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夢熊(中國科學院院士水文地質學家)

陳夢熊(中國科學院院士水文地質學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陳夢熊(1917.10.12-2012.12.28),男,出生於江蘇省南京市,祖籍浙江上虞,水文地質學家、工程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九三學社社員,國土資源部諮詢研究中心諮詢委員、中國地質調查局高級諮詢專家。

1923年,陳夢熊在南京中央大學實驗學校讀國小。1930年,就讀於金陵大學附屬中學。1938年,考入昆明西南聯合大學地質地理氣象系,主修地質。1942年,從昆明西南聯合大學畢業後考入重慶原中央地質調查所。1957年,加入九三學社。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2012年12月28日,陳夢熊在北京逝世。

陳夢熊長期在地礦部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局擔任副總工程師職務,主管水文地質科技業務,領導完成全中國區域水文地質普查工作。20世紀80年代以來,又致力於地下水資源與環境水文地質問題的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夢熊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江蘇南京(祖籍浙江上虞)
  • 出生日期:1917年10月12日
  • 逝世日期:2012年12月28日
  • 職業:教育科研工作者
  • 畢業院校: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 主要成就:中國水文地質事業主要創建人之一
  • 代表作品:《中國水文地質環境地質問題研究》《中國地下水資源與環境》等
人物生平,主要成就,科學研究,人才培養,榮譽表彰,社會任職,個人生活,人物評價,後世紀念,

人物生平

民國六年(1917年)10月12日,陳夢熊出生於江蘇省南京市。
1997年,陳夢熊考察三峽工程1997年,陳夢熊考察三峽工程
民國十二年(1923年),陳夢熊在南京中央大學實驗學校讀國小。
民國十九年(1930年),陳夢熊就讀於金陵大學附屬中學。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陳夢熊考入昆明西南聯合大學地質地理氣象系,主修地質。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陳夢熊從昆明西南聯合大學畢業後考入重慶原中央地質調查所。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陳夢熊參加以王曰倫先生為首的祁連山地質礦產考察隊,自西寧向北翻越祁連山脈,進入河西走廊,成為中國國內第一個橫越祁連山的地質調查隊的成員。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陳夢熊隨所復員到南京,參加黃汲清先生主持的中國地質圖編圖工作。
1950年,陳夢熊根據區域水文地質普查等工作的初步成果,編輯出版了第一部以中國實際資料為主的《實用水文地質學》。
1957年,陳夢熊加入九三學社。
1974年,陳夢熊擔任總技術負責,組建了基建工程兵水文地質普查部隊。
1982年,陳夢熊改任地礦部科技顧問委員會委員,科技高級諮詢中心高級顧問,他還在中國地質大學、長春科技大學等院校兼職教授。
1991年,陳夢熊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998年,地礦部改組成立國土資源部,陳夢熊仍在該部諮詢研究中心任諮詢委員。
2000年11月,陳夢熊參加中國地質學史研究會第14次年會。
2007年11月,陳夢熊領頭在致溫家寶總理關於加快舊址保護的信上籤名。
2012年12月28日,陳夢熊在北京逝世,享年96歲。

