著牲口,扛著糧食轉移到神秘的古槐林里,土匪們看著錯綜複雜的古槐林不得不望而卻步。災荒年,古槐林的槐花,槐葉保住了一條條生命。新時期,陳杏蘭村這片古槐林又擔當起新的歷史使命,成為陳杏蘭村發展旅遊業的重要支點。
文化興村
陳杏蘭村因舉辦“村晚“而一舉成名。2015年春節前夕,陳杏蘭村村委會組織舉辦第一屆“村晚”。訊息剛一發出,報名的節目多達二百餘個,最後不得不分三台晚會呈現。一個村莊一天之內三台晚會同時演出的訊息吸引了眾多媒體的關注。河南衛視、河南公共頻道、新聞頻道、新農村頻道、河南廣播電台、新鄉電視台、原陽電視台先後進行了報導。河南日報《一台村晚不夠?咱辦兩台》、《央視有春晚,咱們辦村晚》兩次報導,東方今報《我的村晚我做主》、《新鄉日報《美麗鄉村快樂村晚》、《村民自辦村晚歡聲笑語迎新年》、人民網、光明網、中國日報網、大河網等各大網站相繼轉載,搜狐滾動、百度視頻、騰訊視頻、樂視網紛紛上傳視頻,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都對當代農村活躍文化生活表現出了強烈的好奇和讚賞。
村晚的熱度還沒降,陳杏蘭村流傳三百年的“添燈節”再次成為新聞焦點,“添燈節”是陳杏蘭村獨有的節日民俗活動。全國各地都是元宵節過完春節就算結束,陳杏蘭村過了正月十九“添燈節”春節才算結束。正月十九這一天陳杏蘭村家家戶戶自製蘿蔔燈,天過傍晚,男女老少齊上陣“撂鬼火”“添燈”燈火閃爍,熱鬧非凡,幾百盞花樣百出的蘿蔔燈由小孩挑著,捧著,歡天喜地走出家門,熱熱鬧鬧穿行村中大街小巷,到娶新媳婦兒的家中讓主家往自己的燈盞中添油。陳杏蘭村“添燈節”有文獻記載的歷史可追溯到清乾隆十二年。陳杏蘭村的“添燈節”經過《中新網》報導後,半天時間數十家網站轉載。
當陳杏蘭村“添燈節”的熱度還在繼續的時候,“陳杏蘭村槐花節暨電影《兩棵樹》開機儀式”在陳杏蘭村古槐林開拍,讓陳杏蘭村火上加火。
社會各界的關注迅速激起了陳杏蘭村全體村民文化興村的熱情。從此陳杏蘭村大跨步邁向文化興村大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