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勤建(教授)

陳勤建(教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陳勤建,現任中國民俗學會副理事長、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文藝學、文藝民俗學博士生導師(另兼民俗學碩導)、華東師大中文學科學位分委會副主席、教育部重點研究所──華東師大中國現當代思想文化研究所研究員、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民俗學會副理事長兼中國城鎮民俗專業委員會主任、上海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勤建
  • 國籍:中國
  • 職業:中國民俗學會副理事長
  • 代表作品:《花鳥蟲魚的傳說》
  • 性別:男
  • 職稱:教授
個人履歷,研究領域,獲獎情況,主要著作,科研項目,學術會議,

個人履歷

出版專著9部,有編著6部,論文、文章120餘篇,其中獲教育部全國高校第二屆社科優秀成果獎中國文學二等獎(專著)等省部以上社科獎7項。

研究領域

民俗學、文藝民俗學教學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獲獎情況

1、論文:《論民俗的特質及對社會發展的影響》獲86上海文化藝術一等獎;
2、論文:《文藝民俗學發生論》獲94‘上海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3、專著:《文藝民俗學導論》獲98’教育部全國高校第二屆人文科學研究成果獎中國文學二等獎;
4、專著:《中國鳥文化》獲98‘上海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5、論文:《現實性:中國民俗學的世紀抉擇》獲2000’上海哲學社科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6、論文:《20世紀中日民俗學的學術傾向和前瞻》獲2002上海哲學社科優秀成果獎三等獎,授獎單位同上;
7、專著:《中國鳥信仰》獲2004年第五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第二屆學術著作獎一等獎;
8、2007年6月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人事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授予“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先進工作者稱號”。
9、2005年,2004屆博士生鄭土有的學位論文《吳語敘事山歌演唱傳統研究》被評為上海市優秀博士論文。

