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孝龍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任職:北宇物業管理公司項目經理
- 榮譽:北京市勞動模範
- 從業領域:物業
個人履歷,人物事跡,
個人履歷
1974--1986年,在北京四建、房管二公司、住宅四公司任瓦工、測量工、工長;
1986--1991年,在住總安裝裝飾公司任調度、二處生產主任、主任;
1992--1993年,在安裝公司駐廈門公司任主管生產的經理;
1993--1995年,任住總房屋管理公司工程科科長;
1995後,任北宇物業管理公司吉祥里物業處主任、項目經理。
人物事跡
在小區里,誰家燈泡壞了,誰家暖氣不熱,水管滲水,誰家老人、小孩生病等情況,陳孝龍都掌握得一清二楚。他將自己的手機和辦公室的電話號碼,印在便民服務的卡片上,上門發放,並張貼在小區的宣傳欄里。他常說:“我的工作就是為業主服務,大家怎么方便、就怎么來。” 上任之初,一個業主動手打人,致使陳孝龍住了幾天醫院。但他沒有怪罪該住戶,而是靜下心來思考:住戶為什麼發那么大火,問題的結症何在,他想,只有切實為住戶解決問題,才能贏得信任。住戶反映最大的問題是陽台滲水。由於設計缺陷,陽台沒有做滴水檐,雖多次維修,但下雨就往屋裡滲,讓維修人員傷透腦筋。陳孝龍把這事放在心裡,一有空就到樓下觀察。下雨天,人們都往樓里跑,他卻往樓外沖。一天,他站在雨中突然來了靈感,在陽台外下端邊緣四周貼上一圈膠皮條,引導雨水下流就可以解決問題。這辦法果然有效。 陳孝龍認為,物業與住戶不能是冤家,問題的主要方面是物業管理部門能不能真誠的為住戶服務。
他要求物業處員工用誠心、熱心、細心的服務,換取住戶的放心、安心和舒心。為此,他把自己的辦公室設在物業處進門第一間,讓住戶能非常方便地找到他。清理物業欠費非常棘手,當中夾裹著各種各樣的問題。某樓住戶王某以各種理由不交各種物業費,甚至和收費員動過菜刀,陳孝龍主動登門拜訪,誠懇地說:“有什麼問題儘管提,我們能解決的,一定解決。”一句話拉近了和該住戶的情感距離。王某提出房屋質量有問題,窗戶不嚴實等。陳孝龍察看後馬上親自監督解決,他後來多次回訪,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王某一家人被陳孝龍的真誠所感動,不但將幾年所欠的各種費用一次交清,還與物業管理員成了好朋友。
小區內有一些空巢、困難家庭,本來不算物業管理的內容,但陳孝龍認為,建設和諧社區最重要的是對人的關懷,如果為住戶著想,他們反過來也會支持物業工作。 203樓一位70多歲的老人,患了尿毒症,生活不能自理,他的子女都不在身邊,每周兩次的透析成為老伴沉重的負擔。陳孝龍知道後,決定由物業處派人帶老人去醫院,他一有空還親自幫忙。這個承諾一乾就是兩年,直到老人去世。小區內有一住戶,兩口子都下崗了,正在犯難時,陳孝龍把溫暖送到他們的身邊。2006年的秋天,小區居民打電話反映一特殊情況:鄰居家的老人看著有點不對勁,請物業來看看。陳孝龍放下電話,直奔老人的家。該戶住著兩位老人,其中一位已經去逝了,另一位還不知怎么回事,在叫老伴起床。陳孝龍見狀,一邊叫物業處的員工來陪伴老人,一邊聯繫老人的子女,再來聯繫相關部門到現場。120急救一見此狀便要求家屬一同將老人的遺體抬走,可當時老人的子女並不在身邊,陳孝龍當即決定與醫務人員一起抬。正當物業處經理抬業主遺體這件事成為人們談論的焦點時,陳孝龍找到居委會,要求為小區空巢老人家裝“報警鈴”。後來,社區居委會組織開展了“一幫一”的互助活動,凡小區里空巢老人家庭自願參加,與鄰居結成互助小組,居委會在空巢老人家裡安裝一個“報警鈴”,拉線通到互助鄰居的家中,有什麼事,這邊一拉繩,那邊就響鈴,彼此間多了份關懷與和諧。
為了貫徹落實中共中央提出的構建和諧社會精神,北京市朝外街道辦事處為探索社區管理的新模式,建立了社區管理中心,成立社區管理協會,在小區業主、社區居委會、派出所的推薦下,通過周邊地區500多家單位、商鋪的一直贊同,推舉陳孝龍擔任社區管理協會的會長,負責整個朝外社區的業主協會、消防協會、物業協會、保全協會、治安協會、交通協會、大廈協會等幾個協會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