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根(浙江天宇交通建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局主席)

陳德根(浙江天宇交通建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局主席)

大學學歷,中共黨員,高級工程師、高級經濟師,現任浙江天宇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局主席,紹興市政協常委,浙江省工商聯常委,紹興市工商聯副主席。曾先後榮獲中國優秀民營企業家、中國紅十字志願者之星、浙江省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浙商社會責任獎、浙江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個人等榮譽和稱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德根
  • 出生日期:1954年
  • 籍貫:浙江紹興人
  • 性別:男
創業經歷,做事持家,奉獻社會,

創業經歷

白手起家 艱苦創業
他是白手起家、艱辛創業的越商創一代,帶著改變命運的願望,吃苦耐勞。
1987年,他從一輛二手麵包車跑客運開始,披星戴月,開始了一條漫長而艱辛的創業之路。頭三個月,他每天從賣票收入里擠出100元,還掉了9000元的買車借款;第二年,增添了一輛客車;第三年,又添買了五六輛客車;第五年,他已經擁有幾十輛汽車,紹興縣合興汽車運輸公司掛牌成立。
1995年,屬於他自己的第一個機械施工有限公司掛牌成立;1998年,收購一家嚴重虧損、面臨倒閉的路橋公司。他廢寢忘食,起早貪黑,風裡來雨里去,隨同施工隊伍在現場苦幹,為了抓進度、保質量,經常沖在工地第一線,睡在工地、吃在工地,直至工程保質保量完工。他在交通路橋建設領域這個更大更高的平台上,充分施展著他的智慧和能力,為一項又一項大型基礎工程建設,付出了辛勞和汗水。
接下來,又在短短十年時間內,併購了不同領域的多家企業……
多年的艱辛努力,企業終於發展到了一定規模。2000年,公司原先的設備並不差,至少在省內同行中能排在中上水平,但他卻認為,企業要么不做,要做就要有品位、上檔次。他說:“通過創新,把企業的檔次提高到一個更高的層次,我們需要的是人才、技術、管理和現代化設備。”他深知此舉決非小事,他親自進行市場調研,毅然引進了國外先進設備。從立項、籌措資金直至招投標,都親歷親為,最終以3500萬元從德國引進了瀝青機及相關配套設備,建起了一座瀝青拌和站。當年,就令省內同行刮目相看,為企業進一步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如今,浙江天宇交通集團已是國家公路工程施工總承包一級企業。從路橋施工起步,現已發展成為由十多家下屬公司組成的跨地區、跨行業的集團公司。形成了公路橋樑建設、建築工程、市政建設、房地產開發、汽車運輸、蔬菜果品批發為主的多條產業鏈。公司承建的工程多次榮獲國家銀質獎、浙江省“錢江杯”、紹興市“蘭花杯”等獎項。企業列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浙江省民企100強。

