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吉余

陳吉余

陳吉余(1921.9.17-2017.11.28),男,河口海岸學家。江蘇省灌雲縣人。1947年畢業於國立浙江大學(研究生)。

現任華東師範大學河口海岸研究所教授、名譽所長、中國海洋湖沼學會名譽理事長、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陳吉余主要從事與水利交通等工程建設有關的地學研究工作,2017年11月28日11時15分陳吉余去世,享年96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吉余
  • 出生地:江蘇省灌雲縣
  • 出生日期:1921年9月17日
  • 逝世日期:2017.11.28 
  • 職業:河口海岸學家
  • 畢業院校:國立浙江大學
  • 主要成就: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 代表作品:《全國海岸調查規程》
人物生平,主要成就,科學研究,人才培養,榮譽表彰,獲獎記錄,社會任職,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陳吉余,1921年9月17日出生於江蘇灌雲。
陳吉余
1935年至1938年在江蘇省海州高級中學國中部讀書。
1941年8月就讀於國立浙江大學歷史地理系。
1945年畢業,獲學士學位,同年繼續在該校攻讀歷史地理系地貌學碩士研究生,師從著名地理學家葉良輔教授。
1947年研究生畢業後留校任助教、講師。
1952年院系調整,到華東師範大學任教至今。
1956年加人九三學社
197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他曾先後7次訪問美、英、法、荷、日等國,在國內外許多重要的學術團兼職。
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017年11月28日11時15分陳吉余去世,享年96歲。

