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任之

陳任之(1894-1955)廣東信宜人。中央軍校高等教育班第一期,國民黨陸軍少將。1911年辛亥革命後,赴廣州參加民主革命,在林樹巍部當兵,參加了討袁驅龍戰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任之
  • 出生日期:1894年
  • 逝世日期:1955年
  • 籍貫:廣東信宜
1922年,任營長,赴高雷討伐陳炯明餘部。1925年,在國民革命軍蔡廷鎧部任連長,參加東征和北伐。1927年後,歷任營長、第60師第120旅第240團副團長、第19路軍副團長。1932年,參加淞滬抗戰。1933年參與福建事變,任第19路軍第5軍第9師副師長。抗日戰爭爆發後,回廣東組織抗日自衛團,並出任電白縣縣長、曲江縣縣長、廣東省西南行署警保處處長。抗戰勝利後居住廣州,任“高州同鄉會”理事長。1949年夏去香港定居。1957年11月病逝。
陳任之(1894~1955年),原名陳官曾,1894年出生,廣東省信宜市水口鎮陳村人。抗日愛國將領。
陳任之青少年時喜習武學軍,關心桑梓治安。鄰村被土匪搶劫,他自告奮勇,隨練勇前往圍剿。土匪突圍,他一躍而上,把匪首打死,奪得曲尺手槍1支。辛亥革命爆發,陳任之將曲尺手槍變賣得光洋作路費,赴廣州投奔民主革命,在林樹巍部隊中當兵。參加討袁驅龍運動。1922年冬,隨林樹巍赴高雷討伐陳炯明叛軍餘部,任營長。1925年,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第十師第二十八團連長,參加第一次東征。
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陳任之隨部隊打平江,攻占汀泗橋、賀勝橋,10月10日,攻下武昌。陳任之任少校副團長。在河南對奉系軍閥張作霖部作戰。於1927年6月中旬占領開封。旋迴師武漢,占領南昌,參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一”南昌起義。起義後,第十師在蔡廷鍇率領下離開南昌,經進賢縣到達鉛山,陳任之任蔡廷鍇部少校營長。1929年1月任第六十師一二O旅二四O團中校副團長。1930年8月15日,隨部隊攻占山東濟南。17日,成立十九路軍,陳任之任中校副團長。
1931年初,蔣介石調十九路軍進入江西,參加第二、三次對中共中央蘇區的“圍剿”。在江西興國高興圩與紅軍作戰,大敗,人員損失過半。撤退時,找不到一個老百姓抬擔架,把所剩下的士兵作擔架隊都不夠。陳任之深有體會地說:“得人者昌的共產黨是不可戰勝的。”從此,他吸取教訓,決心不再與共產黨打仗,積極擁護抗日主張。
1932年1月28日,日本侵略軍向上海的閘北、虹口、楊樹浦、吳淞口等地大舉進犯。駐守淞滬的十九路軍奮起抵抗。任中校副團長的陳任之,對全團官兵進行參戰動員:“……過去,我們在內戰中混了許多年,黑白不明,是非不分。今天總算有了抗日報國的好機會,如能為國家民族而戰死沙場,才真是死得其所,死得有價值,才不愧作一個軍人以終其生!”在他率領下,全團官兵鬥志昂揚,與日軍激戰。他身先士卒,並上第一線,以驍勇善戰著稱。抗戰有功,升任十九路軍補充旅第一團團長。不久,他隨蔡廷鍇返抵廣州,萬人空巷,列隊歡迎,稱他們為民族英雄;各方人士與報紙稱譽陳任之“勇敢善戰,屢挫敵鋒”。
1933年11月,“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史稱“福建人民政府”)在福州成立,十九路軍改為人民革命軍第十九路軍,下轄五個軍十個師。陳任之任第五軍第九師少將副師長。“福建人民政府”失敗後,陳任之被送至南京中央軍校高級班受訓。
1938年2月,在梅菉成立“廣東省民眾抗日自衛團第十一區統率委員會”,張炎任主任,陳任之任副主任,提出“抗戰利益高於一切”、“保鄉衛國,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槍出槍”等口號,號召各縣成立民眾抗日自衛團。不久,在張炎的推薦下陳任之出任電白縣縣長。1939年蔡廷鍇任第二十六集團軍總司令,把第十一區統率委員會改為第七區游擊司令部,張炎任游擊指揮官,陳任之任副指揮官。陳任之協助張炎,開展抗日活動,打擊同日偽狼狽為奸的反動勢力。
1941年任廣東省曲江縣縣長,在韶關創辦“高涼文化會”,宣傳抗日救亡。1944年秋,任廣東省政府西南行署警保處處長。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高州同鄉會”在廣州成立,他任理事長。1949年夏末,陳任之赴香港定居,任賢初農場經理。1955年11月在香港病逝,享年61周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