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寶琛張佩綸往來信札》是2020年12月1日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訂。
基本介紹
- 書名:陳寶琛張佩綸往來信札
- 作者:訂
-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 ISBN:9787532597307
《陳寶琛張佩綸往來信札》是2020年12月1日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訂。
《陳寶琛張佩綸往來信札》是2020年12月1日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訂。內容簡介本書收錄的信札手稿,均為張佩綸次子張志潛先生及其後人保存,經過連年戰爭和社會動亂,留存至今,實屬不易,彌足珍貴。2013年張家後人...
《張佩綸家藏信札》經上海圖書館整理,包括張佩綸與鴻章、于式枚、李鴻藻、張之洞、陳寶琛、王懿榮、柯逢時、黃國瑾等數十人的5000餘封來往信札,其中絕大部分為信札原稿,內容涉及晚清政治、外交、軍事、人事等諸多方面,尤其是其中保存極為完整的張佩綸、李鴻章往來書札,始於光緒初年,直至庚子國變後議和期間,...
光緒元年(1875年),陳寶琛被提拔為翰林侍讀,與學士張佩綸、通政使黃體芳、侍郎寶廷等四人好論時政,合稱“清流四諫”。維護主權 光緒四年(1878年),清廷派完顏崇厚出使俄國。崇厚貪生怕死,擅自簽訂不平等條約。陳寶琛失聲痛哭,指出國家不能失去主權,堅決主張“誅崇厚,毀俄約”。他在此後提出的東三省官員...
經初步清點,張氏昆仲所捐文獻含有張佩綸、李鴻章、李鴻藻、張之洞、王懿榮、柯逢時、陳寶琛、黃國瑾、于式枚等數十人來往信札計100餘冊4800餘通。這批尺牘,揭示了晚清中政壇大量內部運作的秘密,如北洋海軍的籌劃、朝鮮壬午事變和琉球問題的處理等等,對後人深刻了解晚清政治勢力縱橫捭闔的格局、洋務運務的艱難曲折、...
就其內容而言,大約可區分為三個部分。其一是張之洞本人在兩廣總督、兩湖總督任內的函電底稿及其與張佩綸、陳寶琛、寶廷等友朋往來書札;其二是趙鳳昌與張謇、楊銳、熊希齡等同事文人之間的往來函電。最後是趙尊岳生前所保存的友朋之間詩詞唱和及往來信函。歷史學家孔祥吉先生稱趙鳳昌藏札為“美不勝收的晚清史料”。
同治十三年(1874年)散館後,張佩綸獲授翰林院編修。光緒元年(1875年)五月,升用侍講。翌年九月,以原銜充署日講起居注官。主戰論調 張佩綸因目睹外患日深,“累疏陳經國大政”,慷慨好論天下事,與張之洞、陳寶琛等同為當時的清流主將。旋丁內憂,入李鴻章幕。1882年,署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針對法國侵略...
1936年,張恭慶出生在上海一個書香門第,曾祖父是晚清主張愛國抗戰、改革弊政的“清流黨”主將張佩綸,父親張子美精通中英文學、歷史和經濟,曾用樂府詩體翻譯英文古體詩,而其堂姑則是中國近代文學史上才女作家張愛玲。張恭慶外公是陳寶琛先生,張恭慶兒子是美國莫瑞州立大學張坦教授。中學軼事 高中二年級時,他在書店...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生。同治六年(1867)中舉人,翌年成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其間常與同館陳寶琛、張佩綸切磋學問,得益甚大。十三年,充會試同考官。光緒元年(1875)他任陝西副考官,二年充順天鄉試同考官,三年記名以御史用,七年補山西道監察御史。在御史任內,他以直言敢諫著稱。光緒七...
其一是張之洞本人在兩廣總督、兩湖總督任內的函電底稿及其與張佩綸、陳寶琛、寶廷等友朋往來書札;其二是趙鳳昌與張謇、楊銳、熊希齡等同事文人之間的往來函電。最後是趙尊岳生前所保存的友朋之間詩詞唱和及往來信函。歷史學家孔祥吉先生稱趙鳳昌藏札為“美不勝收的晚清史料”。贊趙氏“所藏之信札,真可謂是尺牘之...
37、《陳寶琛與張佩綸——兼論清流四詩人的文學交往》,《古籍研究》第59卷,安徽大學出版社2013年。(CSSCI集刊)38、《落花與殘棋與儒釋互濟——陳寶琛與佛教》,《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三十六輯(2013)。39、《論同光體閩派的源起》,《清代文學研究集刊》第六輯(2013)。40、《陳三立詩歌中的新名詞與...