主要著作

著作(含合著及譯著):
1、編著,花鳥蟲魚的傳說(主編),10萬字,上海文藝出版社1984。
2、編著,《當代中國民俗學》(理論),20萬字,上海文藝出版社1988年10月
3、專著,《中國民俗》(理論),17萬字,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9年8月
4、專著,《文藝民俗學導論》(理論),27萬字,上海文藝出版社1991年10月
5、專著,《中國鳥文化》(理論),24萬字,學林出版社1996年9月
6、編著,《中國風俗辭典》(副主編),260萬字,上海辭書出版社1990年8月
7、編著,《民間文學》,56萬字,廣東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
8、專著,《吳越民俗與民間文學》(理論),25萬字,吉林攝影出版社2002年3月
9、專著,《中國鳥信仰》(理論),28萬字,學苑出版社2003年1月
10、編著,《走進上海——在上海生活須知》(主編),20萬字,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年7月。
11、專著,《生肖趣談》(理論),10萬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12、編著,《東方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梁祝口頭遺產文化空間》(主編),8萬字,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
13、專著,《民俗視野:中日文化的融合和衝突》(理論),17萬字,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
14、專著,《點擊中國吉祥藝術》(理論)(第一作者),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6年。
15、專著,《中國民俗學》(理論),29萬字,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8月。
16、專著,《文藝民俗學》(理論),上海文化出版社2009年。
16、(1990——1998兼任上海文聯民間文藝家協會秘書長、《上海採風月刊》主編、月刊每期12萬字,全年144萬字,共1150餘萬字;理論季刊《民間文藝季刊》副主編,後改名為《中國民間文化》,共出30餘冊,每冊20餘萬字,共600餘萬字)
1999年主要學術論文:
1、《民間鳥崇信在現實中的遺存和衍化》,《中國浙南的民俗文化——環東海農耕文化的民俗學的研究》,1999年3月。
2、《越地民間食用麻雀俗信的深層區域文化結構》,《第六屆中國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9年10月。
3、文化及其與中國文化的關係,10000餘字,對外漢語教研論叢,1999/11,華東師大出版社。
4、開掘民族民間文化寶庫,熔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5000餘字,<民族藝術>1999年12月
5、99南寧國際民族民間文化學術討論會綜述,6000餘字<民族藝術>1999年12月
6、《現實性:中國民俗學的世紀抉擇》,12000餘字,中國教育部《民俗研究》1999、12日本鳥(日)
2000年主要學術論文:
1、《越地祈雨中的“龍聖”崇信析論》10000餘字,華東師大學報2000年5月15日
2、《人學觀的演進與藝術民俗學的構建》4000餘字藝術民俗學2000年6月,泰山出版社
3、《中日金雞傳說崇信的文化走向》10000餘字中國比較文學2000年7月20,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4、《越地民間食用麻雀崇信的深層區域文化結構》,15000餘字,2000年9月15日,台灣新聞出版局第六屆中國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5、《世紀之交對外漢語教學的新走向》3500字回眸與思考,2000年10月,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6、《文藝民俗批評的理論基礎和實踐套用》,12000字,廣西民族學院學報2000年12月(註:作為封面人物,特約專稿。全年6期,每期介紹一位;分別為:鐘敬文、段寶林、婁子誆(台灣)、過偉、金榮華(台灣)上述五人,年齡近70歲以上的老學者)
7、《The Oral and Ritual Culture of Chinese Women Bridal Lamentations of Nanhui》(中國婦女的口授與儀式文化——南匯縣的哭嫁歌)Volume ix-2,2000 ASIAN FOLKLORE STUDIES NAGOYA,40000餘字
8、《上海鄉村民俗用品集萃·序》,2000餘字,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年主要學術論文:
1、《20世紀國中國學界民俗自覺意識的發生》,12000餘字,中國文聯《民間文化》學術專號2001。
2、《20世紀中日民俗學學術傾向和前瞻》,34000餘字,中國教育部《民俗研究》2001/1。
3、《20世紀中日民俗學學術傾向和前瞻》,《新華文摘》轉載,2001/6。
4、《20世紀國中國學界民俗自覺意識的發生及學術取向》,22000餘字,《思想與文化》2001/9,華東師大出版社。
5、《村落少女情懷的藝能化展示——上海松江張澤井凌橋車墩聯建村坑三姑娘信仰調查》,10000餘字,華東師大學報2001/6。
6、《中國江南村落民俗志研究——信仰與文藝》,20000餘字,日本文部省國際學術研究報告集。
7、《另類婚俗的歷史鉤沉》,3000餘字,中國教育部《民俗研究》2001/9。
8、《20世紀周氏兄弟文學觀的民俗視角》15000餘字,湖北民族學院學報,2001/12。
9、《物態民俗的永久魅力》,2500餘字,《東南文化》卷首語1999/12。
10、《中國新年禮俗序》,上海辭書出版社,2200字,2001/12。
11、《中國生肖序》,上海辭書出版社,2500餘字,2001/12。
2002年主要學術論文:
1、文匯文藝百家《透視民俗民間文化熱》,文匯報,2002年2月20日。
2、文匯時評《文化旅遊應拒絕偽民俗》,文匯報,2002年1月14日。
3、文化研究《洋場與石庫門》,社會科學報,2002年5月30日。
4、展現東方的精彩,文匯報2002年6月1日。
5、《上海住宅消費中的地域文化》,中山大學《民俗季刊》2002/6。
6、《文化視野中的文藝民俗批評》,中國社科院《文化視野中的中國文學研究》論文集。
7、專著《吳越民俗與民間文學》25萬字吉林攝影出版社2002年3月。
8、仙道思想——稻作鳥化宇宙觀的展示,上海道教2002年。
9、文化旅遊:摒除為民俗,開掘真民俗,民俗研究2002年。
10、民俗傾向,思想與文化2002年。
2003年主要學術論文:
1、編注《民間文學》(古代文獻選編),56多萬字,廣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
2、國家“十五”重點出版規劃項目專著《中國鳥信仰》(修定本)28萬字,學苑出版社2003年2月。
3、論文《羊年和中國紀年民俗》,文匯報,學術講演7千字,2003年2月5日。
4、《新華月報》全文轉摘《羊年和中國紀年民俗》,2003年第3期。
5、個性化的城市精神,華東師範大學校報,2003年4月11日。
6、盤活上海“文化家底”,解放日報,理論版整版2003年6月25日。
7、中國鳥信仰的形成、發展與衍化,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8、中國鳥信仰的形成、發展與衍化,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
9、中央電視台、上海電視台浙江電視台、人民日報新華網等國內外數十家媒體對陳勤建梁祝文化遺產研究的報導。
2004年主要論文:
1、中國現代民間文學在民俗學文學化中獨立發展,廣西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02。
2、中國婦女的口頭文化與儀式文化——南匯的哭嫁,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03。
3、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民俗視角,《對外漢語教學的跨文化視角——舊金山對外漢語教學學術會議論文集》,2004年7月。
4、略論民俗與民俗精神,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04年。
5、20世紀民俗學視野下“民間”的流變,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
2005年主要論文:
1、民間文化遺產保護和開發的若干問題,江西社會科學,2005/02。
2、現代民俗解讀——兼談中外民俗的差異,新民晚報,2005年2月27日。
3、文藝民俗批評理論與實踐,《金羊毛的尋找者》,2005年4月。
4、生活相生活場生活流——略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原真性整體性原則,群文世界,2005年10月。
5、當代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解放日報,理論版整版,2005年10月30日。
6、當代七月七“小人節”的祭拜特色和源流——浙江溫嶺石塘箬山與台南、高雄七夕祭的比較,廣西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
2006年主要論文:
1、 當代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新華文摘》2006年第1期。
2、20世紀“民間”概念在中國的流變,《民俗學的歷史、理論和方法》,商務印書館2006年3月。
3、 展望21世紀中日民俗學,《民俗春秋》,學苑出版社2006年3月。
4、 梁祝傳說的現代解讀,江西社會科學,2006/03。
5、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要防止文化碎片式的保護性撕裂,中國美術館,2006/04。
6、 江南鳥(日)神話崇信的傳播和衍化,民間文化論壇,2006/06。
7、 獨特的生命圖像象徵藝術——中國傳統吉祥圖像的美學解析,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06。
8、 略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生態場的恢復整合與重建,文化藝術出版社,《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論壇論文集》,2006年12月。
2007年主要學術論文:
1、《生活相 生活場 生活流——略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原真性整體性原則》,發表在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2005,蘇州)》。
2、《江南鳥(日)神話崇信的傳播和衍化》,發表在《文字、儀式與文化記憶》,民族出版社2007年9月版。
3、《民俗——日常情景中的中國人的精神生活》,《民俗研究》季刊,2007年第3期。
4、《梁祝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浙江古籍出版社2007年8月版,《文瀾聽濤——浙江圖書館文瀾講壇集(一)》。
5、《設立春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生態區的思考——以2006年周莊年俗生態區策劃構思為例》,文化部《中國非物質文化》,2007年12月。
6、《古村鎮文化遺產保護開發的思考》,上海辭書出版社,《古村落的沉思——中國古村落保護西瑭國際高峰論壇論文集》,2007年6月。
7、《試論民間美術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態保護》,陳勤建、尹笑非,2007年11月,《美術觀察》。

