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伯衡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06
- 逝世日期:1939
- 性別:男
- 籍貫:山東汶上
人物生平,人物經歷,
人物生平
1935年,畢業後在濟南齊光中學任教務主任。並成為《齊光校刊》的主要撰稿人。
1937年10月,他投筆從戎,並先後與中共魯西南工委和中共東平縣委書記萬里取得了聯繫。
1938年2月,陳伯衡與魯西南工委派來的共產黨員劉星等人,一起在汶上申垓村(現屬梁山縣)附近的永安寺發動汶上永安寺武裝起義,建立了汶上縣人民抗日自衛隊。陳伯衡先後任挺進隊長、東進梯隊司令、六支隊一團團長。
1938年秋,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9年3月,在鄭海戰鬥中犧牲。
人物經歷
1931年,考入北大經濟系不久,就與進步師生有所接觸。“九一八”事變後,他為大片國土淪陷和蔣介石集團的賣國行徑痛心疾首,踴躍參加了赴國民黨南京政府請願示威活動。之後,他通讀了《資本論》等進步書刊,逐步接受了馬克思主義。
1935年北大畢業,他被濟南齊光中學聘為教務主任,革命思想更加活躍。他介紹北大同學、共產黨員楊啟哲到齊光中學當代課教師。當楊受到反動當局注意後,他及時幫助其離開學校。
1936年10月19日,魯迅逝世。陳伯衡懷著極大悲痛,主持《齊光校刊》編髮悼念魯迅專號,並親筆撰寫了1.3萬餘言的《魯迅先生的戰績和思想》一文,以馬克思主義觀點,精闢闡述了魯迅思想風格的形成及其偉大戰鬥實績。這篇慧眼獨具、風格近乎魯迅的全面介紹和歌頌魯迅的雜文,不僅在當時堪稱屈指可數,今天看來,也不失其科學價值和戰鬥光輝。在這期校刊上,他還以沉慟高昂的筆觸,為魯迅題寫了一副百字輓聯,深切表達了他決心發揚魯迅精神,誓同侵華日寇和漢奸走狗血戰到底的豪情壯志——橫世噩噩,儘是阿Q相;端賴闊斧大筆淨吾華族魂與血,孰料竟而散手以去,吶喊搖旗恐絕緒,吁嗟,彷徨……!彷徨?更須揮淚思奮發。舉目滔滔,遍地漢奸蹤;正待冷潮熱罵誅彼醜類鬼蜮心,不意從此“埋掉拉倒”,“打狗落水”復屬誰?嗚呼,而己……!而己?只得偷暇哭先生。在此前後,他還於《齊光校刊》上發表了《目前教育的危機》、《青年在學校》和《關於“數”》等文章。前兩文尖銳批判了教育界嚴重存在的崐官僚化、八股復活等時弊,後一文則通過對“數”的概念形成、發展和“數”與“量”的辯證關係等論述,巧妙而深刻地宣傳了馬克思主義的哲學思想和世界觀,表明了此期的陳伯衡不僅是一個愛國者,而且已是一個 接近成熟的馬克思主義者。
1936年12月“西安事變”後,蔣介石發表了臭名昭著的《西安半月記》及在南京機場《對張楊訓話》二文。國民黨教育部通令全國中等以上學校停授國文課,以此二文為教材。陳伯衡佯若不聞,照常講授國文課。
1937年初,胡風根據魯迅生前授意和中共抗日民主統一戰線政策撰寫的《文學與生活》一書出版後,他立即帶頭在高年級中講授。
