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陳大聲樂府全集
- 創作年代:明
- 文學體裁:散曲
- 作者:陳鐸
明代陳鐸著。陳鐸(1488?~1521?),字大聲,號秋碧。南直隸承宣布政使司下邳(今江蘇新沂市合溝鎮)人,家居金陵。正德間以世襲官指揮。為人風流倜儻,工於詩詞和繪畫,又精通音律,善彈琵琶,常常牙板隨身,高歌一曲,被教坊子弟稱為“樂王”。
陳鐸散曲大部分是寫男女風情和閨怨相思,供歌妓們清唱的作品。這些作品,纏綿幽怨,故作多情,顯得纖弱委靡,有一些還帶有色情的成分,內容無甚可取。影響最大、賴以傳世之作是《滑稽餘韻》。陳鐸久居金陵,對城市生活頗為熟悉。《滑稽餘韻》一卷,是一組曲,共141首(中國文學史及以往介紹為136首,誤)。每首寫一個行業,一共描寫了60多種手工業工匠和其他勞動人民的生活,30多種店鋪的經營。把形形色色的商肆店鋪,三教九流,都寫入散曲中;對蠹害社會的里長、巫師、媒人等多所諷刺。尤其是他讚揚各種工匠的手藝,歌頌他們對社會的貢獻,同情他們的辛苦勞碌,成了當時城市生活的一面鏡子,也是一幅幅市民生活風俗圖卷。其藝術風格同作者的其他作品有很大差異,它基本上採用當時的口語,明白通俗而又不失幽默風趣,,富於生活氣息。表現手法直露而不迂曲,不事藻繪雕琢,敘述中夾雜著評價和褒貶,明顯不同於他的其他散曲,如對陳鐸深惡痛絕的道士、和尚、尼姑、廟祝、命士、打談、川戲、媒人、相面、巫師、牙人、燒丹、開賭等十幾種職業。曲中是這樣描繪的:“尋龍倒水費殷勤,取向簽穴無定準,藏風聚氣胡談論。告山人須自忖,揀一山葬你先人。壽又長身又旺,官職又高又穩,不強如乾謁侯門”(《水仙子·葬士》);“指鹿道馬,隨心判斷,辟臉稱夸,十人講論榮枯話,九個全差。胡廝賴流星鬥打,胡廝纏冷帳刮刷。聞著他名兒怕,生成的骨法,貧與富且由他”(《滿庭芳·相面》);“討頭兒放本,作東主窩人,官司拿去問根因,幾樁兒要緊。小荊條先嘗到七八頓,精皮膚又打上三十棍,大沉枷準備一百斤,不饒你半分”(《醉太平·開賭》)。對廚子、鋸匠、篾匠、镟匠、木匠、機匠、鐵匠、修腳、園戶、獵戶、酒坊、灶戶、盔帽兒、染網巾、織邊兒、織涼帽、打炭基、彈棉花、墨鋪、扇鋪、紙馬鋪、茶食鋪、顏料鋪、鞍轡鋪、胭脂鋪、盒擔鋪、絨線鋪等這些憑著一技之長和辛苦勞動換取勞動報酬,維持生計的勞動者職業和行業,作者在對其肯定、同情的同時,溫和地調侃它們的職業病和行業病。例如園戶的“呈新獻嫩依豪富,尋增覓道供齋素”,灶戶的“全家住水邦,遍體如烏炭,被商人錯認燒窯漢”,挑擔的“擔頭上討了些兒利,酒房中買了一回醉”,趕腳的“一根荊棍手拿著,輦驢騾亂跑”,收荒的“絲絲綹綹單圖賤,家家火火都收遍”,修腳的“摟抱在屈膝上,刮削了半晌,熏不死也難當”等。把散曲的鋒芒直接地對準人性,全方位地反映明代中葉城市生活,帶著批判的眼光審視社會群體不同的職業特徵,公開表現自己的憎惡或同情,探討職業病和行業病中顯露出卑微人性,在金、元、明、清的散曲作家中,除了陳鐸,再沒有第二人。被後人譽為稱為“明代中葉的清明上河圖”。
除北曲《滑稽餘韻》之外,陳鐸也還有些用南曲抒寫個人逸懷和寫景詠物的作品,流麗自然,清新可讀。如〔滿庭芳〕《搖櫓》借搖櫓寫鄉情。句句詠物,卻句句關合旅況,結尾才點出曲意,饒有韻味。套數〔黃鐘·醉花陰〕《秦淮游賞》寫秦淮河風光,即景抒情,隨意揮灑,意氣豪邁,辭句清麗。這類南曲詠物抒懷之作,往往語言精緻麗密,鋪敘委婉細緻,手法上情景相生的前人說他的曲“流麗清圓,豐藻綿密”(《陳大聲全集》曹學銓序),“聲婉而辭艷”(《陳大聲全集》湯有光序),主要就是指這一類麗情曲而言。加上它們多是用南曲寫的,“南音嘹亮”(呂天成《曲品》),穩協音律,所以能傳唱一時,明人南曲選本也多所選錄。
陳鐸的著作有:散曲集《秋碧樂府》、《梨雲寄傲》、《月香亭稿》、《可雪齋稿》《滑稽餘韻》,詞集《草堂余意》,雜劇《花月妓雙偷納錦郎》、《鄭耆老義配好姻緣》,傳奇《納錦郎》。明代汪廷訥輯有《陳大聲樂府全集》,有萬曆三十九年新安環翠堂刻本。另收入《飲虹簃所刻曲》盧前輯,台北·世界書局1961年版,內有陳鐸《秋碧樂府》、《梨雲寄傲》。謝伯陽《全明散曲》,齊魯書社1994年版;路工編選《明代流曲選》,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1958年版,均收有《滑稽餘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