主要成就

科學研究

  • 科研綜述
提出水工環地質學科新體系與方向
陳夢熊出版《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學科發展戰略研究》一書,在書中,陳夢熊重點就21世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學科的發展戰略從理論上進行深入探討,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在對水資源與西部大開發戰略探討中,提出了西北乾旱區水資源與可持續發展戰略、西北乾旱區水資源與荒漠化防治戰略、西北黃土高原水資源與可持續發展戰略、西南岩溶地區水資源與可持續發展戰略和關於水資源可持續發展戰略等。
2009年4月,中國科學院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聯合啟動了“2011~2020年中國學科發展戰略研究”項目,並完成了《2011~2020年中國學科發展戰略總結報告》。陳夢熊認真研讀了該報告,並結合中國水工環地質工作現狀,寫下了《關於學科研究的最新發展》一文,文中說:“開展學科發展戰略研究,把握學科發展態勢,前瞻思考科學前沿領域和發展方向,認知學科發展規律,從中國學科發展的學術能力和政策環境出發,制定學科發展戰略,對於推動中國學科的均衡協調可持續發展,進而實現科技事業健康發展、促進科技創新能力整體跨越,具有基礎性意義。”
陳夢熊認為:解決可持續發展面臨的資源環境災害問題,成為地球科學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將行星地球作為一個整體系統進行交叉集成成為地球科學研究的重要方式;新技術體系與觀測和模擬平台成為地球科學研究不可或缺的支撐;全球和區域大型合作研究計畫成為地球科學研究的重要組織形式;面向社會、服務用戶、實現有序地球管理及為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服務成為地球科學研究的重要目標。
對此,陳夢熊根據從事地質工作70年的研究與實踐,並融入其學術思想,提出了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新學科體系、目標任務、推動力量和前沿方向,闡明了面向社會、服務用戶、實現有序地球管理、為可持續發展服務是地球科學研究的重要目標,協調好水資源與環境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是水文地質學面臨的艱巨任務,從工程勘察向地質災害防治工程重心轉移是工程地質服務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關注全球變化、預測未來生存環境、促進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是環境地質學的根本宗旨。
20世紀70年代初,陳夢熊對中國的編圖方法進行了徹底改革,他結合實際,把含水層按含水介質劃分為五種類型。
  • 承擔項目
為了研究地下水系統由於水資源開發可能產生的各種環境效應,他承擔了國際水文計畫關於“水資源開發的負效應與管理”的國際合作課題,負責其中地下水部分。
  • 主要論著
陳夢熊. 甘肅中部之地文[J]. 地質論評, 1947, 12(6):545-556.
陳蘿熊. 祁連山東段之山系[J]. 中國科學, 1951(2):101-110+130-131.
陳夢熊. 我國水文地質科學的現況與今後發展方向[J]. 科學通報, 1956, 1(6):51-54.
陳夢熊. 柴達木盆地的水文地質條件[J]. 水文地質工程地質, 1957(1):18-23.
陳夢熊. 綜合水文地質圖編圖原則的探討[J]. 地質論評, 1964, 22(3):224-232.
陳夢熊. 關於地下水勘探類型的劃分與其它幾個有關問題[J]. 工程勘察, 1980(4):63-65.
陳夢熊. 中國地下水資源的區域特徵與初步評價[J]. 自然資源學報, 1986(1):18-27.
陳夢熊. 試論“環境水文地質學”的基本概念與研究範疇[J]. 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 1985(2):61-64.
  • 學術獲獎
1985年,陳夢熊因組織全國區域水文地質普查工作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陳夢熊組織編制出版了中國第一幅1∶300萬水文地質圖,20世紀60年代組織相關省份編制出版1∶100萬黃淮海平原及松遼平原的水文地質圖系,是中國最早按自然單元編制的小比例尺圖系,建立了“圖系”的典型模式,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
2005年9月16日,在北京舉行的東亞、東南亞地學合作計畫第42屆年會上,陳夢熊獲德國地質科學協會頒發的利奧普德·馮·布希獎章。
  • 學術交流
20世紀80年代初,陳夢熊兩次參加有關地下水系統研究的國際會議,把正在歐洲興起的地下水系統理論引進中國國內;邀請荷蘭地下水系統專家G.B.英格侖教授(Engelen)來中國講學。

人才培養

陳夢熊引進和倡導地下水系統新理論,創立水文地質學新學科體系;他經常奔赴各地講學,傳授知識和經驗,培養了大批專業人才。

榮譽表彰

1991年,陳夢熊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2006年11月15日,陳夢熊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社會任職

陳夢熊歷任中國地質學會水文地質專業委員會榮譽委員、中國地質災害研究會顧問、《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雙月刊編委會主編、國際水文科學協會及國際水文地質學家協會會員,並曾任自然資源研究會理事、鐵道學會理事、中國科學院第四紀研究委員會委員、國際水文科學協會中國國家委員會副主席、國際水文地質圖委員會委員、《地質論評》及《地質學報》編委、《環境遙感》編委、《自然資源學報》副主編,以及克羅佛出版公司國際水科技叢書編委會顧問委員等職。

個人生活

陳夢熊的父親陳金鏞先後在崇信學校、崇德女校、南京匯文書院任教。家中兄弟姐妹眾多,陳夢熊在兄弟里行四,與姐妹大排行行八。三姐陳郇磐在國立東南大學(後稱中央大學)實驗學校當音樂教員。三哥陳夢家是中國現代著名古文字學家、考古學家、詩人。

人物評價

陳夢熊是中國水文地質事業奠基人和開拓者,他也是享有國際盛譽的著名水文地質學家,他仿佛就是為中國水工環地質事業而生的,他不斷地行走在中國的地質空白地帶,用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生為中國的水文地質事業書寫了一段在艱難中成長的輝煌篇章。(中國科學院評)

後世紀念

2016年9月13日,陳夢熊院士、黃劭顯院士地質資料捐贈儀式在全國地質資料館舉行,陳夢熊院士之子陳澤行先生及夫人、黃劭顯院士之女黃祖英女士作為捐贈者代表,中國地質調查局總工室邢麗霞副主任、發展研究中心譚永傑總工程師、胡小平副總工程師、局總工室劉宏、資料收藏室全體人員以及數據管理室、資料服務室、國土檔案處、綜合處相關人員參加了捐贈儀式,儀式由胡小平副總工程師主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