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再華,四川人,成都再華教育機構創辦人,西南師範大學社會心理學學士。全國資深演講家,教育成功學《成功的起跑線》作者。演講1300餘場,聽眾達200萬,現為多家集團公司高級顧問。主要著作:《成功的起跑線》、《快樂學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再華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浙江平陽
- 出生日期:1904
- 逝世日期: 1935年1月24日
- 職業:教育家 革命家
- 畢業院校:上海自治學院
- 主要成就:成立了廣州“爭取言論自由大同盟”,推動廣州的革命文藝運動
- 代表作品:《一般文藝》、《新文藝評論》
生平,革命家,就義,
生平
陳再華(1904—1935年1月24日),男,漢族,浙江平陽人。1919年,就讀於平陽縣學堂,1920年,轉入溫州藝文中學。後考入天津南開大學後,因對當時教育制度不滿,僅讀一學期,轉入上海自治學院學習社會學。他學習勤奮刻苦,對哲學、政治學感興趣,並開始研讀馬克思主義著作。
革命家
矢志要做一個革命的實行家,因為參加學潮,1926年遭校方開除。1927年,又入上海光華大學學習。1929年赴廣州,任培正中學教師。在教學中,結合中國近代歷史啟迪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組織“培正文藝研究社”,出版《培正文藝》雜誌。活動逐步擴展到校外後,先後組織了“一般文藝社”、“新文藝評論社”和“新興文藝社”,出版《一般文藝》、《新文藝評論》和《新興文藝》雜誌。並聯合這些秘密團體,成立了廣州“爭取言論自由大同盟”,推動廣州的革命文藝運動。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幫助中山大學成立了“左翼劇聯廣州分盟”和秘密的“蘇維埃之友會”,開展抗日宣傳和為江西中央蘇區募捐的活動。並創作了風靡南方各地的《奮起救國》歌詞,鼓動人民團結一心,奮起抗日。1933年,為了把廣州和香港等地自發組織的進步團體置於中國共產黨統一領導之下,他聯絡文化界進步人士,起草了關於廣州和香港的文化運動和各團體組織的情況報告,赴上海,向中共黨組織和“左聯”要求“組織兩地所有進步的文化工作者推進文化運動”。中共中央特科得悉情況後,吸收他為直接領導的中國共產黨黨員,參加中央特科工作。回廣州後,他在香港建立秘密通訊聯絡點,利用各種社會關係蒐集了廣東、香港一帶的軍事、政治、經濟及文化等方面的情報,對中央蘇區的反“圍剿”鬥爭起了積極作用。1934年7月,赴上海向黨組織匯報了工作。繼而重返廣州,將暴露身份的革命青年撤離廣州,自己在日益危險的處境下堅持鬥爭。被捕前14天,他以獻身革命的思想準備,寫下一首《獻給母親》的長詩,告慰母親:“為著絕對的多數,為著自己的子孫”,已經“堅強地組織起來,眾人的血是流不盡的”,兒子要為革命“永遠地前行”。11月26日,遭國民黨反動派逮捕,關押在廣州警察局獄中。敵人施行酷刑逼供,戴上鐐銬,拔光了他雙手的指甲,他始終不肯吐露真情,引誘他“悔過”,他義正詞嚴地回答:“我的行為光明正大,沒有什麼需要悔改的”。
就義
1935年1月24日,被殺害於廣州黃花崗。遺體由生前好友運回故里安葬。犧牲後,家鄉人民收集他一部分著作、譯作和書札,出版了10餘萬字的《再華文拾》,以資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