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二郎

陳二郎

陳二郎是明末清初的秀才商人,其機智聰明、孝老愛親、樂善好施、幽默詼諧的傳奇故事,在沅澧大地、湘西乃至湖北、四川等地廣為流傳,被譽為“江南的阿凡提”。

2016年,“陳二郎的故事”被列入第四批“常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基本介紹

  • 別名:“江南的阿凡提”
  • 所處時代:明末清初
  • 出生地:中國湖南省臨澧縣陳二鄉
  • 本名:陳二郎
事跡簡介,人物評價,

事跡簡介

陳二郎,明末清初人,出生在今臨澧縣陳二鄉興安村陳家塝,是一位深受老百姓喜愛的鄉賢達人。其父親曾讀過私塾,以種田為生,母親是一位賢惠善良的農家婦女。陳二郎在家中排行老二,父母為其取名陳二郎。
陳二郎從小天資聰穎,記憶力超人,5歲入私塾,7歲便能吟詩作對,老師稱其為“神童”,他14歲經府試考取了俗稱“秀才”的生員,並被選拔進京城國子監讀書。後來因父親病故,母親體弱,陳二郎毅然回家奉母,不再求取功名。為了全家生計,陳二郎舉家搬到5里之外的前山鋪(今陳二鋪墟場),開了一家小飯鋪,取名“陳二郎飯鋪”,誠實經營,熱情待客,生意興隆。後來陳二郎又在家辦起了私塾,免費招收當地農家子弟。
每逢春節或鄉鄰婚喪喜慶,他總是主動書寫對聯、祭幛,不收分文;鄉鄰夫妻不和、鄰里糾紛、子女不孝,他總是主動出面勸和、化解矛盾;窮人受到惡人欺負,他總是利用自己超人的智慧、機智的手段為其打抱不平,讓受害的百姓贏得舒服高興,讓對方輸得無言以對、狼狽不堪,即便對方是位高權重的縣衙府台,他也毫不畏懼,挺身而出,伸張正義。
陳二郎敢於擔當的名聲越來越大,沅澧一帶、湘西乃至湖北、四川等地的窮苦百姓,遇上官司甚至大小難事,都慕名而來,他一概應承,在所不辭。因此,在這些地區,也廣泛流傳著許多關於他與貪官、地痞、惡人鬥智鬥勇的精彩故事。
為了表達對陳二郎的敬意,當地百姓在他離世後一致同意將原前山鋪改為陳二郎鋪,為方便稱呼,雍正七年(1729年)改陳二郎鋪為陳二鋪,民國初年設陳二鄉,陳二鋪則為鄉公所所在地,陳二鋪本土則為陳二村,陳二鄉、陳二村的名稱自此沿用至今。為了紀念陳二郎,陳二鋪墟場上幾百年來一直保持著一家陳二郎飯鋪,後來又出現了陳二郎商店、陳二郎理髮店等。新中國成立後,這裡又設立了陳二中學,陳二中心國小,課餘老師們也經常會給學生講述陳二郎當年的故事。

人物評價

在百姓的心目中,陳二郎是一位值得敬仰的民間賢達,連續幾輯的臨澧縣誌選載了他的有關故事,並對其品德給予了高度評價。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結合國家三個集成的編撰,臨澧縣文化館也集中收集了陳二郎流傳於民間的故事百餘篇。這些故事中,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是他妙語連珠的吟詩作對,儘管是臨場發揮、見子打子,但詞句幽默詼諧,正中要害,而且對仗、平仄嚴謹工整,充分展示了陳二郎深厚的文學功底,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他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為百姓排憂解難,對於當時的社會穩定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彰顯了鄉賢文化的價值,被譽為“江南的阿凡提”。
為更好地保護和傳承陳二郎文化,作為陳二郎的故里,臨澧縣陳二鄉已將“陳二郎的故事”申報為常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並開展了以“講述陳二郎故事、弘揚陳二郎精神、開發陳二郎產品”等為內容的“陳二郎”品牌創建活動。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