做事持家

認真履職 不負重望
陳德根歷任四屆市政協委員,現任市政協常委。他深感政協委員是一種特殊的政治身份,肩負著人民的重託和履行職責的義務。明白作為一名政協委員所肩負的責任和使命。他深深地思索:作為一名政協委員,該如何不斷地充實自己?該如何履行好自己的職責?該怎樣如實地反映社情民意、提出好的提案?才能增長才幹、提高工作能力和參政議政水平,跟上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為解決這些問題,他翻閱了大量的資料、書籍。自覺地加強學習,勇於實踐。使思想政治素養、科學決策水平得到了進一步加強,真正樹立了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心為民所牽的思想。
每年“兩會”期間,他對提案高度重視,通過訪社區、問民眾、與先進黨員互動等方式,對民生問題開展了一系列調查。提交了加強食品安全、加強交通管理、合理規劃市區交通線路、“重建紹興水城”、嚴厲治污、加快養老服務社會化進程等提案及社情民意,為政府獻計獻策。他做強做精企業,安排失業人員,帶動一方經濟。他深入則水牌村、朱蔚村等,了解村民情況,出資數萬元,為周邊朱蔚村河道清淤。他要求下屬企業將周邊村民的生活垃圾,納入市場,幫助他們清運垃圾,減輕村委負擔。幾年來,他擔任浙江省工商聯執委、常委,紹興市工商聯副主席等職務,期間積極與有關部門協調,協助做好經濟工作。爭做工商聯會員的帶頭人,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加強工商聯的凝聚力。
大家小家 和諧溫馨
陳德根將男子漢大丈夫的豪壯化成一種責任,用寬闊的肩膀和厚實的胸膛佇立在家的背後,給大家以溫暖和力量。
他和同是企業家、慈善家的妻子徐愛娟風雨同舟,相濡以沫,在人生旅途與創業道路上攜手共進,合力打拚出一片屬於民營企業家自己的天地。
十幾年來,他穩紮穩打,懂得利用天時、地利,更懂得涵養人和。無論是和妻子、孩子們這個“小家”,還是天宇集團這個“大家”,都為“家和萬事興”這箇中國傳統文化做了最好的演繹。
陳德根,沒一點老闆的架子和派頭。吃食堂飯,和妻坐一輛車,吃穿住行簡單節約。
推己及人,從小家到大家,在天宇,“家”的觀念濃重而熱烈,讓“家”內人溫暖,讓“家”外人羨慕。一次,已是中午12點多,總經理助理去杭州辦事回公司,但還沒有吃飯,食堂已經關門了。陳德根夫婦剛好還在食堂,馬上讓他回來後一起就餐,“小陳,多吃點菜,你喜歡吃紅燒肉,多吃點”。一邊叮囑小陳多吃,一邊又對旁邊的食堂阿姨說,“他不喜歡吃麵,給他盛碗米飯。”公司事務千頭萬緒,但對員工的喜好卻牢記心間,實屬感動。這歸功於企業“親如一家人”的氛圍和文化。
民企收購國企,管理整合是關鍵,也是一道難題。早在收購紹興市交通工程公司的時候,陳德根的一番話起到了“定心丸”的作用:“我們今後就要在一起共事。我希望所有職工都能留下,希望所有幹部不要離崗。今後我們都在一條船上,有福共享,有難同當。我有一口飯吃,就絕不會讓你們喝粥。我們希望大家的日子能比過去過得更好。”
“僅僅一個家庭的和諧是不夠的,我必須帶動身邊的人,讓大家也能共享和諧。”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職工到了企業就像到了自己的家,除了鐵的紀律和嚴格的制度外,更多的是和風細雨的關懷。多年來職工的工資從沒拖欠過,逢年過節,還總能收到公司贈送的禮物。職工工資年年漲,工作熱情越來越高,生活越來越富裕。在天宇有這樣一項特殊的制度,職工的子女如要考大學,考試期間公假3天陪子女。他說:“為社會培養更多的棟樑之才,既是企業的責任,也是企業的光榮。作為集團大家庭的家長,我為家裡能出人才而自豪。”
天宇有3000多位員工,他說:如果我們這3000名員工都過得不好,那還怎么談社會責任。別人越是對你信任,你就越會想到自己的責任。

