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仲欽

現任梅渚鎮下山泊村村委主任。在擔任村委主任的六年中,他和妻子葉國萍一心撲在帶領全村百姓創業致富上,他們立足下山泊村實際,帶動全村的織布戶,發揮集聚優勢,共同致富。記者到時,陳仲欽剛好去村民家中走訪,他的妻子葉國萍說:“老陳一大早就出門了,下午還要去外面的輕紡市場考察。”據葉國萍介紹,下山泊村有用紡機織布的傳統,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就陸陸續續有村民辦起了布機,也算是村裡的一大特色,但都是每家每戶各自從外面進原料,自己生產加工,再賣給來村里收購的布商,每個生產單位都相對獨立,織機戶受供應商和收購商的制約較多,因此收益較薄。村民們尷尬的處境,陳仲欽夫婦倆看在眼裡記在心裡,迫切地希望通過自己的雙手和頭腦改變這一狀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仲欽
  • 國籍:中國
  • 職業:公務員
記者在梅渚鎮政府工作人員的帶領下來到了梅渚鎮下山泊村,拜訪遠近聞名的紡織大戶陳仲欽夫婦。走在村裡的道路上,耳邊織布機運作的聲音此起彼伏,循著聲音便可看到不少村民的屋裡整齊地碼著一匹匹雪白的原布,數台織布機有條不紊地工作著,成為村里一道別具特色的“風景線”。
陳仲欽,41歲,中共黨員,現任梅渚鎮下山泊村村委主任。在擔任村委主任的六年中,他和妻子葉國萍一心撲在帶領全村百姓創業致富上,他們立足下山泊村實際,帶動全村的織布戶,發揮集聚優勢,共同致富。記者到時,陳仲欽剛好去村民家中走訪,他的妻子葉國萍說:“老陳一大早就出門了,下午還要去外面的輕紡市場考察。”據葉國萍介紹,下山泊村有用紡機織布的傳統,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就陸陸續續有村民辦起了布機,也算是村裡的一大特色,但都是每家每戶各自從外面進原料,自己生產加工,再賣給來村里收購的布商,每個生產單位都相對獨立,織機戶受供應商和收購商的制約較多,因此收益較薄。村民們尷尬的處境,陳仲欽夫婦倆看在眼裡記在心裡,迫切地希望通過自己的雙手和頭腦改變這一狀況。
2010年,陳仲欽報名參加了農村實用人才創業培訓班,系統學習紡織生產理論知識,並去紹興縣柯橋輕紡市場進行了參觀。經過一系列的培訓和參觀,夫妻二人創業致富的眼界和思路拓寬了。同時,他們利用空閒時間自學了紡織印染的相關理論知識,提高了自身的理論知識水平,尤其是在紡機織布技術方面,有自身獨到的研究。
在數次到柯橋的輕紡市場考察後,陳仲欽發現當地隨著紡織市場總體形勢的變化,已經大範圍地更新了硬體設備和技術,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於是,回到村里後,他和妻子對村裡的織機戶一家一家地走訪,向他們傳授經驗、介紹紡織市場對產品質量的新標準新要求,並建議村民從長遠考慮,更新老舊的機器,引進新的設備技術。在他們夫妻倆的不懈努力下,下山泊村的織布機現已全部換成了新機器。葉國萍告訴記者:“新的機器速度快,自動化程度高,噪音也小,最主要的是安全。舊的機器都是手動機,操作時梭子速度很快,一不留神就會傷到手,很危險。”新機器的引進大大地提高了村里織布產布的效率,原先老機器每台每天的效益只有20-30元,現在新機器則能達到每台每天60-70元,旺季時甚至能達到100多元。目前,全村共有500多台織布機,100多家織機戶,每戶少則有三四台織機,多則有七八台,形勢好時,加工費能達到每米布1元。與此同時,產出的布的質量也有了保證,織機戶們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利益。
雖說有了自動化的織機,對織布技術的要求不算太高,但要把產品做好、做精還是需要花大量時間來實踐和鑽研的。陳仲欽夫婦倆深入分析全村織機分布和產品產量後,引進了一台2萬多元的自動碼布機,然後聯合各織機戶將所有成品布統一集中,由專人加工處理,把原先需要大量時間和人力的手動碼布改為自動碼布,大幅度地提高了生產效率。同時,為了解決織機戶受原料供應商和收購商限制而獲利微薄的難題,陳仲欽夫婦創造性地以合作社形式,統一為各織機戶聯繫客戶,統一運輸車輛,統一銷售價格,集中到紹興拉貨和銷售,形成從原料到銷售的一條龍服務。“我們每個月都會付給機戶一部分的加工費,其餘的在年底結清。可以說,大家不用再擔心原料和出售,只需要把好加工這一關,更方便,更輕鬆,每年的收入也更穩定。”葉國萍如是說。
雖然目前紡織業整體形勢比較嚴峻,大大小小的紡織業者都面臨著原料價格上漲等各種挑戰,但陳仲欽夫婦倆沒有因此萌生退意,他們依然時刻把握著市場動態,依然定期去柯橋輕紡市場考察,了解最新的紡織市場行情,不斷尋找商機,並及時將最新的市場信息帶回村里,根據市場變化不斷調整經營策略,積極擴大客戶群,為全村織布戶爭取最大的利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