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佳貴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四川省岳池縣
- 出生日期:1944.10
- 逝世日期:2013.02.02
- 職業:經濟學家
- 畢業院校:中國社會科學院
- 信仰:共產主義
- 主要成就:有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
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 代表作品:《企業學》《現代大中型企業的經營與發展》《陳佳貴經濟文選》等
個人經歷,主要成就,個人著作,主持課題,開拓出版事業,指導研究生,研究成果,學術思想,個人榮譽,個人觀點,學術兼職,主要論著,著作介紹,
個人經歷
1944年10月,出生於四川省岳池縣一個普通農民家庭。
1964年9月,考入中國人民大學計畫統計系。
1969年9月參加工作。
1969年至1970年,在北京東方紅煉油廠勞動鍛鍊。
1970年9月至1978年10月,被分配到甘肅省農宣隊平涼分隊、甘肅棉紡織廠工作(1970年至1971年,在甘肅省農宣隊平涼分隊工作,任組長;1971年至1978年,在甘肅棉紡織廠工作,任計畫員、生產計畫科副科長、科長)。
1973 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78年 9月,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現實經濟系,攻讀經濟學碩士學位。
1981年8月研究生畢業後,一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工作。
1984年10月至1988年7月,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工業經濟系在職攻讀經濟學博士學位(其間:1986年至1987年,在香港中文大學作訪問學者),先後任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工業管理研究室副主任、工業經濟研究所工業體制管理研究室主任、工業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兼機關黨委書記(其間:1988年至1990年,任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機關黨委書記兼研究室主任;1990年至1991年,任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機關黨委書記、副所長。1991年至1992年,在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經濟學院進修)。
1993年8月,被評為研究員,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1993年10月,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黨委書記兼副所長。
1995年8月,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黨委書記兼所長。
1996年10月,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
1998年9月至2009年7月,任中國社會科學院黨組成員、副院長。
2006年,當選為中國社會科學院首批學部委員,並任學部主席團成員,經濟學部主任。
2008年1月至2011年7月,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主席團代主席。
2013年2月2日8時49分,在北京逝世,享年69歲。2013年2月6日上午9時,陳佳貴同志遺體告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舉行。
主要成就
個人著作
陳佳貴在企業管理、產業經濟、巨觀經濟、區域經濟等多個研究領域都有建樹,獨立和合作出版著作20餘部、發表論文300多篇,總字數400餘萬字。代表作包括《企業學》(1988)、《現代大中型企業的經營與發展》(1996)、《現代企業管理理論與實踐的新發展》(1998)、《中國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2000)、《中國工業現代化問題研究》(2004)、《中國工業化進程報告》(2007)、《中國工業化報告》(2009)、《陳佳貴經濟文選》(2010)、《工業大國國情與工業強國戰略》(2012)、《巨觀調控、經濟發展與深化改革》(2013)等。其中,《現代大中型企業的經營與發展》獲第六屆“五個一工程獎”,《論企業對市場的適應性》獲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一屆優秀論文獎”,《市場經濟與現代企業制度》被《經濟日報》評為1994年“優秀經濟讀物”,論文多次獲“孫冶方經濟科學獎”,論文和專著多次獲得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成果獎。
主持課題
陳佳貴曾主持和參與多項重大理論和現實課題,包括 “首都鋼鐵公司利潤遞增包乾方案” (1982)、“重慶市綜合改革試點方案”(1983)、“杭州萬向節企業集團股份制改造工程”(1989)、“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問題研究”(1999)、“中國工業現代化問題研究”(2003)、“工業化、信息化與工業現代化關係研究”(2005)、“中國經濟重大問題跟蹤研究”(2007)、“科學發展觀問題研究”(2007)、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歷史經驗研究”(2008)、“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研究”(2012)等。其中,一些課題成果直接向中央政治局匯報,對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實踐發揮了指導意義。
