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慶堃

陳慶堃( 1919-1983) , 永嘉號掃雷艦少校艦長,1949年率20艘拒絕起義的軍艦在長江突圍,在三艘沉沒,四艘折返的情況下依然有十三艘冒著解放軍的炮火抵達上海。成為國民黨在大陸時期的最後一位青天白日勳章獲得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慶堃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19
  • 逝世日期:1983
個人履歷,人物生平,

個人履歷

1919年生於廣東番禺。1934年,考入廣東黃埔海軍學校。黃埔海軍學校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廢清光緒三年(1877)兩廣總督劉坤一在黃埔島上創建的西學館。光緒十三年(1887),該館改為“廣東水陸師學堂”。光緒十九年(1889)陸、水師兩學堂分立。到光緒二十八年(1908),正式改稱“廣東黃埔水師學堂”,一直延伸到民國初年的“黃埔海軍軍官學校”。1922年,該校因經費不足而停辦。原校址在1924年辦起了一所陸軍軍官學校,就是名動天下的黃埔軍校。

人物生平

1.早年求學及抗戰經歷
國民政府統一全國後,黃埔軍校遷往南京。1930年6月,在第四艦隊司令陳策的建議下,廣東省主席兼綏靖公署主任陳濟棠下令於黃埔島恢復海校,稱為“廣東黃埔海軍學校”。為了表示紀念,黃埔海校招收的第一批學生沿襲海軍官校時代的期別,定為第18期。等到陳慶堃考入黃埔海校時,已經是第22期了。
當時中國絕大部分的海軍學校都沿自廢清,採取英式教學體系,後世學者普遍認為,黃埔海校的教學體系不如福建馬尾海軍官校嚴謹。從史料上看,作為一名航海科學生的陳慶堃,應該在作為海校練習艦的名艦肇和號上見習過。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黃埔海校內遷廣西省柳州。1938年,陳慶堃從該校畢業,因為這一年是民國二十七年,所以這一屆學生也被稱為二十七年班。在他畢業的第二年,海校就停辦了。
畢業後的陳慶堃,先後擔任過海軍分隊長、參謀、附員、組員、教官、諜報員等職務,具體的任職單位現在沒有更多的資料。從這份簡歷看,他只在畢業初期擔任過“分隊長”這個艦上職務。在他畢業前後,海軍的大部分艦船不是被日軍擊沉,就是自塞於江陰,不知道陳慶堃的分隊長是任職於後來被擊沉的軍艦上,還是在僅剩的“永綏”和“楚”字等小噸位艦艇上。
陳慶堃履歷上的“諜報員”,應該是隸屬於海軍布雷隊的職務。中國海軍在艦船幾乎全部覆沒後,組織起布雷隊擔負破壞日偽長江航運的任務,被稱為海軍的游擊戰。抗戰時的桂林晚報曾經報導,布雷隊用價值三百元法幣一枚的魚雷,先後破壞日偽軍艦船物資價值達二千四百萬元之巨,是抗戰期間海軍不可磨滅的功勞。身為海軍,卻只能布雷,是中國海軍的不幸。布雷戰取得的輝煌戰果,則是中國海軍軍人的驕傲。
2.解放戰爭中的表現—拒絕起義,未行“人間正道”。
