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淵源
陳三五娘傳說傳播於福建閩南、廣東潮汕、台灣和東南亞閩南華僑聚居地區,是一個廣泛流傳於閩南文化圈的傳說。泉州市洛江區河市鎮梧宅村是故事主人公陳三的故鄉,至今還保留的“青陽室”“倒榕”“陳三壩”“水槽”“鐵山宮”等,傳說是陳三的讀書處及其他遺蹟。陳三五娘傳說在村里歷代相傳,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陳三五娘傳說始於宋元期間發生在泉州和潮州一對青年男女的戀愛原型,並在民間廣泛流傳。明代文人將其編成小說《
荔鏡傳》,敘南宋景炎間(1276—1277年)泉州書生陳必卿(陳三)與潮州王碧琚(五娘)衝破禮教自由戀愛的故事。據清代潮陽人鄭昌時《韓江見聞錄》記述和明萬曆的戲曲演出本《荔枝記》,明嘉靖丙寅年(1566年)的刊刻本《荔鏡記》,及至現代形成膾炙人口的泉州梨園戲《陳三五娘》演出本,戲演泉州書生陳三(伯卿)送哥嫂去廣南赴任,路經潮州,邂逅黃九郎之女五娘,一見鐘情,幾經曲折,終成眷屬。從故事原型、民間傳說到戲曲、曲藝、民間唱本、長篇小說、電影等,形成了陳三五娘傳說的各種不同的文藝表現形式。
文化特徵
內容架構
陳三生活在南宋末年,名麟,字伯卿,排行第三。20世紀中葉曾經發現刻有陳三墓志銘的碑石,稱陳三是個“風流倜儻,工詩善文,無意仕進”的人物,他自從游潮州娶了黃九郎的第五女碧琚為妻之後,就隱居林泉。
在泉州還流傳著很多戲文以外的傳說。陳三故里在洛江區河市梧宅,直至20世紀七十年代,鄉人還能指認陳家故宅的大磚埕。村外有一道水壩,就叫陳三壩。傳說陳三五娘夫妻雙雙投井自殺。有說南宋末年,元兵入泉州,大肆殺戮,陳三因“不願受辱”,夫妻雙雙投井。有說陳家後來遭人陷害, 宅院被官兵火毀,出逃中,為考驗陳三,五娘故意落在後面,躲在大樹後,還將一隻繡鞋丟在路旁一口井邊。陳三誤以為五娘失足落井,痛不欲生,縱身入井,五娘見鑄成大錯,也投井自盡。另一說是起因於五娘與小姑鬥嘴受陳三責備,益春設計將五娘藏到花叢後,把五娘的一雙繡鞋放在井邊,乘陳三在涼亭看書,益春抱起一塊大石扔進井裡,陳三誤以為五娘賭氣投井自盡,痛不欲生,栽到井裡,五娘見狀後悔莫及,也投井自盡。更有傳說男人死後,如果被女人壓在上面,除非“麻雀開步走,松樹倒翻根”,否則不得超生。朋山嶺下就有一棵老松樹歪倒在路邊,這就是北門外有名的“倒松”。傳說陳三的兄長陳伯賢,歸家途中,至朋山嶺,見家宅大火沖天,夫妻雙雙吞金自盡。也有說陳伯賢因抗元而死,現代泉州農村還有奉祀陳運使的宮廟。還傳說有一年演《審陳三》,陳三墓柱折斷,鄉人從此不演該劇。 陳三五娘傳說佐證了閩南民俗和戲曲文化的歷史淵源。
藝術特徵
民間講古、唱本是陳三五娘傳說的內涵與主要表現形式,而戲曲定格於一種故事,偏向於藝術,民間傳說更豐富多彩,紮根於民俗,與民俗融為一體;戲曲和文人小說經過加工,民間傳說更具草根性,體現了民間的價值觀念,既歌頌了自由戀愛,又凸顯強烈的善惡倫理觀念,敘述方式口語化、平民化、生活化,曲折生動,自然流暢。
陳三五娘傳說篇幅巨大繁複,情節曲折生動,敘事引人入勝,繼承傳統的講古技巧。陳三五娘傳說所表現的自由戀愛觀、善惡倫理觀、人生價值觀和開放寬容、愛家愛鄉精神等方面,體現了優秀的傳統人文思想。傳說在與歷史、地方文化的互動中不斷地豐富內容和創造各種各樣的表現形式,體現了閩南文化的生命力和創造力。
表現形式
陳三五娘傳說從歷史故事、民間傳說,明代泉州傳奇文言小說《荔鏡傳》(祖本)、嘉靖前後的《荔枝記》及《荔鏡記》演出本,到現代膾炙人口的梨園戲《陳三五娘》演出本,戲文增加了元宵賞燈、林大托媒、陳三遊街、陳三磨鏡、陳三為奴,益春留傘、巧繡孤鸞、林大逼婚、五娘斷約、夜奔泉州等情節,而另外一些出目,如林大告狀、五娘探牢、發配崖州、小七送書等則融入民間傳說。後來又衍生了曲藝、舞劇、話劇、長篇小說以及電影戲曲片、故事片等文藝形式,並且成為學術界一個研究課題。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陳三五娘傳說流傳七八百年,世代傳承,繼承傳統的講古技巧,具有悠久的歷史價值和較高的文學性和藝術性。傳說還融進了閩南的風土人情,傳承過程中又與民俗結合,是研究民俗學的珍貴遺產。
以陳三五娘傳說為基礎的戲曲作品《荔鏡記》《荔枝記》系列及弦管曲目,流傳區域廣泛,既是閩南語系民間文學藝術的代表作,又是台灣、海內外數千萬閩南人文化認同的鄉音。
傳承人物
黃九成,男,漢族,1941年10月出生,泉州羅溪人,2018年入選福建省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傳承項目“陳三五娘傳說”。1972年拜黃謹慎為師,學習南音工乂譜及噯仔吹奏法,熟悉南音指、譜、曲,從南音唱詞中領悟到民間流傳的陳三五娘傳說,曾多次拜訪許書紀、劉浩然、林勝利、吳喬生等專家學者,聽他們講述了陳三五娘傳說,並收集了不同時代的各種陳三五娘戲劇版本,還有《陳三全歌》《奇逢全集》《曲藝資料》《民間故事》等重要資料,並對傳說中現存的陳三壩、三舍村、讀書室及陳三墓、陳三井等遺址實地考察,為挖掘陳三祖籍地文化資源不懈追蹤,收集、整理泉州、台灣史學界新老史學家研究論文,出版《陳三五娘閩台論文選》。並通過南音教學、南音培訓、南音比賽等活動,向學員講述陳三五娘傳說,推動陳三五娘傳說項目進校園,傳承、傳播陳三五娘傳說。
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
泉州市洛江區文化館獲得“陳三五娘傳說”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項目保護單位泉州市洛江區文化館評估合格。
社會影響
社會活動
2021年6月12日,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區“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在洛陽橋舉辦。本次活動以“人民的非遺 人民共享”為主題,現場舉行開幕式,一曲陳三五娘南音唱段《因送哥嫂》拉開了非遺項目演出的序幕。
主要展覽
2017年12月8日至10日,在“泉州海絲嘉年華”洛江活動周期間,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區在橋南民俗文化展示館和洛江區非遺展示館舉辦主題展覽。展出期間,展示了涵蓋陳三五娘傳說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化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