奉獻社會

大愛無疆 奉獻社會
英國偉大哲學家培根在《培根論人生》中說過這樣一段話:“利人的品德我認為就是善。”
紹興市社會福利院,有一個年近80歲的老婆婆。婆婆眼睛已經看不見,但每當陳德根夫婦一到福利院,她就抓著他們的手久久不肯放開,“德根、愛娟,到去年是第19年,今年你們來就是20年了,我一直用心地記著呢!”今年,慰問和看望福利院的孤老們,已是20個年頭,人一輩子做一件好事不難,難在一輩子不斷地做好事,這無私地奉獻和大愛,就是久久不散的正能量。
“他們的善其實很簡單,也很自然。沒有太多道理可以解釋,就是出於想對別人好,想為別人做點什麼的初衷。”天宇集團王主任一路跟隨兩位老總,對於他們的善行和熱心看在眼裡,感化在心裡,她說慈愛對於他們來說是一種無需言說的本性。
從1997年開始,陳德根和妻子就在浙江省未成年犯管教所成立技術培訓中心,建設電腦房、閱覽室、跑道、球場、心理諮詢中心等。每年春節都親自赴管教所,對少年犯“三無”對象進行大型的幫教活動,已經成為該所多方面社會幫教活動的一道獨特的風景。他們融“親情鄉音的教育感化和技術幫教經濟救助”於一體,極大地激發了未成年犯的深情感恩和真心懺悔。尤其讓大家感動的是,他還專門設立了一個基金來提供小孩子出獄時候的一套新衣服。“有些小孩進去穿的鞋子,出來就不夠大了。有些進去是夏天,穿得很少,出來是冬天就沒有衣服穿。”這一個小細節的關注,足以看出他們夫妻倆的用心。
2006年4月,夫妻倆從《錢江晚報》看到了絕症大學生徐磊助學的故事,深深被這位大學生的善舉所打動,決定從徐磊手中接過愛心接力棒。那天下著大雨,車子在崎嶇的路上緩慢行駛。整整800公里路程,到達目的地已是晚上5點多了。他們拿出隨身帶來的2萬元錢給校長說:“為孩子們買些教具吧!”陪同在一旁的厲莊鎮副鎮長顧紹華激動地說:“這份跨省的愛心太讓人感動了!”
2013年8月,19歲的紹興中專學生倪夢佳被查出患尿毒症,需要每天做三次血透來維持生命。她的家在紹興縣華舍街道,父親是修理工,母親殘疾,在家務農,屬低保邊緣戶。這對於一個貧困家庭來說,無疑是場災難。雖然已在醫院作了換腎手術登記,但20萬元的手術費及腎源的遙遙無期,一度讓倪夢佳一家陷入絕望。同年9月20日,作為市關工委幫困助學金理事會副會長的陳德根代表理事會,看望、慰問市區部分患重病學生,在聽說倪夢佳的境況後,立刻將2萬元救助款交給其父母,並與妻子徐愛娟商量幫其聯繫杭州的醫院爭取腎源,在聯繫手術事宜期間,陳德根、徐愛娟夫婦又委託市關工委再送去了3萬元。10月1日,倪夢佳在浙一醫院成功做了手術,移植的腎臟目前已經發揮作用。短短10天,倪夢佳從死神手裡掙脫,轉危為安,整個過程,用她家人的話說,就像做夢一樣。
這樣的故事不勝枚舉。自創業以來,多少年風雨無阻,企業的沉浮起落也絲毫不影響陳德根的愛心之路。他做企業時紮實低調,平時生活時樸實內斂,只有在做慈善的時候,才逐漸被人們認識和知曉——出生寒門的陳德根對公益事業異常慷慨,他和妻子已建立了10多項愛心基金:紹興市工會職工救急幫扶基金2000萬元、紹興市紅十字博愛基金2000萬元、紹興市第三輪慈善冠名基金一億元、浙江省失業婦女創業基金200萬元、上虞市婦女發展基金100萬元、魯迅文化基金200萬元、海外聯誼會愛心公益基金100萬元、各類學校教育獎勵基金計300萬元……為紹興大學籌建捐助100萬元、市文明創建40萬元、紹興縣司法局法律援助金20萬元、紹劇基金10萬元、在浙江省未成年犯管教所成立了“失足孤兒愛心救助站”,並捐贈“缺損型家庭未成年犯救助金”數十萬元……分別涉及婦女、未成年人教育、法律援助、教育和困難黨員救助等方方面面,惠及人次超過百萬。至今,用於慈善事業的捐款已達1.7億餘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