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歷
成就榮譽
重要事跡
藝術資訊
丹青悟真趣 造化妙天成——訪美術學院陳健老師
立足高點 取精用弘
陳健老師幼承家學淵源,在藝術道路上先後得到王小古、魏啟後、郭志光、方增先、盧坤峰、章祖安、王冬齡、陳振濂等先生指授,對書畫傳統有著深刻理解與精準把握。他認為,學習書畫要取法乎上還需行遠自邇,切忌好高騖遠不切實際。這一方面需要提高眼界認識並且心手相師,學古不泥更不被一家風格所囿;另一方面多與名家大師神交,既廣涉博取更能取其精華而化為己用,以形成自己的繪畫風格而不至邯鄲學步,只有這樣才能在藝術道路上得到真正的發展。
具體到書畫的學習如何有高起點、博涉獵、精取法時,陳老師以寫意花鳥畫為例,告訴筆者要先學習吳昌碩、齊白石等人的作品,這種“一超直入如來境”的做法不僅能學習到大家的筆墨技巧,同時也能學習到他們在物象造型和章法構圖乃至意境傳達等方面的匠心獨運,這可謂之“高起點”。而後上溯源頭下尋支流,縱向橫向比較研究,同時還要在姊妹藝術中吸收營養,這可謂之“博涉獵”。最後選取最適合自己的一種表現風格去深入研究,用“拿來主義”的態度去豐富壯大它,同時還要在自然造化與社會生活中學習感悟,這可謂之“精取法”。如此則必有所成。
陳老師自己也正是這樣做的,他秉承追求高格調、高品位藝術創作的理念,力求傳統文人氣息與時代精神的巧妙結合,從而取得了諸多令人驕傲的成績。
寫悟天趣 匠心獨運
陳健老師在長期潛心花鳥畫、山水畫、人物畫以及書法篆刻的研究創作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詩、書、畫、印有機結合,彰顯渾穆自然、妙趣天成的藝術創作理念,通過看似信手而為實則匠心獨運的表現,營造出了一種既從容散淡又灑脫超逸的藝術境界。陳老師說他在讀書繪畫之餘最大的愛好就是遊歷採風,大江南北、黃河兩岸、太行山脈無不留下他的足跡。在融入自然的過程中,領悟大山大川的磅礴氣勢,感受幽廊曲徑的靈雅秀韻,觀察花鳥魚蟲的勃勃生機,體味各具特色的風土人情。陳老師說古人修身注重“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其實就是通過增益學養、閱歷、見識使自己世事洞明,胸懷開闊,境界提升。古人說“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這一切都在陳老師創作時與他對藝術的理解相融合,最終產生了一幅幅令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的畫作。
1999年陳健老師在山東工藝美術學院成功舉辦“道法自然——陳健中國畫作品展”,得到了書畫界專家、前輩和各界人士的充分肯定。魏啟後先生觀其畫作後給予高度評價,欣然為之題詞“寫悟天趣,超乎自然”。陳健老師獲得“山東省政府泰山文藝獎”、“山東省五一文化獎”、“山東省美術創作獎”、“山東省藝術院校美術大賽國畫、書法雙金獎”、“濟南市政府泉城文藝獎”、“濟南市書法創作先進個人”以及省市各級金、銀、銅獎多項。繪畫作品入展“2010全國第二屆山水畫雙年展”、“2011輝煌浦東——全國中國畫展”、“2012首屆公望富春——中國山水畫作品展”、“第十一屆全國美展山東作品展”、“齊魯頌‘三個一百’美術創作工程——百處山東重要名勝古蹟作品展”、“齊魯頌——山東中國山水畫晉京展”、“迎十藝節——山東省美術大展”、“山東省首屆花鳥畫大展”、“當代國畫名家邀請展”、“濟南重大題材美術創作工程”等,這一系列的成績無不證明著陳健老師的實力。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筆者認為,驕人成績的取得與陳健老師平時的勤奮努力、積累感悟是分不開的。那些日常隨手勾勒的線條正是他創作靈感的源泉,那些他人司空見慣的風景正是他筆下神韻獨具的錦繡河山。
結合實際 因材施教
