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先澤兒科·50年臨證心得

陳先澤兒科·50年臨證心得

本書主要介紹廣東省名中醫陳先澤先生五實十年的兒科。所輯內容有陳先澤先生對小兒生理病理的獨到認識:有臨床閱歷有驗之治例,附以誤診作教訓,案前簡述證因梗概,案末酌加按語及藥物釋義:有運用幾十年屢試屢效的自擬驗方,有習用常用的中藥套用經驗,頗多獨到發揮。本書所述內容多以驗案、醫話、醫論為載體,詳略得當,內容實用,資鑒性強,適合各級中醫業者閱讀參考。

基本介紹

  • 書名:陳先澤兒科·50年臨證心得
  • 類型:醫學
  • 出版日期:2014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9172827, 7509172829
  • 作者:陳先澤 陳越
  • 出版社:人民軍醫出版社
  • 頁數:186頁
  • 開本:16
  • 品牌:人民軍醫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陳先澤兒科·50年臨證心得》所述內容多以驗案、醫話、醫論為載體,詳略得當,內容實用,資鑒性強,適合各級中醫業者閱讀參考。

作者簡介

陳先澤,男,1941年出生,廣東省潮安縣人。1963年畢業於廣東省潮安衛生學校中醫斑,後師從於潮州名老中醫、兒科世家許小士醫師,並先後3次赴廣州中醫學院進修。從事兒科臨床50年。前任潮州市中醫醫院兒科主任醫師,現為廣東省第二批名中醫師,兼任廣州中醫藥大學兼職教授,廣東省中醫藥學會兒科弩業委員會委員,潮州市中醫藥學會理事。在臨床中對中醫兒科常見病、多發病和疑難危重病的診治積累了豐富經驗。撰著《許小士兒科臨床經驗選》,在中醫期刊正式發表論文20餘篇,在全國性及省級學術會議交流論文30餘篇。

圖書目錄

第1章中醫兒科理論心悟
一、中醫對小兒生理病理特點的認識1
(一)正常小兒生理指征的順口訣1
(二)中醫對小兒生理特點的認識2
(三)中醫對小兒病理特點的認識4
二、小兒患病容易康復的有利因素6
三、觀形體察聲色以辨未病先兆7
第2章中醫兒科治則治法心悟
一、“輕可去實”在兒科臨床上的套用12
(一)“輕可去實”的臨床意義12
(二)“輕可去實”在兒科臨床上的套用12
(三)臨證套用舉隅14
二、“驚者平之”及在兒科的臨床套用15
(一)中醫歷代對“驚者平之”的認識16
(二)“驚者平之”在兒科的臨床套用16
(三)臨證套用舉隅17
三、從治小便不利談標本同治在兒科的運用23
(一)飲料、尿頻綜合徵23
(二)驗案舉例23
(三)套用體會25
四、試論表里雙解25
(一)引繹古方話“表里雙解”26
(二)立論兒科談表里雙解26
(三)臨床體會弘表里雙解27
五、“逆水挽舟法”在兒科的套用體會28
(一)逆水挽舟,在於祛邪28
(二)逆水挽舟,務顧脾胃30
(三)逆水挽舟,中病即止31
六、調理脾胃對小兒虛證的治療探討32
(一)虛證不離脾胃32
(二)調理脾胃的治療套用33
七、祛痰法在兒科的套用體會33
(一)試論祛痰法在兒科的運用34
(二)治療小兒痰證的臨床體會35
第3章兒科方藥套用心悟
一、對小兒病症有特效的單味中草藥37
(一)蟬蛻為兒科聖藥37
(二)重用仙鶴草治療內耳性眩暈37
(三)白頭翁助治胎黃38
(四)桑(柿)寄生治療血小板減少症有奇效39
(五)麻黃在兒科的套用39
(六)青黛治腮腺炎、B型肝炎有效41
(七)豨薟草的妙用42
(八)鹿銜草治療神經性尿頻43
(九)薁在兒科的套用44
(十)鼠乳根功能散結、專治淋巴結腫大45
二、兒科自擬效驗方45
(一)桑蟬疏風湯45
(二)蟬防鉤藤湯46
(三)鉤平湯46
(四)和中丸47
(五)星白赤豆湯(即紅腳蘭赤豆湯)47
(六)小兒葛根合劑48
(七)二黃通溲湯49
(八)鹿銜五苓湯49
(九)雙解降熱散50
(十)清暑溫下湯50
三、臨床方藥套用51
第4章小兒常見疾病診治經驗
一、小兒發熱57
二、感冒67
三、咳嗽69
四、哮喘75
五、乳蛾80
六、驚風83
七、證86
八、嘔吐88
九、泄瀉(腹瀉)90
十、痢疾96
十一、疳證98
十二、癃證100
十三、水腫102
十四、黃疸(胎黃)104
十五、疰夏108
十六、腹痛(附:腸結)112
十七、疝氣118
十八、淋證121
第5章臨證治驗案例
第6章醫論醫話
一、學好經典是中醫兒科臨證的基石141
(一)《傷寒論》對中醫兒科的指導意義141
(二)淺談“陽明居中主土,萬物所歸,無所復傳”在中醫兒科臨床的
套用145
二、讀專著可開拓兒科臨證的思維147
(一)《幼幼新書》讀後芻言147
(二)讀“苦辛開降在兒科臨床的套用”一文有感153
(三)讀《兒科門徑秘訣》序緬懷嶺東兒科名醫許小士155
(四)略談暑病在兒科臨床的套用體會158
三、兒科門徑臨床匯講167
(一)談兒科的特點167
(二)六腑“以通為用、以降為順”在兒科臨床的套用172
四、兒科臨證心悟174
(一)漫說小方脈的臨證感悟174
(二)芻談應對兒科常見病證變異的思路178
(三)淺談中醫兒科臨床帶教的體會181
後記184

