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仲岳

陳仲岳

陳仲岳(1932年—1996年),湖北省沔陽縣(現湖北省仙桃市)人,中共黨員,北京政法學院畢業。作曲家,國家一級作曲。系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湖北省音樂家協會理事、宜昌市音樂家協會顧問、《中國民間歌曲集成—湖北卷(宜昌卷)》音樂主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仲岳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湖北省仙桃市
  • 出生日期:1932年
  • 逝世日期:1996年
  • 職業:作曲家
  • 畢業院校:北京政法學院
  • 信仰:共產主義
  • 主要成就:作曲家,國家一級作曲
  • 代表作品:《山鳳》、《柳笛》、《竹鄉小哥妹》
人物生平,榮譽作品,創作精神,

人物生平

1949年4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任職於華東軍政大學文工團,從師於陳洪教授,學習配器、作曲。1958年轉業到宜昌地區歌舞劇團,先後任編導、副團長、團長、藝術顧問等。曾深入鄂西、三峽等地區,收集民歌萬餘首,發掘出一種古樸的兩個小三度疊織的“減三音歌”,並將其用於創作實踐。創作有十餘部歌劇音樂、百餘部舞蹈音樂及大量歌曲,其中舞蹈音樂《山鳳》及《柳笛》、《竹鄉小哥妹》等歌曲獲國家級榮譽及獎勵,《我們山區好地方》、《茶山姐妹迎朝暉》、《我從山裡來》、《祖國,母親》、《請你年年來桔鄉》、《三峽流泉》等歌曲亦流傳較廣。同時,創作有大型聲樂組曲《土家風情》等。其生平已被《中國音樂家辭典》一書錄入。
1932年6月出生於湖北省沔陽縣(現湖北省仙桃市);
1949年4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
1949年8月進入華東軍政大學政治部文工團工作,從事單簧管演奏;
1950年3月進入華東軍政大學文藝系實驗劇團工作,從事單簧管演奏;
1952年3月進入南京總高級步兵學校文工團工作,從事作曲、指揮;
1956年9月進入北京政法學院學習;
1958年12月進入湖北省宜昌地區歌舞劇團工作,從事作曲、導演,擔任編導;
1970年12月擔任湖北省宜昌地區歌舞劇團副團長;
1975年1月參加宜昌地區創作組,從事作曲,擔任副組長;
1978年10月擔任湖北省宜昌地區歌舞劇團團長;
1981年3月擔任湖北省宜昌地區歌舞劇團副書記;
1984年6月擔任湖北省宜昌地區歌舞劇團藝術顧問;
1996年6月2日因病醫治無效,在宜昌市中心醫院去世,享年65歲。

榮譽作品

1959年 男女小合唱《告訴爹和媽》榮獲全省優秀歌曲獎; 1962年 女聲獨唱《水庫的水綠油油》由中央和省台播放選入省優秀歌曲集;
1963年 女聲獨唱《我從山裡來》選入省《應徵歌曲集》、中國唱片社。並得到原湖北省省長張體學同志親切接見;
1964年 合唱《人民的世界屬於人民》選入省《應徵歌曲集》、中國唱片社;
1966年 合唱《身背太陽走山崗》榮獲全省優秀歌曲獎;
1966年 合唱《茶山姐妹迎朝暉》榮獲全省優秀歌曲獎,被湖北藝術學院(現武漢音樂學院)編入教材;
1969年 合唱《臘梅姑娘報春來》榮獲全省優秀歌曲獎;
1971年 舞蹈《追雞送蛋》被評為省優秀節目;
1978年 歌劇《血橙》榮獲省專業劇團戲劇創作三等獎、演出獎;
1980年 合唱《葛洲壩讚歌》、《悠揚山歌那裡來》、《我們山區好地方》受到呂驥等全國六十多位作曲家一致好評,歌曲在省里多次播放;
1984年 男聲獨唱《我愛峽江浪滔天》被錄成唱片全國發行;
1988年 女聲獨唱《那不錯》榮獲中國民間音樂舞蹈電視大獎賽創作二等獎;
1989年 合唱《我們是稅務專管員》榮獲省稅務系統創作獎;
1990年 合唱《多彩的生活》榮獲當陽市廠歌大賽創作一等獎;
1990年 舞蹈《請你到咱三峽來》榮獲省職工系統三等獎;
1990年 舞蹈《痕》榮獲省“新人新作”創作三等獎;
1990年 女聲獨唱《啊!工行》榮獲省工行系統優秀創作獎;
1990年 舞蹈《踏青》榮獲地區首屆藝術節創作一等獎;
1990年 男聲獨唱《架起風帆走峽江》榮獲地區首屆藝術節創作二等獎;
1990年 男女二重唱《竹鄉小哥妹》榮獲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聯環杯"銀獎;
1991年 女聲獨唱《柳笛》榮獲首屆長江歌手“宏達杯”一等獎;
1991年 舞蹈《丹鳳朝陽》榮獲省職工系統一等獎;
1991年 女聲獨唱《我是峽江山歌手》榮獲省”陸羽杯“創作獎;
1991年 舞劇《愛的回歸》在全省”學雷峰,學兩蘭“表演中榮獲創作二等獎;
1992年—1996年 陳仲岳在病重期間仍堅持創作,創作出《情滿三峽》、《香溪情》、《我是三峽一滴泉水》、《虎仔》、《水蕩蕩水漣漣》、《美滿幸福》、《請你年年來桔鄉》、《捧出生命的曙光》等一批膾炙人口的歌曲,並參加第一屆、第二屆中國三峽藝術節的大型音樂創作。

