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陳大為,1969豐生人。台灣師範大學文學博士。現任台北大學中文系副教授。著有詩集1969、《再鴻門》、《儘是魅影的城國》、《靠近一羅摩衍那》,散文集《流動的身世》、《句號後面》。人物傳記《靈鷲山外山:心道法師傳》。論文集《存在的斷層掃描:羅門都市詩論》、《亞細亞的象形詩維》、《亞洲中文現代詩的都市書寫》、《詮釋的差異:當代
馬華文學論集》、《亞洲閱讀:都市文學與文化》,主編《馬華當代詩選》、《馬華文學讀本I:赤道形聲》、《馬華文學讀本Ⅱ:赤道回聲》、《台灣現代文學教程5:當代文學讀本》、《天下散文選》、《天下小說選》。
陳大為祖籍廣西桂林,生長於馬來西亞多種族雜居的城市怡保,求學於台北。
天生血緣、後天經歷都注定了陳大為的“邊緣”身份,他曾在“南洋史詩”中調侃自己“身份塵埃大起”。
然而,“邊緣”使他同時面對大陸、台北、吉隆坡數箇中心,擁有了更為豐富的資源。他從南洋審視中原,又從台北反觀南洋。他用自己的創作重現了一種常被忽略的移民史觀:移民的“邊緣”狀態並非放逐的悲哀,相反卻蘊蓄著歷史睿智的力量;在跟強大的“中心”對話乃至對峙中,“邊緣”也顯示出其“異質”的“混血”的強大。
基本資料
姓名:陳大為
祖籍:廣西桂林
生日:1969年9月28日
出生地:馬來西亞霹靂州怡保市
學歷:台灣師範大學文學博士。
現任:台北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曾任:東方教育研究院職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培訓講師項目管理辦公室首席講師。
北京大學職業教育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東方職業生涯規劃體系”創研人。
個人榮譽
曾經參與製作電影:
《戰旗似火》 作品曾獲:中國時報文學獎新詩評審獎、聯合報文學獎新詩第三名及佳作、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新詩第一名及佳作、星洲日報文學獎新詩推薦獎及佳作、中央日報文學獎散文第二名、創世紀四十周年詩創作獎優選獎、新聞局金鼎獎推薦優良圖書獎等。著有詩集《治洪前書》(詩之華,1994)及《再鴻門》(文史哲,1997),主編《馬華當代詩選(1990-1994)》。個人主要文學作品:
詩集
散文
《流動的身世》(台北:九歌,1999)
《句號後面》(台北:麥田,2004)
《火鳳燎原的午後》(台北:九歌,2007)
《木部十二劃》(台北:九歌,2011)
論述
《存在的斷層掃瞄:
羅門都市詩論》(台北:萬卷樓,1998)
《亞細亞的象形詩維》(台北:萬卷樓,2001)
《詮釋的差異:當代馬華文學論集》(台北:海華文教基金會,2004)
《亞洲中文現代詩的都市書寫1980-1999》(台北:萬卷樓,2001)
《亞洲閱讀:都市文學與文化》(台北:萬卷樓,2004)
《思考的圓周率:馬華文學的板塊與空間書寫》(吉隆坡:大將,2006)
《中國當代詩史的典律生成與裂變》(台北:萬卷樓,2009)
《馬華散文史縱論1957-2007》(台北:萬卷樓,2009)
《風格的煉成:亞洲華文文學論集》(台北:萬卷樓,2009)
《最年輕的麒麟:馬華文學在台灣(1963-2012)》(台南:國立台灣文學館,2012)
傳記
圖文書
陳大為,論文集《思考的圓周率:馬華文學的板塊與空間書寫》,吉隆坡:大將,2006
陳大為,論文集《亞洲閱讀:都市文學與文化(1950-2003)》,台北:萬卷樓,2004
陳大為,論文集《詮釋的差異:當代馬華文學論集》,台北:海華文教基金會,2004
陳大為,論文集《亞細亞的象形詩維》,台北:萬卷樓,2001
陳大為,論文集《亞洲中文現代詩的都市書寫(1980-1999)》,台北:萬卷樓,2001
陳大為,論文集《存在的斷層掃描:羅門都市詩論》,台北:文史哲,1998
陳大為。詩集《靠近羅摩衍那》,合北:九歌,2005
陳大為,詩集《儘是魅影的城國》,台北:時報,2001
陳大為,詩集《再鴻門》,台北:文史哲,1997
陳大為,詩集《治洪前書》,台北:詩之華,1994
陳大為,散文集《句號後面》,台北:麥田,2003
陳大為,散文集《流動的身世》,台北:九歌,1999
陳大為,散文繪本《野故事》,台北:麥田,2003
陳大為,散文繪本《四個有貓的轉角》,台北:麥田,2002
陳大為,人物傳記《靈鷲山外山:心道法師傳》,台北:遠流,2002
陳大為。精選集《方圓五里的聽覺》,濟南:山東文藝,2007
主編
陳大為。評論選《20世紀台灣文學專題》,台北:萬卷樓,2006
陳大為,小說選《天下小說選Ⅰ,Ⅱ:1970-2004世界中文小說》,台北:天下文化,2005
陳大為,評論選《馬華文學讀本II:赤道回聲》,台北:萬卷樓,2004
陳大為,散文選《天下散文選Ⅲ:1970-2003大陸與海外》,台北:天下文化,2004
陳大為,綜合文選《台灣現代文學教程5:當代文學讀本》,台北:二魚文化,2002
陳大為,散文選《天下散文選Ⅰ,Ⅱ:1970-2000台灣》,台北:天下文化,2001
陳大為,綜合文選《馬華文學讀本I:赤道形聲》,台北:萬卷樓,2000
陳大為,詩選《馬華當代詩選(1990-1994)》,台北:萬卷樓,1995
作品欣賞
觀滄海
觀滄海 在鷹目之極
大地之東
碣石諦聽我心的溶岩竄動
記述天地如何向我
誇示它無垠的開始和盡頭
浪從容 我的呼吸奏成汪洋的曲目
音符圍繞 一座狂野的島
以及巨大的浮沉 是藍鯨
是舍我而去的壯闊!