序言

自有龍的傳人始,其抗爭於病之歷史興。上古有神農、黃帝咨問岐伯、伯高、少俞,中古有俞跗、醫緩、扁鵲、醫和、倉公、淳于意、華佗、張仲景……名醫輩出,開醫道之先河,載入史冊,龍的傳人銘記於心。
人是生存於天地間的萬靈之物,古之醫道比擬“人是一個小天地”,那么“疾病”好比天地間的“氣象”千變萬化、無處不到;為醫者應有“靈活”的頭腦,隨機應變,對“疾病”尋根溯源,探究原委,隨時隨地應對千變萬化的病變,儘可能減輕病人的痛苦。所以醫者應做到“不刻板”,不能有絲毫的“想當然”,這樣才可以為稱職之“醫”。小兒醫謂之“啞科”,醫者尤其要專心於業,兒科醫聖錢仲陽乃為楷模哉。
顧往昔,轉瞬間,自業就之後,可在“處方”簽上有效力而具沉重責任的名字,至今恰已五十載有餘。醫療活動與人群直接相關,無論貧富、妍媸、智愚皆可求之於醫;可接觸到輕如常人,或病重難堪、奄奄一息的病者;對方可能彬彬有禮,也可能講話不恭、無奈;有的待兒溺愛有加,如“小皇帝”般地寵愛……各自有異,千姿百態。為醫者惟以“惻隱、普救含靈”之心度量。余在這半個世紀業小方脈中不斷成長、逐步成熟,惟以救死扶傷為務而然。
余在半個世紀的醫療實踐中深深體會了唐·孫思邈的為醫準則:“行方、智圓、膽大、心細”。就是說:為醫者應具備傳統的、完美的醫療德行,要有良好的學風和學識、優秀的智慧,以及敏銳的臨機應變能力,這就是“行方”的涵義。在臨床實踐中逐步認識了“人”是一個小天地,循環無端,千變萬化,而影響人體健康的主要是“病”,致病之因有多端,可因人、地、時之異而變,對於治病要圓機活法,手段應當遵古而不泥古,才不致陷於刻舟求劍,這就是“智圓”的內涵。臨證既要大膽地披荊斬棘,如快刀斬亂麻,但也要處處小心留意、沉著謹慎,周全無間,這樣才能事半功倍,才不會為人生留下遺憾,這就是“膽大、心細”的實質。
俗云:“七老八大”,其涵義甚多。其中之一是人生的知識結構、積累和經歷已趨成熟而定位下來。“耄期倦而不勤”,但須將已走過的路和經歷做系統性回顧、知識性整理,方能有益於自己,也利於警示後人。點點螢光亦有其用,雖渺小但可點綴夜色。本書是專業性回顧和醫療經歷的盤點,雖僅是小兒普通之病,但均為閱歷有驗之案。為醫者,小心察其脈息,留意考其始末。門徑者,基礎也。心悟意會,先師家傳的《門徑秘訣》曰:“使由此學問曰‘進’,升堂以至入室,孰非此門徑為之基礎哉。”吾儕位處基層,學識膚淺,既無實驗室,又沒有高尖技術,更談不上寫得出好的醫學文章,所述“兒科臨證心得”就是一般化的臨床病例而已,雖文如“雞肋”,若位在荒漠之地尚且可以啖出點滋味。
醫能治人之病,局限其圍;書能益人之知,難計其限。本此一念以奮發吾志,加以努力,與兒協力整理成冊,付梓刊行,祈望為之啟迪,也作為懸壺濟世50年以來完成的人生作業,冀以拋磚引玉,愚之心然矣。也嚮往昔在山村里教書育人的啟蒙老師們致以崇高敬意!更藉此向引我入醫學之門的老師和同道們深表謝意!以為回報感恩之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