開拓出版事業
陳佳貴一生中開拓了多項學術出版事業。在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領導期間,提出工業經濟研究所科研、諮詢、出版、培訓“四位一體”戰略,促進了工業經濟研究所的發展。1996年,陳佳貴組織工業經濟研究所人員編寫了中國第一本工業發展報告——《中國工業發展報告》;在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和經濟學部主任期間,推動了英文刊物《中國經濟學人》的創辦和發展,主編了《經濟藍皮書》《工業化藍皮書》《企業社會責任藍皮書》《中國經濟學年鑑》和《中國經濟研究報告》等連續學術出版物,以及“中國經濟國情調研叢書”、“中國經濟改革開放30年研究叢書”,在國內經濟學界影響巨大。
指導研究生
研究成果
陳佳貴對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中重大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研究成果內容有理論研究、問題研究和對策研究三方面。
理論研究
在理論研究方面的主要特點是,“不斷探索企業成長、產業演進和經濟發展的規律”。199年,提出企業生命周期理論。2000年後,進一步研究了工業現代化理論和工業化理論,提出了評價工業現代化水平和工業化水平的指標體系和方法。
問題研究
在問題研究方面的重點是,“系統分析我國經濟改革、管理與發展的關係問題”。針對中國企業和整個經濟改革、管理與發展中面臨的新問題,發表了大量研究成果,特別是對於如何正確處理經濟改革、管理與發展的關係問題,提出了不少見解。前期關注企業層次的改革、管理和發展的關係問題,後期拓展到產業和整個巨觀經濟層次的改革、管理和發展問題。
對策研究
有關對策研究方面的核心是,“積極研究適合我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經濟現代化戰略”。圍繞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經濟現代化戰略,陳佳貴展開有關政策建議研究。1993年,概括地勾勒出中國建立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模式。2005年,提出中國的基本經濟國情已經從農業經濟大國轉向工業經濟大國的基本觀點,並進一步提出基於這種國情判斷的經濟現代化戰略。2012年,提出如何建立成熟的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建議。
學術思想
陳佳貴主要學術觀點,包括以下8個方面。
1.國有企業改革方面。發表了大量研究成果,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觀點和政策建議。1982年發表《論企業對市場的適應性》一文,最早提出要取消國家對企業下達指令性計畫,強調企業的日常活動要通過充分運用市場機制來調節,而企業一定要樹立經營思想,按照市場進行生產經營,企業要具有總的戰略觀念,還要有具體的用戶觀念、質量觀念、服務觀念、價值觀念、競爭觀念、創新觀念和時間觀念;1995年,在《人民日報》發表文章,提出正確處理企業改革、管理與發展的關係。該文從概念和理論上澄清了三者之間的關係,認為如何處理好這三者之間的關係,不僅是企業領導者面臨的嚴峻問題,也是政府經濟管理部門面臨的嚴峻問題;2000年,提出國有企業資產要實行政府分級所有的管理體制,認為將公有財產落實到一級政府所有實行市場經濟國家和地區普遍採用的一種公共財產管理體制,實行政府分級所有,有利於國有企業股權多元化,有利於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2.企業管理和企業發展方面。提出企業生命周期,並對大型企業的經營與發展、中國外向型企業集團的發展、企業管理理論的新進展進行了深入系統的研究。在《中國工業經濟叢刊》1988年第2期上發表《關於企業生命周期的探討》一文。提出企業與許多有機體一樣,存在一個從誕生到死亡的時間過程,這就是企業生命周期。而所謂的企業生命周期理論就是揭示企業生命周期規律的理論,嚴格地說,就是有關企業組織的生命周期中各個階段本質特徵的理論分析和歸納概括。陳佳貴進一步將企業生命周期劃分為孕育期、求生存期、高速發展期、成熟期、衰退期和蛻變期六個階段。陳佳貴提出的企業生命周期理論比美國管理學家伊查克·艾迪思博士提出的企業壽命周期理論還要早一年,艾迪思的《企業生命周期理論》的英文第一版是在1989年出版的。
1998年,陳佳貴等同志編著出版了《企業管理理論與實踐的新進展》,這是國內最早對學習型組織、企業流程再造等國外新管理理論進行了系統研究的專著。
3.經濟體制改革方面。陳佳貴是中國較早地系統研究市場經濟體制的學者之一。在1993年《論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目標模式》一文中,描述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模式和框架。提出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模式的基本輪廓是:企業成為獨立的商品者,並形成合理的企業組織結構;有一個完整的高效的市場體系,市場機制能充分發揮作用;政府對經濟保持強有力的調控手段,能對經濟進行有效的調節。2012年,在《建立成熟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研究》一書中提出,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基本實現了由傳統計畫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大轉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礎得到確立。