主要成就

科學研究

● 科研綜述
陳吉余開拓了以動力、沉積、地貌相結合為特色的河口海岸學科體系,在河口治理、海岸工程、圍海工程、水利電力工程環境、都市給排水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他組建了中國最早的河口海岸研究機構。以此為孵化器探索的“河口海岸理論與實踐結合,實踐培養人才”的模式,先後培養一大批河口海岸學科帶頭人和影響的學術骨幹,同時也培養了由“國家自然基金委”資助的國家級河口海岸創新團隊。
陳吉余教授陳吉余教授
陳吉余是中國將河口海岸理論套用於工程實踐的開拓者和代表人物之一。他長期從事與水利交通等工程建設有關的地學研究,開拓了以動力、沉積、地貌相結合為特色的河口海岸學科體系,對河口海岸研究從定性走向定量預測。在理論上多有創新。早在民國三十七年(即公元1948年)他發表的《杭州之地文》,就對錢塘江通航和乍浦港進行過探討。50年來,他堅持從事與工程建設緊密相關的地學研究工作。重視學科間的相互滲透,發展了中國河口海岸學科體系。解決了國家經濟建設中許多重大工程中的實際問題。為中國海岸帶的開發、利用和工程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
在20世紀40年代末,他主持建立了中國第一個河口研究機構,以長江口和錢塘江口為研究基地。兼及黃河口和遼河口等。1980年,他發表的《2000年來長江發育模式》和1985年發表的《長江河口及其三角洲的發育》,受到國內外同行的重視,為長江口的治理提供了科學依據。陳吉余總結出長江河口的發育模式,提出長江河口治理需要抓住南北支分漢口、南北港分漢口和南北槽分漢口。用以穩定河勢的論點,提出“圍墾明沙,固定陰沙,減少活動沙,用以穩定航槽”的治理思想和“整治、疏浚和圍墾相結合”的治理原則。
在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中,他從河口演變的角度,指出南北槽水道的不同特點.為航道選槽和治理工程提供了理論依據。1969年,他對深達55米的施翹河深潭危及崇明縣城江岸的問題通過研究提出對策,使護岸工程措施節約200萬元。陳吉余總結了錢塘江河口演變的歷史過程和河口沙坎發育的理論。提出“結合圍墾、整治江槽”的治理方針。制定出錢塘江和杭州灣銜接的方案,在具體工程中得到廣泛的套用。
1、海岸工程方面
他倡導中國海岸帶和海塗資源綜合調查,並任技術指導組副組長。他主持了浙江溫州海岸帶試點IT作和《全國海岸調查規程》的編寫,提出了海塗釋義。海岸帶內涵等基本概念,為中國海岸帶調查的範圍提出了理論根據。陳吉余開拓了中國多學科。大系統綜合性調查,在理論上和方法上都有突破。中國海岸帶調查為沿海的改革開放、國土規劃和各項工程提供了系統資料和開發構想。並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他先後對中國20多個港口進行了研究和諮詢論證。否決了許多港口工程錯誤的選址施工方案,提出正的選址和施工方案,保證了工程能夠發揮應有的效益。
陳吉余教授在會議中講話陳吉余教授在會議中講話
2、圍海工程研究方面
他總結了中國歷史時期海塘工程的經驗。從現代科學角度對中國海塘工程的歷史經驗和不足之處提出自己的獨到見解。他還分析了世界圍海工程的現狀和發展趨勢。組織國際知名學者進行人工海岸研究。為21世紀海岸帶深開發提供科學理論和有關技術。1989年陳吉余作為國際海岸環境委員會成員主持了國際潮濉會議。依據他的建議。上海浦東國際機場改建於海堤之外潮灘之上,減少征地488畝,為國家節省數以億計的投資。隨後,陳吉余又主持了“浦東國際機場東移和九段沙生態工程研究”項目。通過九段沙種青促淤引鳥工程。為鳥類營造新的棲息地,以確保浦東國際機場的安全營運。
3、水利電力工程環境方面
陳吉余對中國一些重大水電站、水庫堤壩、灌溉工程也進行過系統調查,所寫報告在建設中都發揮了重大作用。特別是他把三峽工程對河口生態環境的影響列為研究專題,他所提出的種種對策都被有關部門採納。
4、都市的給排水工程方面
他提出的一些設計方案或建議。不僅為城市建設節約了資金而且發揮了環保效益。如為解決上海市的供水問題,他對黃浦江的洪水條件進行系統研究。提出向長江引水的建議。他率先得提出利用青草沙修建江心水庫和管道一二程的初步設計方案。他對上海市星火輕紡工業區排污口選址進行了淪證,結果節約工程投資2000餘萬元。
● 主要論著
承擔國家多項重大研究任務和科研項目,完成報告60餘種,發表論文140餘篇,專著9種。
著作
1陳吉余,黃壇口水庫壩址地質條件分析,地理學報,1951,(2)
2陳吉余,邳、蘭、蒼地區洪水成因與治理意見,治淮彙刊,1955,(5).
3陳吉余、王寶燦,渤海灣淤泥質海岸海河口—黃河口的塑造過程,上海市科技論文選,1961.
4陳吉余、羅祖德、陳德昌、徐海根、喬彭年,錢塘江河口沙坎的形成及其歷史演變,地理學報,1964,30(2).
5陳吉余,上海地基沉降問題,長江三角洲及上海地區地質地理資料彙編,地質部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第二大隊編印,1964.
6陳吉余,中國圍海工程的歷史經驗與今後意見,高等學校自然科學學報(地理地質大氣),1964.
7陳吉余、惲才興、余紹達,崇明施翹河深潭的調查和分析,1969提交上海市水利局.
8陳吉余,陳山碼頭選址調查報告,提交交通部第三航務工程局設計施工,1973.
9陳吉余,將上海國際機場建造在海堤之外潮灘之上的建議,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高級顧問委員會建議彙編.
10陳吉余、惲才興、徐海根、董永發,兩千年來長江河口發育模式,海洋學報1卷1期,1979.
11陳吉余,呈國務院:對於海岸帶調查的意見,1979.
12陳吉余、沈煥庭、惲才興、朱慧芳、益建芳,鴨綠江河口特徵及建港條件初析,海岸河口研究,海洋出版社,1990.
13陳吉余,圍墾在長江河口治理中的作用,華東師大學報,1983,(2).
14Chen Jiyu,Zhu Huifang,Dong Yongfa,Sun Jiamin,Development of the Changjiang Estuary and its Submerged Delta,Continental Shelf Research,(1985) ,4(1/2):47~56.
15陳吉余、沈煥庭,三峽工程對河口鹽水入侵和侵蝕堆積過程的影響,長江三峽工程對生態 環境的影響及對策研究,科學出版社,1988.
16陳吉余、沈煥庭、惲才興,長江河口動力過程和地貌演變,上海科技出版社,1988.
17陳吉余主編,上海市海岸帶和海塗資源綜合調查報告,上海科技出版社,1988.
18陳吉余、王寶燦、虞志英,中國海岸發育過程和演變規律,上海科技出版社,1989.
19Chen Jiyu,Liu Cangzi,Zhang Chongle,HJWlaker,Geomorph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Sedimentation in Qiantang Estuary and Hangzhou Bay,Journal of Coastal Research,1990,6(3).
20嚴愷、陳吉余、宋達泉、梁其荀、紐因義主編,中國海岸帶和海塗資源綜合調查報告,海 洋出版社,1991.
21陳吉余,論長江河口治理,科技導報,中國科技協會,1993,(1).
22陳吉余,長江口攔門沙及其水下三角洲的動力沉積、演變和深水航道治理,“八五”國家 重點科技攻關項目 85-404-0202(第一子專題)分課題,1993.
23陳吉余,長江河口越江工程在上海港建設中的作用,1994,提交邁向21世紀的上海專題報 告,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1995,(2).
24Chen Jiyu,Xu Haigen,Liu Rending,Let Changxing Island be a Water Source Island of Shanghai,ChinJOceanolLimnol,1995,3(1):1~8.
25陳吉余、胡輝、朱慧芳,21世紀長江三角洲經濟區港各口群建設的構想,海洋與海岸帶開 發,1995,(5).
26陳吉余等,大型工程及海平面上升對長江口生態資源影響的研究,1998提交上海市科委.
27陳吉余等,浦東國際機場東移和九段沙生態工程研究,1998提交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建設指揮部.
28Chen Jiyu,Li Daoji,Chen Banglin,Zhu Huifang,Hu Fangxi,Liu Changzhi,The Processes of Dynamic Sedimentation in Changjiang Estuary,Journal of Sea Research,1999.
29陳吉余、程和琴、戴志軍, 灘涂濕地利用與保護的協調發展探討——以上海市為例,中 國工程科學,2007,9(6):11~17.
30陳吉余,中國河口海岸研究與實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1陳吉余、程和琴、戴志軍,河口過程中第三驅動力的作用與回響——以長江河口為例,自 然科學進展,2008,18(9):994~1000.
32陳吉余主編,進入21世紀的長江河口初探,海洋出版社,2009.
33陳吉余、何青,2006年長江特枯水情對上海淡水資源安全的影響,海洋出版社,2009.
論文
  1. 兩千年來長江河口發育的模式[J].陳吉余,惲才興,徐海根,董永發.海洋學報(中文版) . 1979 (01)229.
  2. 中國河口海岸面臨的挑戰[J].陳吉余,陳沈良.海洋地質動態. 2002 (01)133.
  3. 河口海岸環境變異和資源可持續利用[J].陳吉余,陳沈良.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 2002 (02).
  4. 開發淺海灘涂資源拓展我國的生存空間[J].陳吉余.中國工程科學. 2000 (03)103.
  5. 長江口南匯咀近岸水域泥沙輸移途徑[J].陳吉余,陳沈良,丁平興,楊世倫.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 2001 (02).
  6. The Developmental Model of the Chang Jiang River Estuary during last 2000 years. Chen Jiyu, Yun Caixing, Xu Haigen, Dong Yougfa. ACTA OCEANOLOGIA SINICA. Vol.1, No. 1, May 1979.
  7. ESTUARINE AND COASTAL CHALLENGES IN CHINA. CHEN Ji-yu, CHEN Shen-liang. Ma rine Geo logy Let ters. 2002, 18( 1): 1-5
  8. ESTUARINE AND COASTAL ENVIRONMENT CHANGES AND RESOURC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CHEN Ji-yu, CHEN Shen-liang. M ARIN E GEOLOGY & QU ATERN ARY GEOLOGY. Vol. 22, No. 2. May , 2002.
  9. To Exploiting Lower Tidal Flats for Expending Living Space of China. Chen Jiyu. Engineering Science. Vol.2 No.3. Mar.2000.
  10. SEDIMENT TRANSPORT ALONG THE NANHUI SUBMERGED SPIT OF THE YANGTZE ESTUARY. CHEN Ji-yu ,CHEN Shen-liang ,DING Ping-xing ,YANG Shi-lu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Yangtze Basin. Vol .10 No .2. Mar .2001.
● 科研獲獎
陳吉余創建了中國第一個河口海岸研究機構,提出了長江河口發育模式及自適應和人工控制理論。
陳吉余教授在做報告陳吉余教授在做報告
陳吉余的《中國河口主要沉積動力過程研究及其套用》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另外獲得省部科技進步一、二等獎16項。