1945年初,美國按照戰時援助盟國參戰的租借法案,提出了向中國贈送八艘戰艦的計畫。抗戰勝利後,又陸續有更多的各國海軍艦艇轉交中國。為了培訓人員,1945年12月28日在青島開設中央海軍訓練團,由美國海軍官兵一對一的訓練中國海軍官兵。陳慶堃有幸參加了訓練團,接受了兩棲、反潛、水雷等專業班訓練。畢業時正逢美國第7艦根據512號法案將留駐遠東的登入艦艇移交中國,於1947年出任中基號登入艦少校副艦長。中基艦為二戰中美國製造的County及LST(坦克登入艦),滿載排水量4080噸,可以搭載戰車17輛,編制軍官11至26人,士兵100至128人。1947年4月,陳慶堃隨中基艦搭載中研院、中山大學等機構學者12人前往西沙群島考察,在永興島石島東島調查了10天。這是中國政府對西沙群島的第二次大規模學術考察。
1949年,陳慶堃調任永嘉號掃雷艦少校艦長。該艦是1948年2月1日在菲律賓蘇比克灣從美國接收的6艘軍艦之一。原名AM-47 Implicit,於1944年5月24日完工下水,該艦排水量650噸,馬力1800匹,裝備3寸主炮1門、40mm雙在線上炮2門、20mm機炮6門及反潛K炮、深水炸彈。定員為軍官21人,士兵96人。這艘或許並不起眼的掃雷艦奠定了陳慶堃在國民黨歷史上的地位,伴隨他度過了人生中最危險也最值得紀念的時刻。為了紀念這段經歷,陳慶堃給他的長子起名為“陳永嘉”。這艘軍艦回國後編入海防第1艦隊,陳慶堃出任艦長時,該艦已改隸第2艦隊。
第2艦隊司令林遵是民國海軍的一員新秀,畢業於英國格林威治海軍學院,抗戰勝利後任駐美海軍上校副武官,1946年初任駐美艦隊(通稱邁阿密艦隊)指揮官,率美援艦艇8艘遠道回國,又率艦隊收復西、南沙群島,一時名聲大振。但林遵對國民黨政府的腐敗一直心懷不滿,1948年2月出任海防第2艦隊後,就積極與中共組織聯繫,準備進行起義。1949年初,國民黨軍隊的精華在三大戰役中損失殆盡,依託長江防線試圖南北分治。第2艦隊奉命在長江南京附近江面巡視,阻止解放軍過江。4月20日,解放軍突破長江防線,進擊浙皖蘇贛等地,並以重炮封鎖江面。林遵也下定了起義投向共產黨的決心,但是對部下各艦長的心思,還沒有把握。
4月22日,國民政府遷往廣州。海軍總司令桂永清命令林遵率第2艦隊撤向上海,並許諾以海軍中將副總司令和青天白日勳章。次日晨,林遵在陳慶堃的永嘉艦上召集惠安艦長吳建安中校、吉安艦長宋繼宏少校、安東艦副長韓廷楓少校、楚同艦長李寶英中校、永績艦長陳清生少校、永綏艦長邵侖、太原艦長陳務篤少校、江犀艦長張家寶少校、武陵艦長劉征少校、美盛艦長易元方少校、美亨艦長陳紹平少校、聯光艦長郭秉衡少校、永修艦長桂宗炎少校、永定艦長劉德凱少校、興安艦長劉宜敏中校、第1機動艇隊長張汝槱少校、第5炮艇隊長杜徵琛中校等十八人開會,說明江陰要塞已經被解放軍占領,要求各艦長對就地停留或是沖向長江下游國統區進行表決。或許是留學英國的緣故,在艦隊參謀戴熙愉的建議下,林遵很民主的要求各艦長投票表決去向(兩位炮艇隊長未發票),結果有8位寫了代表留下來的“1”,2位寫了表示要走的“2”,6位投了空白票。會後,林遵回到他的旗艦惠安上準備起義。
但是,陳慶堃本人是反對就地停留,投奔共產黨的。他在散會後與好友,永嘉的同級艦永修艦艦長桂宗炎少校商量對策,決定借黃昏之際率艦沖向還在國民黨控制之下的鎮江。並派遣輪機長鄒弘達上尉和通信官王業均中尉隨桂艦長回艦,與該艦通信官商討改變聯絡頻道事宜。兩人完事返回途中,又藉機聯絡沿途掃雷艦永定、輸送艦武陵上的同學朋友參與此事。