1937年10月,日軍逼近濟南,齊光中學舉校南遷。經汶上時,他聽說舊友劉起文、曹志尚等準備組織抗日隊伍,遂產生強烈共鳴。毅然決定留汶舉義,共赴國難。當時,起義籌備者們面臨的首要問題,是舉什麼旗,跟誰走。陳伯衡以其固有威望和嶄新革命思想,很快統一了大家認識:堅決依靠共產黨!他通過種種關係,兩赴濟寧,終於找到中共魯西南工委,要求負責人江明派人指導。江明熱情讚揚了汶上義士們的高度愛國主義精神,委共產黨員劉星以中華民族抗日解放先鋒隊名義,協助陳伯衡等組織骨幹、發動起義。此後,他和劉星、曹志尚、劉起文等分頭行動,走村串戶,從人員、槍枝、錢財等方面,做了大量動員籌備工作。
1938年2月5日,他同劉星等於永安寺正式領導起義,在魯西南一帶率先拉起了有共產黨員指導參加的抗日隊伍——汶上縣人民抗日自衛隊。同年5月,自衛隊編為范築先部第十支隊挺進隊,陳伯衡任隊長;10月,與東平地方武裝合編為十支隊東進梯隊,他任司令員;12月,編為八路軍山東縱隊六支隊一團,他任團長。他和戰士吃一樣的飯,穿一樣的衣,冬睡草窩,夏宿野地。憑著一腔熱血和大智大勇,帶領戰友們克服生活、裝備上的種種困難,衝破敵人層層封鎖,先後轉戰於汶上、東平、平陰、聊城、冠縣等黃河之濱的十幾個縣,一次次給日偽軍以沉重打擊。自衛隊成立之初,未建立黨的組織,一度與中共領導機關失去聯繫。究竟如何帶好這支新生的抗日隊伍,同強大的敵人進行有效鬥爭,開始並不十分明確。他一面向曹志尚等有軍事經驗者請教,一面認真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書籍和《水滸傳》、《三國演義》等描寫戰爭的名著,以其聰慧的悟性和卓越的指揮才幹,帶領戰友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當時,由於受到日偽和國民黨雙方鉗制,生存處境十分困難。為粉碎敵人相互勾結的罪惡陰謀,爭取各種力量聯合抗日,他在帶領戰友深入發動民眾的同時,向流亡中的國民黨汶上縣政府開展了統戰工作。一次,他帶領幾名精幹戰士赴沙河站同國民黨縣長崔百朋磋商避免磨擦、共同抗日問題,因發生爭執,雙方衛兵忽地抽槍對峙起來。崔百朋嚇呆了,不知所措。陳伯衡卻鎮靜如常。他以沉穩威嚴的大將風度向雙方衛兵命令道:“都把槍收起來!我們是來談問題的,不是來幹仗的!”一句話穩住了局勢,使談判得以繼續進行,並取得初步成果。1938年部隊進駐東平縣葦子河村。偵察員扣留了一名受日軍收賣、傳遞假情報的郵差。不少人主張將其就地正法。陳伯衡勸阻說:“他是一時受敵人蒙蔽的窮苦百姓,我們要爭取讓他為我們服務。”他繼之做了一番分析,使在場同志茅塞頓開。經過教育,郵差果然痛改前非,向部隊提供了不少日軍情況。陳伯衡領導的這支起義部隊,很快受到東平縣地下共產黨負責人萬里的重視。
1938年春,他派杜子儉到自衛隊,幫助建立黨的組織。陳伯衡異常興奮地表示:“我們很歡迎你來!”之後,他更加嚴格要求自己,忘我地學習和工作。當年秋天被吸收為中共黨員。
1939年3月22日,他奉命率部赴東平鄭海一帶阻擊日軍。日軍倚恃裝備精良,驕狂直進。他抓住敵人這一弱點,利用地利人和有利條件,一接火,就將敵先頭部隊打了個落花流水。敵人惱羞成怒,動用迫擊炮、重機槍瘋狂頑抗。激戰持續了5個多小時。下午17時許,伯衡親臨迫擊炮陣地,指揮炮手發起最後反擊,不幸中敵槍彈,犧牲了。戰鬥結束後,中共魯西區黨委和115師師部,為其召開了萬人追悼大會。指出:他的犧牲,對六支隊一團乃至整個抗日戰場,都是一個重大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