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陳憲,陳度(1865—1941)與陳榮昌、袁嘉穀並稱“滇中三傑”
基本介紹
- 本名:陳度
- 別稱:琴禪居士、淨園居士
- 字號:古逸
- 所處時代:晚清、民國
- 出生地:雲南昆明
- 出生時間:1865年夏
- 去世時間:1941年10月9日
- 主要作品:《昆明近世社會變遷志略》
簡介,幕僚生涯及從政經歷,文化素養,工於詩詞,精於書畫,晚年好佛,思想特徵,記述昆明平民生活,
簡介
陳古逸原名憲,更名度,字古逸(又作古儀、古抑),別號琴禪居士、淨園居士,以字行。清同治四年(1865)夏生於昆明,1941年10月9日病逝,春秋七十有七。原籍江西臨川,先世來滇經商,居於昆明,占籍廣西州(今瀘西縣)。古逸生性倜儻,學粹品高,與陳榮昌、袁嘉穀並稱“滇中三傑”。
幕僚生涯及從政經歷
陳古逸很早就參預政治活動。兩次鄉試不售之後,乃研究名法之學,於吏治頗有窺見。他做過許多人的幕僚,很有實績。比如在普洱知府陳宗海幕中,創辦譯算學堂,教授新學科,文風為之一變;纂修《普洱府志》,表彰地方文獻;籌畫邊防,倡辦團練,以御外敵。又如在雲南巡撫林紹年幕中,接辦錢穀,批答軍報,“午夜不少休,衣不解帶者月余,而一切牋奏公牘,日常至數萬言。”中進士後,在吏部文選司任事,以廉敏著稱,並得到鹿傳霖的賞識。任滇蜀騰越鐵路總局會辦,與英領事談判,力爭騰越鐵路權,維護了國家主權。重九起義後,出任外交司次長,多次駁回法國、英國的無理要求,“杜釁端而固主權”。 蔡鍔以其“暢曉外情、輯睦邦交”,乃請於北京政府,授四等嘉禾章。此後,又歷任政務廳第一曹參事兼都督府秘書官、大清銀行清理員、雲南造幣廠廠長、雲南都督府諮議官、代理富滇銀行監督官、雲南省憲籌備處籌備員等職,均能執持正義,令人敬服。抗戰時期,他大聲疾呼“早日驅出倭寇,還我河山”,並敢於批評政府的經濟政策,實屬難得。
文化素養
工於詩詞
陳古逸工於詩詞,曾與同人組織成立著名的詩社蓮湖吟社。光緒十二年(1886)四月,他和宋嘉俊、李坤等在五華山麓趙氏園中結成蓮湖吟社,惜數月因故停止。未久,名宿楊高德入社提倡,並邀約陳鵾、陳霖、陳庚明、趙藩等文苑俊髦,聯翩入社,以陳鵾集翠軒為社址。規定每月二十三日集會一次,簽掣五七古、五七律絕等體裁,公擬二題,三日交卷,是日即讌於集翠軒,輪為東道主人,極友朋觴詠之樂。“每雅集時或讀書有得,或有疑義,皆提出辯論,各抒所見”,振興了昆明的學風。至十四年,詩社已積詩數百首,經楊高德、朱庭珍精選,成《蓮湖吟社稿》二卷印行。蓮湖吟社“上繼五華五子之後塵,下導經正書院之先河,其功為不可沒已”。
精於書畫
陳古逸是一個優秀的藝術家,凡書畫篆刻之學,無一不學,無一不精。其書法“習漢隸,深契石門頌”,亦善榜書、蠅頭行楷。其畫“妙指妙悟,造意獨新”,尤長於指畫,“以指頭潑墨,作山水花草,得者珍之;”所繪《花卉冊》,“花草竹石,一一如生,”“以文法為畫法,洎乎脫稿,油然經籍之光,溢於紙上,”“無筆不秀,無墨不潤,無圖不變。”
晚年好佛
陳古逸晚年好佛,對雲南佛學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1929年,與張學智等人成立淨業社,宣揚淨土宗。1931年,學佛同人“感於世道人心之壞,天災人禍之烈”,乃仿中央國佛會、上海世界佛教居士林,建雲南佛教居士林,以“研究佛學、闡揚佛法、救世利生”為宗旨,聘寶靜法師為永久導師,古逸、戒塵和尚等為名譽指導。1932年,營法幢精舍於高嶢村,書聯雲“山色湖光供養,爐香珠串生涯”。復建藏骨塔於象山之麓,自撰塔銘“能了其幻”。 1933年,與陳維庚、袁嘉穀、張學智、張璞、孫樂、於乃義至太華寺參加佛七活動,參禪念佛。1935年,與同道九人為九旬般舟念佛法會於葉洲,並繪《九蓮圖》以記。
思想特徵
陳古逸的思想,兼具開放與傳統。他提倡集體婚禮,“禮不繁而得中,費至儉而易行。……以後逐漸推廣,實一良好辦法也;”他認為中國的衰弱在於“男子吸菸,女子纏足”,乃與陳榮昌、王鴻圖、李坤創辦雲南戒菸天足自治公會,“以強種自治為宗旨,以除人心風俗之錮習而導地方自治之先河;”他曾遊歷美國、英國、法國、瑞士、義大利等國,“察邦交,窺時政,求諸己以圖強。”作為科舉出身的傳統士人,他又極力固守本土文化。1924年,他與趙藩等士紳上書雲南省政府,請加高小學生讀經講經鐘點,“以端蒙養,以厚風俗,以正人心。”當他看到新式學校學生多用鋼筆時,不無憂慮地說道:“吾恐數十年後毛筆漸退,善書者當如星鳳也,”不幸竟言中矣。
記述昆明平民生活
陳古逸長期居於昆明,對昆明的市井生活有很深的感觸。他根據自己的所見所聞所經歷,寫下一部反映近代昆明城市歷史的著作——《昆明近世社會變遷志略》。書凡四卷,記錄了近代昆明的文化、經濟、風俗、社會的遞嬗演變。他用樸素的筆觸告訴我們,清末民國的昆明有什麼樣的教育、什麼樣的書店、什麼樣的娛樂、什麼樣的宗教、什麼樣的居住環境、什麼樣的物價水平、什麼樣的婚喪禮俗等等。這是一部充滿細節的志書,也是一部生動的昆明城市史。它所反映的不是宏大的歷史場面,而是私人的社會生活,也是真正的有價值的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