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坊村(廣東省東莞市厚街鎮珊美社區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陳家坊村,位於廣東省東莞市厚街鎮中心區,距鎮政府2千米。該村坐落於沿江地帶,平均海拔較低,境內有松山。相鄰自然村有岳范山村、欖樹廈村和下柵村。始建於南宋末期,因村民多姓陳,故取名陳家坊,曾用名“亭頭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家坊村
  • 地理位置:廣東省東莞市
歷史沿革,人口,社會經濟,歷史文化,

歷史沿革

宋、元朝,屬東莞縣。明朝,屬歸城鄉第八都。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屬缺口司。民國時期,屬第八區橋頭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屬第六區橋頭鄉、第十二區新寮鄉、厚街大鄉、厚街人民公社珊美生產大隊;1983年,屬厚街區珊美鄉;1987年,屬東莞市厚街鎮珊美管理區;1999年,屬厚街鎮珊美行政村;2011年,屬厚街鎮珊美社區。
世居村民為陳姓,其先祖於南宋紹興三十年至乾道六年(1160—1170年)從河南淮陽遷至廣東東莞大朗,南宋末期遷至此地。

人口

2015年末,戶籍人口324人,其中男性149人,女性175人;80歲以上7人,最年長者97歲(男)。外來暫住人口500人。村民均為漢族,廣府民系,使用粵方言。

社會經濟

傳統經營以農業為主,種植水稻、花生、木薯、黃麻、水草、甘蔗等。2015年,村集體經營以商業、服務業為主,總資產3511萬元,總收入544萬元。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等。
村裡有三級古樹水蓊、細葉榕、斜葉榕各1棵。傳統節慶食品有艾角、茶古仔、蛋扣、糖環、炒米餅。
1980年通自來水、通電,1983年通電話,1993年全村村道實現水泥硬底化,1995年通網際網路。村內有籃球場1個。

歷史文化

傳統民居為廣府民居,無存留。
竹溪社學,清道光年間(1821—1850年)由東莞知縣仲振履倡建,後改社學為義學。深五進,東西為廳,社學右側辟花園,同時,也是鄉紳議事場所,已不存。
陳氏宗祠,建於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占地面積378平方米。坐西向東,原為三間三進四廊合院式布局,2015年存二進二廊,面闊14米,進深27米。硬山頂,抬梁與穿斗式混合結構,人字山牆,青磚牆體,紅砂岩牆腳、柱,麻石柱礎,綠琉璃瓦當及滴水剪邊,木雕封檐板和斗拱。記憶體《亭頭陳氏遷建祠堂碑記》碑,立於明成化十九年。
1991年,厚街鎮政府在村內松山興建松山公園,1993年春節啟用。公園內有革命烈士紀念碑和王作堯將軍塑像。革命烈士紀念碑,建於1995年,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占地面積500平方米,碑身呈方形柱狀,高10米,外用大理石砌成,正面由曾生題寫“革命烈士紀念碑”7字,背面刻王作堯題寫的詩句“轉戰八年成大業,北撤南歸血戰頻。建設河山仍有力,毋忘烈士有殊勛。”底座正面刻有碑誌,背面刻有“永垂青史,風範長存”8字,兩側是戰士英勇抗戰浮雕。王作堯雕像,立於1996年,用花崗岩雕琢而成。2008年4月,該公園被市文明委員會命名為東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清明節,有學生、市民前來祭奠,緬懷革命先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