,張佩綸曾質疑其獲特薦是因系寶鋆之弟之故,對其加以彈劾,後其在盛京刑部侍郎任上乞休,先於寶鋆而卒。子:景灃,過繼子,曾任廣州將軍,後調總管內務府大臣、正黃旗蒙古都統等職,《清史稿》稱其謚誠慎。孫:蔭桓,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進士,歷官國子監司業,改乾清門一頭等侍衛。主要作品 寶鋆著有《...
其主要成員有陳寶琛、張佩綸、文廷式等。陳寶琛的妻子王眉壽,即王仁堪的姐姐。(後來陳寶琛作了末代皇帝溥儀的師傅,所以王眉壽對人說:“夫門生天子,弟天子門生。”)由於上層官僚中的這些關係,王仁堪也成了清流黨之一員。當甲申(1884)中法馬江海戰失敗時,閩籍京官潘炳年上奏摺,請嚴懲失職的船政大臣張佩...
張佩綸 致張之洞 馮嘉錫 致趙鳳昌 陳寶琛 致張之洞 王仁堪 致趙鳳昌 喬樹枂 致趙鳳昌 沈增植 致王仁東 吳兆泰 致趙鳳昌 楊模 致趙鳳昌 廖平 致趙鳳昌 張謇 致趙鳳昌 陳三立 致趙尊岳 錢恂 致羅振玉 趙鳳昌 致元伯 陳衍 致趙尊岳 湯壽潛 致趙鳳昌 梁敦彥 致趙鳳昌 朱祖謀 致葉恭綽 楊銳 致趙鳳昌 陳夔龍...
陳寶琛早年入翰林,直言敢諫,同張之洞、張佩綸、寶廷被譽稱為“樞廷四諫官”,甚得清帝寵信。王真 王真(1904~1971),民國“福州八才女”“十姐妹”之一,何振岱弟子,字耐軒,號道真,又號道之,自署道真室主人,生於福建福州。畢業於北京培華女校。祖父王羹梅是清道光舉人,任廣東知府。其父王壽昌是口譯《...
友人:曾與顧法、倪田、陸恢、顧麟士等結社怡園,被推為盟主;與張佩綸、張之洞、陳寶琛等“清流派”結為密友;吳大澂與陳介祺始終未曾晤面,但以書札論學長達十餘年,頗受陳介祺影響。他還與王懿榮等有密切交往。結拜兄弟:副都統容山 主要作品 吳大澂一生著述頗多,以古物證歷代權衡度量制度,寫成《權衡度量考》...
光緒十年八月,中法馬江海戰中閩海軍敗績,炳年會同在京的閩籍官員彈劾臨戰棄職逃遁的會辦福建海疆大臣張佩綸、船政大臣何如璋。張佩綸終被遣戍。光緒十五年,炳年充廣西鄉試正考官。光緒十七年充順天鄉試同考官,後任文淵閣校理,以京察一等記名道府用。光緒二十三年,特授四川夔州府知府。夔州(治所在今四川...
陳伯時的祖父是末代皇帝溥儀的老師陳寶琛,晚清大臣、學者,官至正紅旗漢軍副都統、內閣弼德院顧問大臣。陳寶琛早年入翰林,直言敢諫,同張之洞、張佩綸、寶廷被譽稱為“樞廷四諫官”;晚年在福州創辦不同層次的新式學堂,成為福州一中、福建工程學院、福建師範大學的前身。人物評價 陳伯時是控制領域著名學者,中國...
尚義、向善與求法——鄭廷玉雜劇析論 “滿架牙籤銷日月,半生心事許煙霞”——清初錢塘女詩人徐德音及其作品論析 兩淮鹽政與《四庫全書》的編纂 陳寶琛與張佩綸——兼論清流四詩人的文學交往 《楚帛書詁林》讀後記 豐養其涵創新其體——讀劉尚恆先生新著《鮑廷博年譜》
吳縣潘祖蔭、宗室寶廷、南皮張之洞、豐潤張佩綸、瑞安黃體芳、閔縣陳寶琛、吳橋劉恩溥、鎮平鄧承修尤激昂喜言事,號曰清流。而高陽李文正公當國,實為之魁,疏入多報可,彈擊不避權貴,白簡朝入,鞶帶夕褫,舉朝為之震竦。松筠庵、諫草堂,明楊椒山先生故宅也。言官欲有所論列。輒集於此,赤棒盈門,見...
