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厚耀故居

陳厚耀故居

陳厚耀故居位於城中陳家橋西街15號。房屋樑架結構全都是按明式標準建造,用材粗大,卷棚與蜀柱處,多用雕刻構件裝飾。在正屋的西邊還有火巷、花台、花廳等。歷經200多年的社會變革,陳氏住宅已難見全貌。尚存三門、廳屋、穿堂、花廳等建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厚耀故居
  • 建成年代:清朝
  • 地理位置:海陵區陳家橋西街15號
  • 結構:明式標準
地理位置,人物簡介,建築沿革,

地理位置

陳厚耀故居位於城中陳家橋西街15號。

人物簡介

陳厚耀(1648~1722),字泗源,泰州人,是清初算學家、天文學家、經學家。陳早年師從梅文鼎學習天文歷算,康熙四十五年(1706)中進士後,因精通曆法,受康熙召見,入內廷,在宮中得以閱讀大量珍本秘籍,使視野更闊,學識更深,後因母親年事已高,要求回鄉就近供職,被康熙任為蘇州府教授,不久又被召回京城,授中書科中書。
此間,他常被康熙召到南書房、西暖閣,互相論難,康熙五十二年(1713)得授翰林院編修。陳在學術界影響較大,流傳較廣的是《四庫全書》收錄的兩部學術研究專著,一是研究春秋曆法的《春秋長曆》10卷;一是研究春秋姓氏的《春秋氏族譜》。另有《禮記分類》、《孔子家語注》、《十七史正偽》等書行世。

建築沿革

陳厚耀中進士後,在今泰州稅西街南北兩側砌造住宅,陳家橋西街的住宅,是稅務橋北側房屋的中一部分。聽當地居民們說,陳家過去很是興旺,富甲一方,連他家的傭人都很有錢。陳宅靠近中市河,當時河上無橋,陳家的傭人到河東買東西,要向南從稅務橋那裡繞行,很不方便,於是傭人們大家集資,就造了座橋,取名陳家橋。傭人如此有錢,主人的富裕可想而知,但時隔不久,陳氏的這部分房屋就被高氏家族收買。據高氏後裔高中厚先生生前回憶:這組建築占地較多,體量較大,氣勢非凡。大門面北,一排5間,從大門向里,有面北的二門和面東的三門依次而建。過三門,進入正屋,從前往後分布著照廳、廳屋、穿堂、後樓前後4進。兩進房屋之間,都有小天井相接。每進房屋不論平房或樓屋,一律全是面闊5間,與泰州大多數明清民居只有3間的面闊相比,多出了2間,顯得特別排場。
雖然當時已進入清朝,但房屋樑架結構全都是按明式標準建造,用材粗大,卷棚與蜀柱處,多用雕刻構件裝飾。在正屋的西邊還有火巷、花台、花廳等。歷經200多年的社會變革,陳氏住宅已難見全貌。尚存三門、廳屋、穿堂、花廳等建築。三門東向。進門廳是天井,南側有古臘梅一株,枝繁葉茂,北為廳屋,面闊5間,作抬梁式木結構,用材粗大,架樑上安雕刻的荷葉墩、櫨斗等構件,以替代短柱和蜀柱,不僅能滿足功能上的要求,而且起到了很好的裝飾作用,柱頭有卷殺,柱下安木柱礎,方椽,闊望磚,前有飛檐,檐下用青色階沿石,帶有明顯的泰州明代民居的做法,廳屋後的5間穿堂,用扁作月梁穿斗式結構,當心間有中柱,柱頭用卷殺,柱下墊木礎,也是明式建築的做法。廳屋的西南有花廳3間,抬梁式結構,用材較小,較為秀麗,前有小花園,內有古黃楊一株。廳屋後的2層樓屋5間,1958年興建泰州雙萬頭豬場時拆除,今廳屋西側還有不少房屋,仍基本完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