創作精神

陳仲岳認真學習貫徹執行黨的方針與政策,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在反動亂,反暴亂中立場堅定、旗幟鮮明,始終和黨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在文藝界”走穴“成風的年代,態度明確,堅守本職工作崗位,堅持”二為“的方向,堅持走民族、走民間的道路;在日常工作中能按共產黨員標準發揮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
長期深入生活,向民族、民間音樂學習
1958年陳仲岳從部隊文工團轉業到宜昌地區。當時地委安排的第一項工作就是深入生活、採風、創作、演出。年復一年,從手記筆錄到背著二十多公斤重的交流電錄音機,上山下鄉。從三洋"磚頭式”錄音機到微型收錄機,一次又一次的學,一本又一本的記。特別是在“知天命”之年,組織上派他參加全國一個重大“工程”項目——民歌集成的收集整理工作。陳仲岳與其他同志共收集整理地區民歌一萬一千餘首,並從中發現世界上罕見,宜昌地區獨有的“減三音歌”,還專文提出“小三度音階”的論點。
陳仲岳同志(照片2)陳仲岳同志(照片2)
1988年上半年,由陳仲岳擔任音樂主編的《湖北民間歌曲集成—宜昌地區分卷》16開,824頁,由湖北省民眾藝術館正式印發,共發表民歌960首。
1988年12月,由武漢音樂學院民研系主任楊匡民教授擔任主編的《中國民間歌曲集成—湖北卷》(上、下冊)由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新華書店北京發行所發行。陳仲岳為該卷編委,其主要職責是負責鄂西南及宜昌地區民歌的編輯工作,全書16開,1633頁,共編入湖北民歌1380首,其中宜昌地區民歌206首,占全卷的15.22%。該書經全國藝術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批准為藝術科研重點項目,其編委會被國家文化部、國家民委、中國音樂家協會授予“先進集體”稱號。
沒有長期的深入生活,沒有積累大量的民歌素材,是完成不了這浩大的工程的。陳仲岳所創作的所有作品中,成功和比較成功的作品大都是取材於民族、民間音樂。這是他一直以來最堅實的創作基礎。
為弘揚民族文化而努力創作
在港台歌曲風靡的年代,存在一些專業和業餘的音樂工作者,他們熱衷於“記譜、照抄、照搬”音樂,將原創音樂的價值取向偏離。部分從事民族音樂的創作者也為本行業的“窮、苦、累”而嘆氣,因此民族、民間的作品越來越少。當時,陳仲岳並沒有隨聲附和,反而認為他作為一名音樂工作者,黨培養了他四十多年的專業,他必須堅持走民族音樂的道路,而且一定要走到底。
陳仲岳並沒有違背他當年的誓言,通過長期不懈的音樂創作,宜昌本土的民族音樂得到了極大的帶動,不少年輕音樂工作者,也受其鼓舞,加入其中。陳仲岳創作的《我是三峽一滴泉水》、《請你年年來桔鄉》等民族歌曲,也成了當地廣為流傳,為百姓所傳頌的佳曲。"遵循黨的指示,滿足民眾要求“這是他最大的創作動力。
刻苦鑽研,不斷創新
陳仲岳運用民歌素材創作的同時,注意把握時代脈搏,不斷創新。其中,合唱《我們的祖國》它是以民歌為素材,保持民族風格特色,又有新時代的陽剛之美。七一晚會中的合唱《走向未來》既是讚頌,又富有朝氣,這些歌曲都受到廣大觀眾的好評。1991年5月獲得首屆長江歌手”宏達杯“大賽創作一等獎的《柳笛》,它是融三種唱法(美聲、民族、通俗)為一體的新派民歌。
多年來的實踐創作告訴陳仲岳,要取得成功,就必須刻苦鑽研,不斷創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