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元光祖祠
- 外文名:Chen Yuanguang's Ancestral Shrine
- 地點:河南省固始縣陳集鄉陳集村
- 又名:將軍祠
- 建造者:唐代大將陳元光後裔
建築介紹,祠堂結構,歷史人物,人物生平,修繕,
建築介紹
陳元光主祠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編號:Ⅲ-358),清代祠堂古建築。位於河南省固始縣陳集鄉陳集村。又名將軍祠。唐代大將陳元光後裔所建。清嘉慶年間(1796-1820年)重修。現存正殿五間,大式硬山灰瓦頂。
祠堂結構
殿內支柱,有廂房等建築十四間,硬山灰瓦頂,保存較完好。將軍飼面向清光峰,占地5081平方米,
原房近百間,現有房間31間,房屋面積740平方米。門前一泓碧水稱“月牙塘”,建築總體為四合大院,分門樓,左右耳放房,後堂,左右廂房,配房。整一個建築為硬山式磚木結構,石基,石柱,青轉灰瓦,堂室含廊,木框架結構。將軍飼建築布局嚴謹,中軸線主體建築突出,結構完整,注重細節,室內外均為石竹柱下部石獅,石象做工細緻,形象精美,具有較強的地方色彩,是一組有教育歷史,藝術價值的建築群體。柱下部石獅,石象做工細緻,形象精美,具有較強的地方色彩,是一組有教育歷史,藝術價值的建築群體。
歷史人物
陳元光(657-711年),字廷炬,號龍湖,祖籍河南固始縣陳集鄉陳集村;自幼聰穎好學,又喜騎射,
及長通儒術,精韜略,文武雙全。總章二年(669年),隨其父歸德將軍陳政率中原子弟兵先後入閩平亂。不久,陳元光祖母魏敬又率援軍至閩。陳政逝後,陳元光襲父職,繼以功授嶺南行軍總管,於相繼平定閩粵三十六寨峒之後,拓土開疆,創立漳州,為首任漳州刺史。在開漳治漳期間,陳元光屯兵閩南四境,且戰且耕,融合漢蠻民族,施行“唐化”教育,傳播中原文化,興學辦校,獎農助耕,惠工通商,使處於閩粵間的這一千古蠻荒之地走向長治久安和初步的繁榮發展,並與中原地區形成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上的統一,成為“扼閩粵之吭,開千百世衣冠文物”(《漳州府志》)的八閩名邦之一。景雲二年(711年),陳元光以身殉職。爾後,其子陳珦、孫陳酆、曾孫陳謨相繼擔任漳州刺史,祖孫六代承先啟後開漳治漳計150年,深受百姓愛戴。陳元光為開發漳州,維護大唐皇圖一統,建功於國,造福於民,受到歷代朝廷的褒封和人民百姓的尊崇,被奉為“開漳聖王”
隨後,記者一行又來到位於安山浮光頂峰“奶奶廟”。這裡祭祀著魏敬夫人,魏敬字玉珏,世稱魏媽媽,號雲霄,為開唐女將。相傳她在安山一帶嚴懲盜匪,整治惡僧,救助貧民,深得當地民眾的尊敬和愛戴。在戌閩開漳的偉大事業中,她曾代子領兵,遠征閩南,輔佐兒孫操理政務,為平定叛亂、推章建制立下了不朽功績。為了追紀功德,唐廷加封魏敬夫人為“昌文弘武茂德慈祥雲霄娘娘”。
人物生平
戎馬一生難忘“固始秀民鄉”
陳集鎮副鎮長李紅寶介紹說,將軍祠為陳元光嫡孫陳酆於唐天寶年間由漳州回故鄉所建,現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清代經過整修,大殿的石質廊柱及其下獅子底座等應為沿用舊基,年代很早。
“。第宅參文武,姻連半帝王。珠樓簾結綺,花苑水流香……”戎馬一生的陳元光心中也有一片柔情,這首《故國山川寫景》與如今故鄉之景頗為應照。浮光峰是固始縣安山的主峰,天晴時,在將軍祠就能遙望。
固始縣根親文化協會副會長張立先生老家就在浮光峰下,“小時候,遠近居民都是靠觀察浮光峰來判斷雨晴。峰頂有烏雲並且往西走,我們就會說,大山放雲了,馬上要下雨;雲往東走則叫收雲,代表雨要停”。這種奇特的現象,也被列入“固始八景”,為“大山雨信”。陳元光幼時當也常目睹此景,但征戰入閩,故國山川從此只在夢中。
而陳家留在家鄉的傳說,更具傳奇色彩的要數陳元光的祖母魏敬夫人。浮光峰上有座雲霄廟,便是為魏敬夫人所修,始建於唐天寶年間,幾經廢興。魏敬夫人喜兵法戰陣騎射之術,丈夫陳克耕原在隋朝為官,在她勸說下率兵投奔李唐。陳政兄弟三人跑到福建平叛後,魏敬夫人也坐不住了,舉家南下,以70多歲高齡指揮作戰。今天固始縣博物館內,還辟有“魏氏夫人出征”展欄。有說,佘太君的原型就是她。
公元711年十一月,潮州一帶流寇又起,陳元光率輕騎出擊,被敵將藍奉高所傷,以身殉職。但陳元光的影響在後世卻越來越大,當朝和後世朝廷對其多有旌表,其中,以宋代追封的“開漳聖王”影響最廣。
修繕
保護性修繕"開漳聖王"陳元光祖祠
河南省固始縣為迎接中國僑聯、河南省政協舉辦的首屆“2009中國固始根親文化節”到來,正在對“開漳聖王”陳元光祖祠進行保護修繕。陳光元祖祠位於河南省固始縣陳集鄉,始建於盛唐,重修於明清,現存房屋31間,是一組典型的明清豫南民居建築群體,又是獨一無二、沒有爭議的“開漳聖王”陳元光祖祠,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價值。是國務院公布的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