但一些深層的體制性障礙依然存在,未來十年中國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任務將進入建設“成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新階段,在成熟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成以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仍然還有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成熟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能夠自我調整、自我完善和自我演進的經濟制度。其標誌主要體現在如下七個方面: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定型,微觀基礎充滿活力;現代市場體系形成,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充分發揮;具有完備的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法律體系,以法治為基礎的市場經濟制度形成;政府與市場的邊界清晰,服務型政府形成;利益分配格局和社會福利制度充分體現社會公平和正義;建成和諧的公民社會;改革和開放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新格局形成。
4.中國經濟國情方面。2005年,陳佳貴等在《工業發展、國情變化與經濟現代化戰略——中國成為工業大國國情分析》一文中,提出中國基本經濟國情已發生重大變化的判斷。長期以來,中國一直被認為是一個農業經濟大國,中國基本經濟國情是一個農業大國已成為人們的常識。但是,在經過改革開放20餘年高速工業化進程後,到20世紀末21世紀初,根據三次產業比例、工業生產能力、外貿結構、財政收入結構等各方面指標的變化情況,陳佳貴認為,中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工業經濟大國,中國的基本經濟國情已從農業大國轉為工業大國。也就是中國的國情可以概括為“中國是農民大國,不是農業大國;是工業大國,不是工業強國”。對國情的判斷是一個國家現代化戰略的前提,“中國經驗”的思想精髓是按照自己的國情,走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迄今為止的中國現代化進程和實踐表明,對國情的科學認識與把握是中國成功的基礎與前提,這裡關於國情變化的思想無疑對我國制訂未來現代化戰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012年,陳佳貴等同志出版專著《工業大國國情變化與工業強國戰略》,對此觀點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和闡述。
5.我國工業化進程方面。2006年,陳佳貴和他的研究團隊經過構造科學的指標體系和評價方法,給出了中國工業化進入工業化中期後半階段的結論,這在社會上產生了很大影響。根據他們的研究,他們具體選擇人均GDP、一二三產業產值比、製造業增加值占總商品生產部門增加值的比重、人口城市化率、第一產業就業占比為基本指標,然後將工業化過程大體分為工業化初期、中期和後期,再結合相關理論研究和國際經驗估計確定了工業化不同階段的標誌值,在此基礎上構造了反映工業化水平的綜合指數。計算結果表明,2005年中國工業化水平綜合指數達到50,進入工業化中期的後半階段。這被認為是國內有關工業化水平計算的最為權威的觀點。他們不僅計算出全國的工業化水平綜合指數,還具體計算出中國31個省級區域的工業化綜合水平指數,揭示了各個地區的工業化進程,首次全面地展示了中國各個省級區域工業化水平的巨大差異。2012年,陳佳貴的研究團隊又對2010年的中國工業化進程進行評價,評價結果表明,進入“十二五”後中國步入了工業化後期,這是關於中國工業化進程的最新的重大判斷。
6.工業現代化方面。2004年,陳佳貴和他的研究團隊在深入研究工業現代化理論和國際經驗的基礎,構造了工業現代化水平指數,全面分析衡量了中國工業的現代化水平,這項研究在國內具有開拓性,首次科學回答了中國是否已經實現了工業現代化這個問題。他們的計算表明,2004年中國工業現代化水平綜合指數為36.7,這意味著中國工業現代化的整體水平已超過國際上最先進水平的三分之一,或者可以認為,中國的工業現代化的進程已超過了三分之一的歷程。中國工業現代化水平低於工業化水平的情況,也驗證了中國是工業大國、但不是工業強國的基本國情,這決定了中國未來經濟現代化戰略的核心是提高中國工業現代化水平,促進中國從工業大國向工業強國的轉變。2009年,他們還具體對15個重點工業行業的現代化水平進行了評價。
7.巨觀經濟調控方面。圍繞中國經濟調控問題,陳佳貴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政策建議,特別是關於中國經濟成長、結構調整、控制物價之間的關係如何平衡方面的內容。2004年,陳佳貴較早地提出從2003年開始的局部經濟過熱問題,並建議控制固定資產投資、減少盲目投資重複建設和保持適度的經濟成長速度。同年,陳佳貴又提出要防止巨觀經濟不斷出現的行政性周期、規範政府投資的資金來源和投資行為等建議。陳佳貴認為,長期以來,行政性的衝動是造成我國經濟大起大落的根源,而中國出現行政性周期的根本原因是政企不分,政府職能沒有產生根本性的變化。要解決這個問題,關鍵是深化改革,要深化計畫、金融制度、投資體制和土地徵收徵用的改革。2008年後,在陳佳貴主編的定期發布的《經濟藍皮書》書中,對當時中國巨觀調控應該注意的問題都有許多很有見地的政策建議。這些內容,體現在2012年出版的《巨觀調控、經濟發展與深化改革》文集。
個人榮譽
1991年,獲得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國家教委授予“有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稱號。
1992年,獲“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
1993年,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個人觀點
