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景肅(北宋末至南宋初),字和仲,祖父陳湯征以承事郎謫知廣東潮陽縣,為潮陽開基祖,父陳文晦隱居不仕,博覽古今,通達文武,人稱為學海,誥封承義郎,贈封朝奉大夫。生五子,號五景。唐開漳將軍陳元光第十九代裔孫。少時師事漳浦高登,曾與秦梓出使燕趙,欲表為祈請使沒有接受,而回雲霄仙人峰下講學。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登進士,歷仙遊縣令、湖南提舉、南恩知州。後詔入朝知制誥,因厭惡秦檜在朝沒有接受,轉任台州、湖州知州。由於經常作詩寫文章譏刺秦檜,被秦檜黨羽記恨,遂請求辭職回鄉,與門人楊士訓、吳大成等講學於仙人峰石屏書院和漸山石榴洞(今屬詔安)。檜死,詔復知制誥,至80餘歲辭官歸。時南恩州叛服不常,朝議宣慰非景肅不可,又奉旨往南恩州,使嶺南得以安定。卒贈光祿大夫、資政殿大學士,謚廉獻。著有《拮翠集》若干卷,已散佚。子肇,紹熙參知政事;孫格,從帝昺死於崖山;女孫碧娘,嫁都統張達為妻,送夫勤王赴崖山,達戰死,碧娘絕食而亡,人稱“一門忠烈”。 石屏書院為景肅與6位門人講學處,後世稱七賢堂,有對聯“吾道南來先朱文公漳南講學,兩宮北去痛岳武穆塞北班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本名:陳景肅
- 字號:和仲
- 所處時代:南宋
- 出生地:福建雲霄陳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