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孔伯

陳孔伯

陳孔伯(1881年—1911年)名廣居,又名策、居驥,四川井研農新鄉人。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由熊克武介紹入同盟會,連年曆游西藏、印度、越南,轉經粵湘鄂豫諸省及四川各地,秘密運動革命。1911年(宣統三年)9月四川保路同志軍興,在井研集鄉軍八百餘人,兼程赴攻成都,至籍田鋪會合東路各軍,列為一標,兼任總部參謀,與清軍激戰二十餘次。復為先鋒取井研,旋任威遠民政長兼全軍司令。11月率部會攻自貢,與清軍戰於界牌,戰鬥失利仍大呼拚命,冒刃爭先,為敵所執,威武不屈,被清軍用煤油燒死。1912年,蜀軍政府追贈他為烈士,著有《環溪詩文集》 。

基本介紹

  • 本名:陳孔伯
  • 所處時代:清末
  • 民族族群:漢
  • 出生地四川井研
  • 出生日期:1881年
  • 逝世日期:1911年
  • 主要作品:環溪詩文集
人物經歷,

人物經歷

陳孔伯(1881一1911) ,名廣居,又名策、居驥,井研縣農新鄉人。幼勤學,博聞強記,好讀史籍,兵書,尤愛好古詩,不喜歡八股制藝。少即以窟掃清天下穢氣”為己任。
光緒二十四(1898)年,戊戌變法維新,陳孔伯深為高興。變法失敗,憤不可遏,萌發反清思想,每讀南北朝和宋,明末史書,常怒目切齒。清光緒三十二年到成都參加新軍,因小事觸犯上司,竟以翻違抗軍令罪”被縛出營外行刑,幸遇救,後憤然離開新軍。同年秋,由熊克武介紹秘密加入同盟會,與黃方,謝持等聯繫,在川南一帶進行活動。三十三年由其師吳嘉謨介紹隨川軍到西藏教書。在拉薩一年多,頗感苦悶。由印度,越南、經香港溯長江歸川,沿途博覽山川風俗,見聞大廣。宣統元(1909)年參加嘉定起義。與稅鐘麟等偽充募兵官,到嘉定童家場團練局奪取槍彈,事成會合其他幾支隊伍,南下奪取嘉定。不料嘉定守敵聞變,已有準備,次日抵溝兒口時,清軍已憑江固守,無法強渡,乃決計襲取屏山。至屏山宋家村時,遭清軍圍攻,腹背受敵,黑夜突圍四散。
宣統三年四川保路事起,同盟會乘機發動民眾,進行反清鬥爭。陳孔伯在成都參加保路運動, 8月4日同王天傑等同盟會員赴資中羅泉井,參加各地哥老會首領的口攢堂大會”,討論起義準備工作。 9月7日趙爾豐製造“成都血案”,各州縣紛紛組織同志軍圍攻成都。陳孔伯在井研組織數百人,編製成軍,北上成都,加入東路民軍。在華陽秦皇寺,民軍聯陣與清軍大戰。取勝後與清軍相遇於七里溝。清軍氣勢洶洶,欲合圍民軍,情況危急,陳孔伯持槍躍起,左衝右突,率軍突破清軍重圍。清軍驚服,相互傳告:“崔東路民軍有白旗陳字者,勁敵也,幸勿輕敵”。陳孔伯率隊繞道西路,挺進草堂寺附近,設伏,親率敢死隊誘敵,重傷敵軍。又轉移東南,在二江寺北,和其他民軍一道,再創敵軍。
同志軍久攻成都不下,補充缺乏。陳孔伯和各路同志軍代表商議,先取州縣,孤立成都。陳率隊南下,先取井研。時榮縣、仁壽,威遠等縣相繼獨立。端方率軍進駐資中,擬派兵攻打威遠、榮縣。陳即率軍到威遠,任威遠民政長兼全縣司令,“晝理民事,夕贊軍機,寢食不遑”。11月上旬,同志軍向自流井清軍發起進攻,兵分三路,陳孔伯率軍為左翼,在大塘山(今自貢觀音灘附近)與清軍激戰。11月10日在自貢馬鞍山遭兩營巡防軍包圍,眾寡懸殊,冒死奮戰,給清軍以重大殺傷,但終被俘。清軍勸其投降,陳厲聲痛罵。敵人問“你不怕死嗎?” “不怕痛嗎?”。陳大聲連呼“不怕!不怕!”清軍竟將煤油澆其身,縱火焚燒,陳孔伯全身被燒得焦枯如炭。遺體運回井研時,沿途人民焚香戴孝祭奠。民國元年(1912年),蜀軍政府追贈陳孔伯為烈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