科研項目

1、《吳越民俗文化與吳越民間文學》,陳勤建,國家教委社科(1999-2002年度),成果專著專著已出正結題中。
2、《中國江南村落民俗志研究》,中日合作中方負責人:陳勤建,日方負責人:福田亞細男,日本文部省立項成果研究報告,日本文部省結題。
3、《中國鳳鳥傳說與信仰民俗對中國思想文化藝術的影響》,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年度項目,結項時間:2000年4月21日。
4、《中國江南村落民俗志後續研究》,教育部國際交流項目,陳勤建(2001-2002年)
5、《中日比較民俗學研究》陳勤建、櫻井龍彥,日本名古屋大學研究生院國際開發研究科申報,日本文部省立項(2000-2002年度)成果研究論文,日本文部省結題
6、《中日民俗學比較》,教育部2002——2003年國際交流項目,另行立項,陳勤建負責
7、《民俗視野:中日文化的融合和衝突》,陳勤建,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2002年立項課題。
8、《梁祝傳說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可行性研究》,2002-2006年,寧波鄞州區政府委託課題。
9、《20世紀中國學術大典》,民間文學研究卷主編,國家圖書,福建人民出版社。
10、《中國社科100年》,民間文學研究卷、少數民族文學研究卷主編,上海社科。
11、中日合作項目日本文部省立項《中國江南沿海村落的民俗志研究》,時間2002-2006年,研究員。
12、《當代民間信仰與民眾生活》,陳勤建,上海市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2005年立項課題。