等到黃昏霧起,陳慶堃以要靠泊興安艦進行維修補給的理由,命令永嘉艦起錨出航。接著就掛出“緊急起錨,準備開航”的旗語,永修、永定、武陵三艦隨之起錨。林遵登永嘉艦期間懸掛的艦隊司令旗沒有降下,林遵回到惠安艦後又沒有升旗,於是楚觀、楚同(以上兩艘為廢清購買之日制淺水炮艦。)、聯榮、聯勝、聯華(以上三艘為美援步兵登入艇LCT)、美亨、美樂、美盛(以上三艘為美援中型登入艦LSM。)、、營口(艦長邱仲明。日償丙型海防艦“接七”)、永績、永綏(以上兩艘均為國產江南造炮艦)、興安(美援修理艦“ARL-41 Achille”)、威海(日償丁型海防艦“接六”)、安東(日償內河炮艦“安宅”)等艦艇以為林遵改變決定,相繼追隨永嘉艦東下,而沒有理會惠安艦上發出的制止信號。
陳慶堃所率領的艦艇,迅速通過了已經被解放軍控制的江陰要塞,沒有遭到炮擊。但在駛抵江心洲、瓜洲時,遭到了兩岸解放軍火炮的轟擊,永績、興安、威海三艦中彈沉沒,楚同、美盛、安東、永綏4艦則在通過報話機確認林遵仍在惠安艦上後返航。最後,包括由從江陰突圍的海軍第1江防區逸仙(國產江南造炮艦,被日俘後收回)、信陽(日償驅逐艦“初梅”,並拖帶炮艇505號)兩艦及其他艦艇在內共13艘艦艇於4月24日凌晨到達上海。就在這一天,林遵率剩餘的9艘軍艦、16艘炮艇和1271名海軍官兵在南京附近江面起義。
海軍第2艦隊“叛變”對國民政府的震動是巨大的,在此之前,曾經有過軍艦投奔解放區,但還從沒有過一個艦隊叛變,更何況是在海軍中名聲赫赫的林遵少將。對於已經處於崩潰狀態的國民政府,陳慶堃帶回來的,已經不僅僅是占第二艦隊四成多的軍艦。而是海軍對這個政權的忠誠和信心。他被提前晉升為海軍中校,並於7月23日被授予青天白日勳章,成為中華民國史上第三位獲得青天白日勳章的海軍軍官(第一位是中東路事件時的東北海軍司令沈鴻烈,第二位是抗戰時期的海軍司令陳紹寬)。除了陳慶堃,其他幾位對突圍行動有功的軍官均受到的嘉獎,這份功勞使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官運亨通。其中包括了鄒弘達和王業鈞,前者官至台灣“國防部中將後勤次長”,後者則成為“海軍軍官學校氣象學正教授”。
獲頒青天白日勳章時的陳慶堃,為其佩戴勳章者為蔣介石。
陳慶堃
3.突圍後及赴台歲月
突圍後的陳慶堃率永嘉艦參加了上海戰役、福建戰役。在撤退時還救走了平潭島上幾乎被陸軍忘記的第74軍軍長勞冠英和他的僅剩的部屬20多人。到台灣後,陳慶堃歷任太倉號護航驅逐艦上校艦長、國防大學教官、掃布雷艦隊參謀長(1953)。1955年7月18日,美國將海軍驅逐艦DD-456 Rodman移交“中華民國海軍”,改名為“鹹陽”,陳慶堃任接艦艦長。但在從美國查爾斯頓海軍基地返回途中,於1956年1月4日在巴拿馬Balboa港與一艘哥倫比亞軍艦碰撞,導致艦尾受損。此後鹹陽艦厄運不斷,屢次發生海難,歷任艦長多受到牽連,被海軍官兵視為凶船,直至1969年在馬祖觸礁沉沒,這恐怕是陳慶堃在任時沒有想到。卸任艦長職務後,陳慶堃調任海軍總司令部作戰副參謀長室助理。1962年3月,陳慶堃升任驅逐艦隊司令官,並晉升為海軍少將。此後,他歷任海軍艦隊指揮部中將訓練司令(1965年3月16日)、驅巡部隊司令(1968)、海軍艦隊指揮部指揮官。1983年8月,陳慶堃病逝。譯作有《美海軍艦艇操作術》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