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仿五

陳仿五,別名夢野,字軒五,號東方,室名二郎小舍。畢業於天津茂林書法學院。師從陳雲君李鶴年,工楷、行、隸,碑帖兼取,書作厚朴秀雅。其藝術事跡已被收入《中國當代書法家辭典》,現為安徽省書法家協會會員,安徽省亳州市書法協會常務理事,亳州市職工書法協會主席。亳州市供電局政工科長、政工師。中國當代民族書畫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人才研究所藝術家學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仿五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生於安徽亳州
  • 出生日期:1936年5月
  • 性別:男
紙墨濃淡顯真情,少年立志,筆耕不輟,收穫頗豐,

紙墨濃淡顯真情

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字,應該是記錄事物和交流思想的實用符號。而我國文字卻能作為藝術品供人品味、豐富人們的生活情趣,並讓人從中獲得精深的內涵,達到至美的藝術境界。

少年立志

陳仿五老先生原名陳廣治,父親陳子明,擅長柳體書法,享譽亳州。他三歲開始練書法,六歲時所寫毛筆字已受到鄉親們的誇獎,甚至有人預言,不久的將來,陳廣治一定會超過其父。隨後十年,陳廣治跟隨亳州當時有名的書法家何徽五先生學習,開始仍以臨帖為必修課。見陳廣治聰明靈慧,何徽五就讓他主修柳體書法,同時兼習顏體、歐體以及蘇黃諸家,初步領會中國字的結構規律。幾年後,陳廣治的書法在同學者中名列前茅,這讓何徽五欣喜不已。終於有一天,何徽五把陳廣治叫到面前,要為陳廣治改名為仿五,意思為仿照何徽五。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紀念何徽五的諄諄教誨,陳仿五至今仍然保留當年手抄的小楷尺牘一冊、習帖數幅,每一次翻閱,都會讓陳老先生想起恩師的教誨,激勵自己筆耕不輟。

筆耕不輟

1950年,陳仿五投筆從戎,成為一名光榮的志願軍戰士。1952年,他考入西北電力工程技校深造。由於學校與西安碑林距離很近,酷愛書法的陳仿五,只要一有空就到到碑林去觀看欣賞,然後回來根據體會進行書寫,兩年的臨碑大大提高了他的藝術素養。
後來,陳仿五被分配到四川成都工作,結識了擅長唐楷的老書法家余夢野,為了得到余夢野的真傳,陳仿五經常到余夢野家中為其研墨、牽紙,觀賞他的揮毫運筆用墨之法,於是對唐楷尚法之范,有了新的領悟。
1971年,陳仿五調回亳州工作,與書法名家羅舒庭先生交往頗深,兩人共同研討李北海《嶽麓寺》和亳州清代書法家梁讞的《江公救災記》、《貝葉經》等碑帖,這讓陳仿五又有很大的收穫。
1982年,陳仿五考入天津茂林書法學院函授部,得到陳雲君李鶴年教授的親授,開始了對“散氏盤”、“毛公鼎”、“大於鼎”的研究學習。接著,陳仿五對魏碑《鄭文公》、《張猛龍》、《張黑女》和漢隸《石門頌》等碑刻又進行了臨摹。為了研究魏碑,他曾經三到蓬萊,去揣摩那21塊魏碑的神韻。但陳仿五學書臨帖時,師古不泥古,取百家之長,同時又吸收西洋美術中的精華,從而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
顏語老先生這樣評價他的作品:“仿五的書法始終以秦漢鑄骨、晉唐育肉,囊括諸家之長,更融現實以求新,顧其作品,功力朴茂而凝重、圓韻而灑脫、俊逸而清曠、韻幽而格高,其筆線蒼秀、墨痕晶瑩、豐潤而不失骨力,挺勁而不顯燥枯。章法謹嚴穩妥,行款字句錯落有致,諸體兼備,新顏流彩。”

收穫頗豐

陳仿五在四十多年的書法生涯中,多次參展和獲獎。書法作品曾被李太白博物館、淮海戰役紀念館、汶上縣孔府博物館、武陵源碑林、華佗碑壁等收入,還有30餘幅作品在香港、澳門、台灣、新加坡等地展出。作品被收入的集子有《中國當代書法名家墨跡》、《中國當代墨友精品集》、《中國現代書畫家作品集》、《中國當代書法家傳》、《中國當代名家墨寶》、《世界現代著名書畫家真跡博覽大典》等。1999年,其書法作品入展北京九洲書畫院舉辦的“跨世紀中國藝壇奇才”展覽,並獲金獎。2000年初,又入選中國文聯舉辦的“全國民間工藝美術書法大展”,並被評為“特別金獎”。其事跡傳略輯入《中國當代書法辭典》、《中國當代藝術家名人錄》、《世界華人文學藝術界名人錄》等書。2004年,其作品又被聯合國收藏,並被吸收為世界教科文衛專家組成員。
2005年元月,陳仿五出版了建國以來亳州市第一本書法集《墨海留痕——陳仿五書法作品集》,著名書畫家顏語親自為其作序。
陳仿五先生的成就為書壇增輝,使鄉梓受益,但他在諸多榮譽和鮮花面前並未陶醉,他說:“我每跨一步,都來自文化底蘊深厚的黃淮大地熱土的養育,都離不開前輩諸家及藝友們所給的智慧和鼓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