學術會議

2000年:
1、1月17日至4月17日受聘為日本名古屋大學研究生院的客員教授,進行中日民俗學比較研究,並為博士生作講座。
2、8月7日至26日,領銜主持並參加大型國際合作項目:中日《中國江南村落民俗志研究》第二期工程,上海村落民俗志研究。在上海松江區張澤鎮、車墩鄉等村落進行田野作業。該項目參加人員由中日雙方各7位教授參加,分頭來自日本東京大學筑波大學、中國華東師大、北京師大等一流名牌大學。
3、10月20日至29日,率領中方7名教授赴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參加中國江南村落民俗志研究的專題報告會,發表了村落藝能的考察報告。並在日方教授的陪同下,在日本滋賀縣野洲郡中主町等地進行了田野作業。
4、12月7日至14日,應邀率我華東師大對外漢語系兩名教授,對日本東京大學、京都產業大學進行了學術訪問和交流。
2001年:
1、7月12-月22應邀赴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參加第十三屆國際民間敘事文學學術年會。與會代表來自全球60多國家100多所大學。中國共有北大等四位教授參加,陳是唯一由大會與澳大利亞共同承擔全部經費的中國學者。在大會上作了專題學術報告:《村落少女情懷的藝能化展示——上海松江張澤井凌橋車墩聯建村坑三姑娘信仰調查》,受到與會者的好評。
2、8月5日-12日參加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和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召開的國際學術研討會:“文化視野中的中國文學研究”。作《文化視野中的文藝民俗批評》專題報告。
3、8月12日-22日應邀赴廣西參加“中國白褲瑤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4、8月24-28日應邀赴浙江溫州參加“中國民俗學學科建設理論研討會”。
5、10月3-7日應邀赴福建連城參加“中國培田古民居暨冠豸山文化國際研討會”。
6、10月8-12日參加華東師大中國近現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召開的國際文化研討會。
2002年:
1、國際學術會議:美國舊金山大學報告題目:《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民俗視角》。
2、國際合作研究《中國沿海地區民俗志研究》為期四年,8月18-28日在浙江寧波開始首期考察研究,立項:日本文部省國際學術研究。
3、國際學術會議:梁祝文化國際研討會,5月3日-8日,寧波人民政府。
4、國內學術會議中國民俗學會第五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7月14日-18日,北京,中國民俗學會。
2003年:
1、 國際學術會議:日本神奈川大學,中日沿海村落的民俗志研究,3月及10月。
2、 2003年中國民俗學會20周年年會,北京2003年5月。
2004年
1、民族國家的日曆——傳統節日與法定假日國際研討會,2004年2月。
2、民俗、民間文化與保護開發全國學術研討會,2004年4月。
3、參加中日沿海村落民俗志研究赴日本沿海進行民俗的調查和研討,2004年11月。
2005年:
1、作為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評審專家組組長和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評審的專家組成員,參與上海市及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研究和評審工作。
2、2005年8月,參加文化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o蘇州論壇》。
3、2005-2006年,承擔橫向項目《梁祝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及文本製作》。
4、2005年11月,日本,神奈川大學,人類非文字資料體系化研究國際研討會。
2006年:
1、2006年3月30日-4月2日,北京,中國民俗學會第六屆代表大會暨學術研討會。
2、2006年4月26-28日,“中國古村落保護”(西塘)國際高峰論壇。
3、2006年5月20-21日,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學校民俗文化教育”學術研討會。
4、2006年6月,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餘杭論壇。
5、2006年10月,日本神奈川大學,人類文化研究之非文字資料的體系化研究(COE項目)。
6、生肖文化講座,上海電視台,紀實頻道,1月29-2月3日(大年初一至初六)每集20分鐘,共六集。
7、年節民俗專題講座,上海長寧區文廣局上海民俗文化活動中心,2月1日。
8、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研討,上海市文廣局1月。
9、承擔的橫向項目《梁祝文化公園發展規劃概念策劃》結題論證研討會,2月25-26日,寧波鄞州區政府。
9、應邀溫州市文聯民協做學術講座:當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3月15日溫州。
2007年:
1、2007年8月21-24日,上海市文廣局、浙江省文化廳、江蘇省文化廳共同主辦的“長三角公共文化論壇”會議,作為特邀嘉賓作了題為《長三角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協調聯動共同發展》的報告。
2、 參加了2007年6月文化部主辦的“第二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蘇州論壇”,發表了題為《設立春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生態區的思考——以2006年周莊年俗生態區策劃構思為例》的論文,論文2007年12月文化部《中國非物質文化》刊出;
3、2007年8月15日-17日,參加全國儺戲學術討論會,發表《初議古儺和旅遊文化產業》論文。
4、2007年7月,參加由上海市宣傳部主辦的“上海民博會”,作了題為《中國元素的選擇、組合和重構》報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