不知幾千里 苦苦追尋
它越過我懷裡穩穩冬眠的劍
越過所有它可能越過的失望與埋怨
夫子草繪的聲符 在千百種解讀中幻化
你們想像的元素明明近親繁殖 卻又相互排斥
失守了身世的原始據點 失守了夫子
當初撰述的微言 麒麟困惑
我挪近燭火 把它夾進《詮釋學》渾厚的肺葉
麒麟狂醉 是誰盜了它的淚?
我認識與不認識的詩人們 飼養然後四處遊牧
一群接一群 五官模糊的麒麟
它們遺傳了他們 三分大篆四分行草的脊椎
白天驢子入夜狐狸的骨髓 奔向你們雪深三尺的眸子
尋求供奉聖獸的天靈蓋 叩問一千個
靜靜讀詩的夜晚 燃起眸子的火把
這可是忙於刷卡的後春秋 群妖亂舞
在大東區 在荷爾蒙 爆的西門町
一滴啤酒 光這么一滴唾棄詩詞的啤酒
讓麒麟從pub的吧檯 從cite黯然離開
一路跌跌一路撞撞 回到副刊
副刊只好 騰出不起眼的一間小小馬欄
麒麟狂醉 只因為它不得不退位──
夫子被鍵盤E-mail到遠方 降一場盛大的雪
在夏天 在書生荒蕪久久的祖傳墨硯
你們這群 我認識與不認識的
由於太平盛世 所以終日閒閒的小老百姓
寧可供奉一窩電子雞 大碗大碗的時間屍體
我只好寫下這首酒精洋溢的詩篇
供麒麟狂醉 在九百字元的檔案裡面。
按:“cite”即是法文里的都市,而城邦出版集團亦以此為商標。
甲代丹
1:夜讀頭暈的南洋
是狐狸,預測的考題在腦袋亂竄
我在案前啃食一冊頭暈的南洋
史跡承接了冷汗,滋長成山豬橫行的雨林
睡意提著眼睛往課本的札記走去
越近越香甜,額頭最後叩上一張黑白照片;
我驚醒在次日的考場,考卷亮出獠牙
選擇題是迷彩的捕獸器,可靠的只有申論題
不難,論的是我昨晚叩頭的甲必丹
整個馬來亞為之傾斜三度的華人英官。
2:剛上任的葉亞來
這一題,必須從一八六八年寫起
吉隆坡還是粗暴的泥濘、狂野的馬
將英國的官勛扣上仿清的朝服,葉亞來
穩穩邁開官步,像一頭猛虎巡弋它統治的山林,
用粵語,土紳牙牙拚出Captain的中譯
副官向他展示一幅千風百火的水墨:
會館是七頭巨象環伺於留白背面
潑墨之中有九群隱身的黑幫土狼
朝珠暗暗盤算,錫米產生模糊的預感
他會是吉隆坡久等的麒麟,還是久違的鱷魚?
3:長袖與鐵腕
殖民政府沒有提供足夠的鷹犬
他不得不蓄養黑道的龍蛇,長袖一遮
鐵打的手腕有了一種兇狠的陰柔
足以鑄造龐然的夢,鑄造像上海的城邦,
狠狠的,他扣緊象與土狼火併的脈門
把娼樓煙館端上圓桌,用嚴厲的慢火煮爛
每對聽話的暴牙一碗。穩定了圓桌
泥濘才有承受機械與磚瓦的堅硬
像拉麵,小巷與大街越拉越長
吉隆坡成了眾生喧譁的金碗。
4:歷史自有刀章
沒有人在意那些內戰的刀疤
死亡遺下美好的風水,錫苗印證了龍穴的方位
吉隆坡穿上縷金的黃馬褂,他也一樣
課本把所有的建設都算進來,連同晚霞和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