人才培養

陳吉余組建了中國最早的河口海岸研究機構,以此為孵化器,探索“河口海岸理論與實踐結合,實踐培養人才”的模式,先後培養一大批河口海岸學科帶頭人和影響的學術骨幹,同時也培養了由“國家自然基金委”資助的國家級河口海岸創新團隊。不僅如此,陳先生本人也身體力行,親自指導學生,先後培養碩士、博士三十餘名,其中許多人成為學科的領軍人物。

榮譽表彰

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獲獎記錄

1985年獲中國“五一”勞動獎章和中國優秀教育工作者稱號。
1999年獲中國地理學會首屆傑出貢獻獎。

社會任職

陳吉余曾擔任過中國海洋湖沼學會副理事長,中國海洋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港口工程專業委員會第一屆副理事長,國際河口學會委員,國際地理學會海岸環境委員會委員,美國第六屆河口聯合會,英國國際地貌大會的分組主席,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一、二、三屆學科評議組兼地理、大氣、海洋學科組織召集人,國家教育委員會第一、二屆科技委員會兼地理、大氣、海洋、環境學科組組長,中國海岸和海塗資源綜合調查技術指導組副組長,中國海岸帶和海塗資源綜合調查技術指導組副組長,交通部長江口整治專家組成員,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三峽工程生態環境專家組成員等職。現任上海國際航運中心上海地區專家委員會委員、長江口航道整理工程建設專家顧問組成員等職。

人物評價

行如其言,陳“伯樂”九十春秋為求是學子樹立了一位求是科學家的形象,也為浙大母校傑出人物史上寫下了光彩的一頁。(浙大校友熊家鈺評)
陳先生的成就卓著,影響超越學界,享譽社會。陳先生對學術對真理的追求和奮進精神,影響和帶動著周圍的每一個人。(華東師範大學俞立中評)
他育人誨人不倦,為河口海岸學科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他執著學術,成果頗豐;他樂於奉獻,貢獻卓越。作為研究河口海岸科學的先行者,雖已90高齡,陳先生仍然很注重學科後備力量的培養和學科隊伍的建設。幾十年來,陳先生教書育人,桃李天下;在他的努力下,河口海岸學科也傳承有序,人才輩出。(中國地理學會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