全國人大常委、亞洲製造業協會會長陳佳貴教授在出席2009亞洲製造業論壇歡迎晚宴時致辭表示,預計全年GDP可以增長8.3%。陳佳貴說,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衝擊,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中國經濟總體上出現出止跌回升,企穩向好的勢頭,保增長的預期目標完全可以實現,預計全年GDP可以增長8.3%左右。
陳佳貴說,中國正處於工業化中期階段,工業特別是製造業對經濟的貢獻率越來越大,前幾年,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主要依賴工業的高速增長,2008年第四季度開始,由於國家金融危機的衝擊,中國出口大幅度下降,受衝擊最大的也是工業。為了應對這次危機,中國政府採取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制定了應對危機的一攬子計畫,以擴大內需,已經初見成效,中國經濟已經呈現出止跌回升,企穩向上的好勢頭,這也主要是依靠工業的穩步回暖。一季度中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增速只有5.1%,二季度上升到9.1%,三季度又上升到12.4%,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8.7%,與此相對應,一季度GDP的增速只有6.1%,二季度GDP就上升到7.9%,三季度達到8.9%,已經接近比較正常的增長速度。
陳佳貴強調,中國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基礎還不夠牢固,特別是在經濟成長出現快速增長的同時,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任務還十分艱巨。1010年以及今後的經濟工作,除要繼續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外,更重要的是必須處理好保增長與結構的關係,要更加注重推進結構調整,更加注重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經濟結構調整包含豐富的內容,它既包括國民收入分配結構的調整,也包括投資和消費結構的調整;既包括一、二、三產業結構的調整,也包括各產業內部結構和產業組織結構的調整;既包括區域結構的調整,也包括城鄉二元結構的調整;既包括所有制結構的調整,也包括國有經濟的戰略調整。
保增長和調結構存在著密切的關係,它們的共同目標都是為了使國民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的發展,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但是,兩者的側重點又有不同。保增長關注的是短期目標,是一種戰術性措施;調結構關注的是長期目標,是一種戰略性舉措。因此,今後我們必須處理好保增長和調結構的關係,把兩者緊密結合起來進行。既要實現保增長的預期目標,又要在保增長中促進結構調整。我們出台的巨觀經濟政策和實際工作部署,決不能為了短期的保增長而進一步惡化經濟結構,增加今後結構調整的難度。我們應當使這兩者緊密結合起來,使之相互協調,相互配合。
陳佳貴說,中國要基本實現工業化還需要10-15年時間,任務還很艱巨;中國要基本實現現代化,還需要更長的時間。
學術兼職
國家社科基金經濟理論學科評審組副組長、管理學科評審組召集人。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
中國企業管理研究會會長。
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副會長。
亞洲製造業協會會長。
多所重點大學兼職教授。
主要論著
陳佳貴:“論企業對市場的適應性”,《中國工業經濟叢刊》,1982(1)。
陳佳貴:《企業學》,重慶出版社,1988。
陳佳貴:“論發展外向型企業集團”,《中國工業經濟研究》,1990(6)。
陳佳貴:《企業機制再造與企業制度創新》,重慶出版社,1991。
陳佳貴:“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企業組織結構的調整與改革”,《經濟研究》,1993(3)。
陳佳貴:“試論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目標模式”,《中國工業經濟研究》,1993(3)。
陳佳貴:《市場經濟與企業經營》,經濟管理出版社,1993。
陳佳貴:“國有企業公司化改造:產權關係重組、政企分開和減輕企業負擔”,《中國工業經濟》,1995(1)。
陳佳貴:“關於企業生命周期與企業蛻變的探討”,《中國工業經濟研究》, 1995(11)。
陳佳貴:《現代大中型企業的經營與發展》,經濟管理出版社,1996。
陳佳貴:“對台灣公營企業民營化的考察”,《中國工業經濟研究》,1998(7)。
陳佳貴:《企業改革、管理與發展(文集)》,經濟管理出版社,1998。
陳佳貴等:《現代企業管理理論與實踐的新發展》,經濟管理出版社,1998。
陳佳貴等:《企業經濟學》,經濟管理出版社,1998。
陳佳貴等:《中國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經濟管理出版社,2000。
陳佳貴:“產權明晰與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00(12)。
陳佳貴等:《國有企業經營者的激勵與約束:理論、實證與政策》,經濟管理出版社,2001。
陳佳貴:“培育和發展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大公司和大企業集團”,《中國工業經濟》,2002(2)。
陳佳貴等:“工業現代化的標誌、衡量指標及對中國工業的初步評價”,《中國社會科學》,2003(3)。
陳佳貴等:《中國工業現代化問題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陳佳貴等:“工業發展、國情變化與經濟現代化戰略”,《中國社會科學》,2005(4)。
