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本名:陳勱
- 字號:字子相,號詠橋
- 所處時代:清朝
- 出生地:鄞縣
- 主要作品:《運甓齋詩文集》
- 主要成就:晚清學者
文獻記載,人物軼事,
文獻記載
《鄞縣通志》記載:“陳勱,字子相,號詠橋。道光十七年拔貢,廷試第二,授廣西知縣。念親老,無餘丁以養,不一載投牒歸。同治元年,舉孝廉方正授江蘇知縣不赴。少能詩,工書法,尤精國小,讀經有心得,不規矩先儒成說。熟鄉邦掌故……著有《運甓齋詩文集》。”志書提到,徐時棟校宋元《四明志》時,請他注釋的文字條簽有一寸之厚。
人物軼事
陳勱宅屋在西門口的詠歸橋畔,他任廣西知縣一年不到,便辭歸故里,詩書濟世、耕讀傳家,自稱“鄞西老圃”。有一年他去祭掃祖墓,回來路上,經過高橋歧山,在荒野的斷垣殘壁之中竟然尋覓到幾塊漢晉時期的磚,為之心動,將其拿回家中珍藏。後來,陳勱還把一些古磚製作成了硯台,“攜歸琢為硯,墨彩發新鮮”,可謂一舉數得。關於這件事,陳勱寫了一首《運甓齋題壁》的詩加以詠嘆:“昔我掃先墓,路過歧山前。行行何所見?頹垣多斷磚。年號誌漢晉,制古質復堅。攜歸琢為硯,墨彩發新鮮……少壯曾幾時?歲月忽已遷。不如適吾適,結茲翰墨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