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文階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廣東大埔縣湖寮鎮莒村
- 出生日期:1874
- 逝世日期:1945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
人物簡介
陳文階(1874~1945),原名士獻,字式琛,廣東大埔縣湖寮鎮莒村人。
人物生平
民國初年,里人陳龍勇等倡議築莒溪堤岸,文階全力回響,共襄善舉,用灰石砌堤300餘丈,使莒村民眾免受洪水之災。後為方便村民往來,文階又倡議建造溝通楓朗、百侯與縣城(茶陽)之同濟橋,並首先捐大洋3000元,在其帶動下,眾鄉親紛紛解囊。民國20年,文階又獨資建文瀾橋、石砌從莒村聖公堂至西河塘卜里的山路數公里,惠及他鄉。他關愛鄉梓鄰里事無巨細,用長亭,修險坂,捐渡船,周恤窮途,均樂為之。同年,莒村村民推舉陳少芸赴星馬籌募養正學校建校經費,獲文階斥巨資為倡,其他僑賢鼎力回響,使莒村建起了後來號稱全省四所名校舍國小之一的養正新校。為紀念其義舉,學校特將二樓中廳之圖書館命名為“文階圖書館”。他還先後捐資建大埔縣立一中(今大埔中學)校舍文階堂、虎山公學文階教室。百侯中學校長羅明往南洋募捐建校款時,文階捐大洋千元,還請羅校長住在其店中以開展募捐工作。在馬來西亞,文階曾被推為加影華僑、育才等中學董事、財政及其他社團要職。
抗戰初期,他曾慨捐巨款慰問前方將士,賑濟災民。太平洋戰爭爆發,新馬淪陷,他不忍在日本侵略軍鐵蹄下生活,思念家鄉親朋,不顧年屆古稀,攜小孫從馬來西亞經泰國、寮國、雲南、貴州、廣西,歷盡艱辛,輾轉萬里回到家鄉。里人無不為其精神所深深感動。
由於文階仗義疏財、熱愛家鄉,在鄉里、僑界享有威望。因此,他曾被國民政府聘為僑務委員會顧問。
民國34年2月,陳文階在鄉病故,享年7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