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中,人名。主要介紹了天文學家陳曉中早年從事人造地球衛星光學觀測、探索軌道變化,曾任北京天文館館長的經歷及成就。還簡要介紹了上海市虹口區人民政府副巡視員陳曉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曉中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廣東省澄海縣蓮下鎮建陽鄉
- 出生日期:1928年4月20日
- 職業:主要介紹了天文學家陳曉中早年從事人造地球衛星光學觀測
- 畢業院校:廣東省立金山中學高中部
- 主要成就:曾任北京天文館館長的經歷及成就
- 性別:男
人物生平,技術成就,簡歷,主要論著,
人物生平
陳曉中,1928年4月20日出生於廣東省澄海縣蓮下鎮建陽鄉。國小就讀於鄉里養和學校,畢業後考入澄海中學國中部,隨後考入廣東省立金山中學高中部,畢業後曾先後任澄海縣隆都區樟籍國小和潮安縣第六區仙庭國小校長。1951年考入廣州中山大學天文學系。1952年隨院系調整,轉到南京大學天文學系。1955年畢業,分配到北京天文館工作。
技術成就
畢業剛參加工作時,正是北京天文館籌建期間。他一方面參與籌建,一方面講授工作人員所需的天文知識。他採用南京大學《天文學教程》作為教材,建立嚴格的教學、考核秩序,歷時一年多,其認真負責的精神受到學員的愛戴。
由於北京天文館是當時北京最早成立的天文機構,中國科學院每逢天文外賓來訪時,北京天文館都有接待任務。他協助館長陳遵媯做好各項工作,迎接歡送,謙遜謹慎,不辭辛勞。值得一提的是1956年10月29日晚上,前蘇聯科學院普爾科沃天文台A.A米哈依洛夫台長、A.H德依奇教授和塔什乾天文台A.F謝格洛夫台長,以及前民主德國的一位彗星專家同時前來訪問,由米哈依洛夫作學術報告。北京天文界同仁歡聚一堂,熱烈歡迎,蔚為盛事!
此後,事業相繼,風氣相承。在陳曉中任職期間,也重視外事接待工作。1978年,美國耶魯大學B伽爾芬柯教授、日本東京大學天文學家堀源一郎教授,以及1981年比利時國王博杜安一世和1984年英國劍橋大學J.李約瑟教授等來館訪問,他都熱烈歡迎,謙遜接待,頗為得體,受到好評!
陳曉中將一生精力奉獻給北京天文館。不論在業務建設、行政領導、學術探討以及為中國天文學會服務等方面,都顯示樸實無華、腳踏實地的特點;而且其為人處事也恬淡穩重,有學人之風。
1957年10月,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當時中國科學院請前蘇聯普爾科沃天文台科學家前來北京講授觀測方法,舉辦人造地球衛星光學觀測訓練班,地點設在北京天文館。來自全國各天文台、大學、研究所等30多個單位共50多位科研、教學人員參加集訓,陳曉中是其中一員。他既當學員,也是組織和後勤服務人員。為期一個月,自始至終,熱情工作,不辭辛勞。
此後,中國科學院成立10個人造地球衛星光學觀測站。總辦公室設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北京人造地球衛星光學觀測站為其中之一,設在北京天文館。陳曉中作為站里業務骨幹,從事人造地球衛星觀測、軌道變化分析和可見期預報工作達七年之久。
20世紀60年代初期,中國科學院曾要求有關天文單位對某國一顆即將殘落的人造地球衛星進行觀測預報,測算該衛星會不會掉在我國領域內,發生在何時何地?他立即組織人員共同推算。其結果與紫金山天文台推算的結果幾乎相同,因而受到領導嘉許。
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給經典天體力學開拓了新的分支。為了適應發展,提高水平,他虛心向當時任教於北京理工大學的數學、天文學家趙進義教授請教。
陳曉中專誠登門拜見,請教有關分析力學和天體運動攝動理論。在趙教授指點下,研讀了法國F.蒂斯朗著的《天體力學專論》第1、4兩卷,對書中各項公式都加演算。對於處理天體攝動問題所用的精密數學方法和力學機理,趙教授都親加剖釋,歷時兩年多。這就使得陳曉中更有心得體會,學業逐步提高。
此外,他還經常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閱讀國外的《天文學》和《地球物理學》等學報,對其中有關人造地球衛星的論文,汲取其新觀點和處理方法,與經典的方法相結合,用以解決預報人造地球衛星的實際運作,使預報精確度大為提高。
陳曉中於1978年任北京天文館副館長,1982年評為副研究員。不久晉升為館長,1987年晉升為研究員。任職期間,致力於天文館的業務建設。
北京天文館管轄單位有兩處,一為位於西郊西直門外本部,另一處則為位於東城建國門內的北京古觀象台。
鑒於當時各項業務工作尚處於落後狀態,他認為必須從人才建設和物質建設兩方面加以振興。於是,在館裡大力選拔賢能,增強學術風氣。同時,鼓勵科技人員研製光學演示儀器,使天象廳的設備日漸充實,演出效果更為逼真。他又積極爭取北京天文台無償調撥前蘇聯製造的太陽色球望遠鏡,以充實業務內容;組織興建太陽色球望遠鏡天文台。幾經努力,造型精巧、造價低廉的色球天文台終於誕生,聳立在北京天文館院內。
他又創辦《北京天文館館刊》和《天文館研究》兩種刊物,為科技人員發表作品開闢園地。同時,為加強學術風氣,定期組織館內學術報告,請北京大學、北京天文台等學者出任講席;並聘請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所長席澤宗院士、北京天文台李競研究員為北京天文館學術委員會委員,指導北京天文館的業務和學術建設。
北京古觀象台建於明朝正統年間,距今已有500多年歷史。“文化大革命”期間停止開放,多次轉移為其他單位作為倉庫。陳曉中大力呼籲回收,周旋於北京市科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和國家文物局之間,爭取經費,加以收復修理。自1981~1983年初,歷時兩年多,耗資120萬元,終於修理完畢,在1983年4月1日再度開放。1982年2月23日,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簡歷
1928年4月20日 出生於廣東省澄海縣蓮下鎮建陽鄉。
1950年2月~1950年7月 任廣東省澄海縣隆都區樟籍國小校長。
1950年7月~1951年7月 任廣東省潮安縣第六區仙庭國小校長。
1951年8月~1952年7月 在廣州中山大學天文學系學習。
1952年7月~1955年7月 在南京大學天文學系學習。
1955年 任職於北京天文館。
1957~1963年 兼任北京人造地球衛星觀測站務業指導。
1978~1987年 任北京天文館副館長、館長。
1994年 退休;任北京天文館名譽館長。
主要論著
1 陳曉中.小行星172號(Baucis)的攝動計算.北京師範大學天文系天體力學組論文
2 陳曉中.時空結構與力學時.北京天文館文集
3 陳曉中.關於白道交周.郭守敬研究,1994年第7期
4 陳曉中.新的時間單位——曆書時.物理通報,1962年第6期
5 陳曉中.徐光啟的天文曆法思想.徐光啟研究論文集,198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