在教學方面,陳健老師是美術學院廣大教師的縮影,用“勤勤懇懇、踏踏實實”八個字形容是非常恰當的。
當我們的話題談及教學時,陳老師頓時變得興奮起來。他告訴筆者,教學對於他來說已經不是單純的義務與責任了,他對教學充滿了熱情,不僅僅在課上,甚至在課餘時間,陳健老師也為學校的退休教師進行半義務的教學。
“美術學院的成績能達到現在的高度,陳健老師功不可沒。陳老師是美術學院成立以來任教時間最長的兩位老師之一,在他的帶領下美術學院先後走出了多名成績斐然的優秀學生。”我校美術學院退休教師李向耀這樣評價陳健老師。李向耀老師是陳老師在為學校退休老師教授書法美術的老年課堂上的學生。在老年課堂上,陳健老師不厭其煩地為學生們解說繪畫技巧,直到他們掌握為止。李向耀老師對陳老師的耐心認真印象十分深刻,他說:“我們老年學生記性不好,經常忘記課堂上的知識,陳老師一遍一遍地為我們做示範,手把手地指導我們直到學會!”陳老師不僅繪畫功底深厚,書法亦是造詣非凡,在他的帶領下李向耀老師等一批“學生”先後在校內外舉辦畫展,贏得校內外書畫愛好者的認可。李向耀老師還帶領筆者參觀了由陳老師指導的作品,不難看出李向耀老師對陳老師的敬佩。深厚的藝術功底,與學生相處關係融洽,再加上耐心、認真、平易近人的品性,陳老師贏得了學院所有師生的尊重。
在學校任教期間,陳老師發現美術學院的學生整體品行都很好,更具有很強的專業造型能力,但在中國畫的學習中一個普遍性的問題是:欠缺筆墨上的功夫素養,面對水墨易滲的生宣紙常常因顧此失彼而束手無策。說到這裡他還特意舉出了齊白石的《他日相呼》、潘天壽的《靈岩澗一角》等作品,“這些畫無論從哪個角度講都是追求嚴謹作品的代表,但造型方面毫不刻意,原因就是他們已經熟練到不僅不會擔心筆墨破壞造型,甚至還會利用偶然的筆墨生髮出更好的意外效果,這是十分值得我們學習和研究的。”他這樣告訴筆者,在教學過程中他強調學生對筆墨的訓練,筆墨與造型兩者互為依託皆不可輕,用筆墨塑造形象的同時仍然要注重筆墨自身的審美價值體現,從而達到形神兼備。
值得一提的是,陳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一直強調學生不要學習自己的表面畫法,他堅持通過課堂的教學使學生思路開拓、眼界提升,從而讓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繪畫定位與藝術風格。在此基礎上根據每個同學的特點有針對性的具體輔導。“隨心所欲而不逾矩”是陳老師在藝術表現上的追求,他要求學生用“心”作畫讓感情自然而然地流露。不論是畫工筆,水墨還是重彩,從自身出發,把自己的能力發揮到極致,當你每一門課、每一幅畫都以這種狀態完成時,你的能力就已經得到了提高。
提起陳老師,他的學生無不對其稱讚不已,“陳老師為人非常親和,上課時他對於繪畫的那股熱情總是能帶動我們全身心地投入到水墨世界中去。”他的學生說道。在十多年的教學過程中,湧現出很多優秀的學生。2011年10月,陳老師所帶的學生周海廷、張彬、尹曉堯成功舉辦了“心香一瓣”三人中國畫作品展。陳老師告訴筆者,他們幾個起初成績並不是很好,在大二分專業前依然沒有探到藝術門徑,當時他們對陳老師提出的意見與建議很是不服,但在陳老師教學思路的導引和言行示範的影響下,他們逐漸認識到了當初陳老師建議的正確性,經過老師的指導和自己的努力,在畢業前他們的專業成績位居全班前三位。陳老師在這些年裡還指導學生獲得過教育廳、文化廳等各類展賽金銀銅獎若干,被評為“優秀指導教師”。十月初,他又指導學生周海廷獲得“迎十藝節——山東省首屆美術作品展”優秀獎(三年一屆政府展)。
在採訪結束時陳健老師用王安石的一句話與我們共勉: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無論今後的教學與創作道路會是如何,他都會以飽滿的熱情去努力,去前行,在創作上積極進取,在教學上孜孜不倦。這,便是師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