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宜方,男,復旦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信息學院教學指導委員會成員。
1982年畢業於復旦大學物理系,1985年獲得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固體器件專業碩士學位,1995年獲得牛津大學Clarendon Laboratory凝聚態物理博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宜方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職業:復旦大學信息學院教授
- 畢業院校:復旦大學,牛津大學
人物簡介,主要成就,代表性著作,
人物簡介
陳宜方,男,復旦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信息學院教學指導委員會成員。
1982年畢業於復旦大學物理系,1985年獲得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固體器件專業碩士學位,1995年獲得牛津大學Clarendon Laboratory凝聚態物理博士。
陳宜方教授是英國盧瑟福—阿普爾頓實驗室(Rutherford Appleton Laboratory)微結構中心(現改為微納技術中心,Micro and Nanotechnology Centre)納米技術的Principal Scientist,負責該中心的納米技術與納米科學的研發。他同時是瑞士洛桑理工學院(Eacute;cole Polytechnique Fédérale de Lausanne)工程院微系統實驗室的客座教授,復旦大學特聘講座教授。
主要成就
1990-1994年,他在英國牛津大學Clarendon實驗室凝聚態物理系攻讀博士學位期間,從事以電子束光刻為主的納米製備和納米器件的量子輸運研究。1991年由於其在無序系統電子波函式的弱局域效應的成功研究獲得由 Clarendon實驗室設立的最優秀博士生獎(Arthur Cooke Memorial Prize)。1994年至1996年在荷蘭Delft理工大學和1997年至2002年在英國Glasgow大學長期從事納米科技的創新研發工作。取得了多項國際領先的科研成果。其中包括具有10納米尺寸量子隧道結的單電子電晶體及其線路,套用於微波通訊的納米尺寸的T型柵製備新工藝並製備出當時國際上最小的T型柵(30納米)。他至今仍然是國際上最寬頭T型柵的世界記錄保持者。2001年,他在國際上首次採用納米壓印加工技術製備出T型柵並於次年發表了用納米壓印製備的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的學術論文。他於2003年被英國盧瑟福-阿普爾頓實驗室的微結構中心主任Ron Rawes教授聘為納米技術高級科學家(Senior Scientist),在2003-2008的5年內,成功地在盧瑟福-阿普爾頓實驗室建立起了完整的納米加工技術,並使之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他在納米加工技術上的成功研發,幫助納米光子學(Nanophotonics)和超材料(metamaterial)領域的科學家做出了一系列重大發現,包括“納米魚鱗結構的磁反射效應”,“納米準晶體結構的自成象效應(Montegomery Effect)”,“反Bethe透射效應”,“納米準晶體平面的超聚焦效應”(注2),“納米手性材料(chiral structure)的光偏振調製效應極其對光路的時間反演不對稱效應”(注3),等等。據此,他於2008年以個人成就(individual merit)而被盧瑟福實驗室晉級為Principal Scientist,進入領導管理領域。儘管如此,陳宜方仍然親臨實驗室,繼續直接從事納米科技發展的前沿工作。他在物理和技術領域發表了120多篇文章(無一掛名)。他領導了一個由英國戰略技術發展局(Technology Strategy Board, 簡寫TSB) 資助的“納米技術在安全防偽上的套用” 的重大科研與套用項目(在英國有7個大學和公司合作單位);目前正在領導一個歐洲共同第七框架科研項目;作為主要領導者(Co-Investigator) 參與了由英國工程與物理科學理事會(EPSRC)資助的新一代納米顯微鏡(Nanoscope) 的研製項目。同時,他還領導了多個納米技術的基礎和生物套用性研究項目。他提出“採用電子束輻照來改變表明特性而成功控制幹細胞的生長”,“採用光子晶體的表面電漿加強透射來定量即時檢測幹細胞的生長” 等,都屬於國際上最前沿的開創性課題。他是英國-韓國微納技術聯合團體的主要研究者(Co-Investigator).是英國e-book的編輯,英國工程與物理科學理事會(EPSRC)的資深評審員,多個國際一流科學技術雜誌的審稿員。多次被重大國際會議邀請做大會特邀報告和納米加工技術的講學(Workshop)。他於2009年11月成功組織了一個中英納米科學技術在生物和醫療套用的研討會(UK-China Workshop in Nanotechnology for bioscience and Healthcare2009)。2007年由他提議的“SU-8納米壓印新工藝研發”幫助復旦大學微電子系獲得了國家863項目的資助,並在國內實現納米壓印的5000線光柵。他在復旦大學同其合作者在微電子系共同創建了一個納米壓印小組,同時客座指導10多個與納米壓印有關的研究生,使得這個小組每年在國際科學雜誌和國際會議上發表15篇左右的科技論文,和多項國家專利。
代表性著作
1.Continuous metal plasmonic 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s,OPTICS EXPRESS,2011,Vol. 19, No. 23,p23279
2.The fabrication of sub-30 nm T gates using SiNx as a supporting and passivation layer,Journal of Vacu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0,Vol. B18(6),p.3521
3.Metamaterials: optical activity without chirality,Phys Rev Lett,2009,Vol. 102,p.113902
4.Asymmetric Propag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through a Planar Chiral Structure,Phys Review Lett.,2006,Vol. 97,p.167401
5.Nanohole array as a lens,Nano Letters,2008,Vol. 58,p. 2469
6.Hyperspectral imaging of plasmonic nanostructures with nanoscale resolution,OPTICS EXPRESS ,2007,vol. 15 (18),11313-11320
7.Focusing of light by a nanohole array,Appl. Phys. Lett.,2007,90,091119
8. Effects of developing conditions on the contrast and sensitivity of hydrogen silsequioxane,Microelectronic Engineering,2006,vol. 83,p1119
9.One dimensional transport and gating of InAs/GaSb structures,Superlattices and Microstructures,1994,15,p41
10.A Low Field Magneto-transport Study of Localisation in a Mesoscopic Anti-dot Array,Physical Review,1993,B47,p.7354
2.The fabrication of sub-30 nm T gates using SiNx as a supporting and passivation layer,Journal of Vacu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0,Vol. B18(6),p.3521
3.Metamaterials: optical activity without chirality,Phys Rev Lett,2009,Vol. 102,p.113902
4.Asymmetric Propag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through a Planar Chiral Structure,Phys Review Lett.,2006,Vol. 97,p.167401
5.Nanohole array as a lens,Nano Letters,2008,Vol. 58,p. 2469
6.Hyperspectral imaging of plasmonic nanostructures with nanoscale resolution,OPTICS EXPRESS ,2007,vol. 15 (18),11313-11320
7.Focusing of light by a nanohole array,Appl. Phys. Lett.,2007,90,091119
8. Effects of developing conditions on the contrast and sensitivity of hydrogen silsequioxane,Microelectronic Engineering,2006,vol. 83,p1119
9.One dimensional transport and gating of InAs/GaSb structures,Superlattices and Microstructures,1994,15,p41
10.A Low Field Magneto-transport Study of Localisation in a Mesoscopic Anti-dot Array,Physical Review,1993,B47,p.7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