⑴西山:北京西山,這裡指西山秘魔岩。寶竹坡:即愛新覺羅·寶廷(1840—1890),字竹坡,號偶齋,清宗室。同治進士,官至禮部侍郎。直言敢諫,直聲聞於天下,與翁同龢、陳寶琛、張佩綸四人號稱“四清流”。⑵袞袞(gǔn):眾多的樣子。中朝:朝中。彥(yàn):俊彥,才德傑出的人。⑶蒼茫:原意是曠遠無...
7、從張佩綸挽陳寶琛母聯見敗將心態 8、名稱簡釋 9、清末新軍編制 10、外文報紙 11、外國武器 八、討論 1、為中法馬江海戰正名 2、我看中法馬江海戰 3、張佩綸是否臨陣逃跑 4、李鴻章重賞馬江敗將 5、李鴻章嫁女辯 6、張成定罪後的生死浮沉 7、馬江海戰中被遺忘的老將李新明 九、後記 著作權頁 ...
他的那些看法與陳寶琛等人不謀而合,在陳寶琛那幫人的影響下,他也漸漸產生了一顆憤世嫉俗的心。通過陳寶琛,張之洞又結識了張佩綸、黃體芳、寶廷、鄧承修等清流干將。在這些人當中,張之洞和張佩綸的關係最要好,張佩綸是同治年間的進士,兩人都以學問淵博著稱,並結成了一派。他們與軍機大臣李鴻藻關係密切...
張人駿與袁世凱是盟兄弟,又是兒女親家,但是老年之後,張人駿卻與袁世凱因政見不合而“老死不相往來”。甚至當袁世凱稱帝之後,張人駿從來不去北京,為了“不肯與袁同在一個城市”。張人駿任山東藩司的時候,袁世凱任山東巡撫。在武力鎮壓義和團運動的這一問題上,袁世凱曾經動搖過。張人駿就在袁搖擺不定的時候,...
張佩綸(1首)王鵬運(32首)黃遵憲(3首)蔣玉棱(8首)陳寶琛(1首)沈曾植(10首)志銳(1首)林紓(5首)張祥齡(3首)嚴復(3首)丁立鈞(1首)文廷式(36首)鄭文焯(38首)(共32家,243首)第二卷 黃文琛(3首)陳衍(3首)沈宗畸(2首)朱祖謀(43首)宋育仁(4首)夏孫桐(7首)易順鼎(8首)康有為(1首)潘飛聲(6首)梁...
著吳大澄會辦北洋陳寶琛會辦南洋張佩綸會辦福建海疆諭 光緒十年四月十四日(1884.5.8)會辦福建軍務大臣兼署船政大臣張佩綸奏請設沿海七省兵輪水師折 光緒十年四月二十五日(1884.5.19)附:上諭 左宗棠奏請旨敕議拓增船炮大廠以圖久遠折 光緒十一年正月二十五日(1885.3.11)兩江總督張之洞奏籌議海防折 光...
同光體重要作家,如陳三立、陳衍、鄭孝胥、陳寶琛、沈曾植、袁昶、沈瑜慶、林旭、李宣龔、范當世、陳曾壽、俞明震、夏敬觀、胡朝梁、陳書、葉大莊、何振岱等,評介很詳。此外各派代表作家,如王闓運、李慈銘、張之洞、張佩綸、易順鼎、樊增祥、李希聖、曹元忠、冒廣生、寶廷、梁鼎芬、趙熙、羅口口以及詩界革命的黃遵憲...
陳寶琛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僅從明朝至清末,陳氏家族就出了二十一名進士,一百零八名舉人。值得一提的是陳寶琛,字伯潛,號弢庵,為陳若霖的曾孫,官至正紅旗漢軍副都統、內閣弼德顧大臣,並為毓慶宮皇帝授讀,恩賜紫禁城騎馬。早年他入翰林,直言敢諫,同張之洞、張佩綸、寶廷等被譽為...
與寶廷、陳寶琛、張佩綸等號為清流。中法戰爭時任兩廣總督,起用馮子材擊敗法軍。又設廣東水陸師學堂,立廣雅書院,武事與文備並舉,以謀自強。後督湖廣近二十年,籌盧漢鐵路,辦漢陽鐵廠、萍鄉煤礦、湖北槍炮廠,設紡織四局,創兩湖書院等,為後起洋務派首領。提倡“舊學為體,新學為用”,維護封建綱常,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