陳佳貴等:“中國產業集群可持續發展與公共政策選擇”,《中國工業經濟》,2005(9)。
陳佳貴:《經濟改革與發展中的若干重大問題研究(文集)》,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
陳佳貴等:“中國地區工業化進程的綜合評價和特徵分析”,《經濟研究》,2006(6)。
陳佳貴等:《中國工業化進程報告——1995~2005年31個省級區域工業化水平分析與評價》,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
陳佳貴等:《中國工業化報告——我國15個重點工業行業現代化水平的分析與評價》,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
陳佳貴等:《中國管理學60年》,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9。
陳佳貴:《中國企業的改革、管理與發展(文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
陳佳貴:《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戰略(文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
陳佳貴等:《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報告》,2009~2012,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2012。
陳佳貴等:《中國工業化與工業現代化問題研究》,經濟管理出版社,2010。
陳佳貴:《陳佳貴經濟文選》,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10。
陳佳貴等:《國際金融危機與經濟學理論反思》,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
陳佳貴:“工業化進程與財政收支結構的變化”,《中國工業經濟》,2010(3)。
陳佳貴等:《工業大國國情與工業強國戰略》,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
陳佳貴等:《中國工業化報告(1995~2010)》,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
陳佳貴等:《建立成熟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研究》,經濟管理出版社,2012。
陳佳貴:《巨觀調控、經濟發展與深化改革(文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
著作介紹
《陳佳貴經濟文選》
基本信息
書籍作者:陳佳貴
圖書出版社: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
圖書類別:經濟
出版時間:2010-01
開本:16開
頁數:294頁
ISBN:ISBN 9787802219793
簡 介
本書為《中國時代經濟名家經典文叢》之一,涵蓋了中國著名經濟學家陳佳貴的代表性文選,包括論企業對市場的適應性;關於企業生命周期與企業蛻變的探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重塑市場主體;對台灣公營企業民營化的考察;中國不同所有制企業治理結構的比較與改善;現代企業管理理論與實踐的新進展;積極應對全球金融危機促進我國企業創新轉型;產權關係重組、政企分開與減輕企業負擔;正確處理企業改革、管理和發展的關係;關於加速發展我國外向型企業集團的研究;試論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目標模式;關於加強行業管理的探討;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企業組織結構的調整改革;中國工業經濟的改革、開放和發展;工業現代化的標誌、衡量指標及對中國工業的初步評價;工業發展、國情變化與經濟現代化戰略;中國地區工業化進程的綜合評價和特徵分析;從高速增長走向和諧發展的中國經濟等。比較集中反映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經濟學家對社會主義建設的貢獻,反映經濟科學的繁榮發展歷程,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用價值。
目錄
論企業對市場的適應性
關於企業生命周期與企業蛻變的探討
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重塑市場主體
對台灣公營企業民營化的考察
中國不同所有制企業治理結構的比較與改善
現代企業管理理論與實踐的新進展
積極應對全球金融危機促進我國企業創新轉型
產權關係重組、政企分開與減輕企業負擔
正確處理企業改革、管理和發展的關係
關於加速發展我國外向型企業集團的研究
試論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目標模式
關於加強行業管理的探討
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企業組織結構的調整改革
中國工業經濟的改革、開放和發展
工業現代化的標誌、衡量指標及對中國工業的初步評價
工業發展、國情變化與經濟現代化戰略
中國地區工業化進程的綜合評價和特徵分析
從高速增長走向和諧發展的中國經濟
當前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存在的幾個問題
當前的經濟形勢與巨觀調控
深化改革,規範政府投資的資金來源和投資行為
進一步提高巨觀調控的有效性
關於建立環北部灣北部經濟區的建議
深化對壟斷行業改革的認識
國有企業改革要著眼於搞活整個國有經濟
緩解能源供需矛盾,確保我國能源安全
努力提高我國製造業國際化的質量和水平
論國有經濟主導作用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