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八盤掌

陰陽八盤掌,在清代也稱“陰陽八卦掌”,相傳為江南人董夢麟所創。陰陽八盤掌法根據八卦之理生八式,內有根基八手,還有根基八腿。此拳強調“八盤”指人體的八個部位,並有標記門戶的“四尺二寸八盤刀”器械,故又稱此拳為“陰陽八盤掌”。清亡後,此拳有較大演變。它在我國的武術史上,即在所謂“內家”拳技的發展上,是具有新的里程意義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陰陽八盤掌
  • 也稱:陰陽八卦掌、八盤掌
  • 所創人:江南人董夢麟
  • 根據:八卦之理
  • 八盤:指人體的八個部位
  • 代表之作:《中國武術史略》
武術,起源及發展,特點,武術著作,圖書信息,內容介紹,

武術

起源及發展

陰陽八盤掌法,相傳為江南人董夢麟所創。 八盤掌法根據八卦之理生八式,內有根基八手,還有根基八腿。 陰陽八盤掌在清代也稱“陰陽八卦掌”,簡稱“八卦掌”此拳強調“八盤”指人體的八個部位,(詳見第二部分“陰陽八盤掌的特點”的說明)的鍛鍊,並有標記門戶的“四尺二寸八盤刀”器械,故又稱此拳為“八盤掌”。
清亡後,此拳演變極大。據日本的中國武術學者松田隆智近年所著《中國武術史略》中“八卦掌史”所載:“八卦掌現因傳授的人不同而變得多種多樣,但在董海川以後,尹福和程庭華二人的傳授是主流。” 誠如此言,民初以來,社會上流行的八卦掌儘管千奇百樣,但技術核心總是以尹、程二人所傳的“老八掌”為依據。兩宗所傳的“老八掌”一半以上是相同的,只有三掌名稱有別,姿勢略異(相同的是單換掌、雙換掌、背身掌、翻身掌、三穿掌五掌;其餘三掌,尹傳為轉身掌、搖身掌,雙撞掌,程傳為回身掌、磨身掌、順式掌)。此外,松田隆智還發現,早於董海川就已經流傳有一種“陰陽八盤掌”,並推測後來流行的八卦掌是從這種掌法而來的。為此,松田隆智曾率領訪華團於八三年夏季來我國學習了“陰陽八盤掌”(見松田隆智當年所著《拳遊記》日文版的拍照和說明)。
河北省任丘市陰陽八盤掌成立三周年慶典河北省任丘市陰陽八盤掌成立三周年慶典
河北省武術協會和廊坊地區武術協會自一九八一年以來,對於迄今一直保留清代八卦掌興盛時期的原樣而延續相傳此拳的流傳地區的所有傳人和他們的技藝內容,做了多次深入的調查研究,終於發現,這些地區(文安、霸縣、固安和天津)所傳習的陰陽八盤掌,在技術內容上,從各個方面可以反映出八卦掌這一拳種的本來面目和來龍去脈,至於民初以來社會上流行的“老八掌”則是這個拳法中的某些重點部分(有的動作更換了新的名稱)。
根據實地調查,結合可信的歷史資料,剔去牽強附會並縱橫對照,反覆核實材料,現已清理出今天文安、霸縣、固安、任丘等地所傳習的陰陽八盤掌,首先傳入的是霸縣魏家營李振清(1830年前後-1900年)。
李振清於青年時期(1850年前後),帶藝投師,拜天理教八卦高手董夢林學陰陽八盤掌於河南。董夢林所學八卦已家傳三世。1870年前後,李振清回鄉傳出了此拳。
1888年,李振清的記名弟子固安縣獨流村人蕭海波(1863-1954年),將陰陽八盤掌從民間傳入了清朝的王府(莊親王府)。
李振清在霸縣參加義和團的革命鬥爭於1900年犧牲後,他的後期弟子文安縣任致誠(1888-1976年)繼李振清後,在家鄉一帶,又傳緒了陰陽八盤掌。 (注一)
在李振清前後所傳的弟子中,將八卦掌的特點風貌完整保存下來的,只有劉寶珍和任致誠、任樹楠、任致忠、任致和、薛振海、趙廷芝、蘇景田等人(李振清的弟子人稱“飛刀劉--劉寶珍”者,他在學李振清的陰陽八盤掌後,又跟董海川學了他的拳路,因此,他傳下來的拳路,和任致誠所傳的就有別了)。記名弟子蕭海波的傳人,今天尚有多人向下傳緒。(蕭海波為早期記名弟子,所學拳法不全,因義和團事件中斷學習,遠走他鄉)。
值得提出的是,任致誠生前為了將八盤掌這一優秀拳種的本來面目公諸於世,不惜自己的家業,變賣集資,於1937年將此拳著述成書,以《陰陽八盤掌法》的書名自費出版,贈送後學。這對於人們如何認識八卦掌這一項珍貴的武術遺產,貢獻出可作揣摩精研的樣本——特別是書中任致誠的拳照,其周身勁力上的表露,對於顯示傳統武術的精華所在,是歷歷可見的。
蕭海波生前曾經傳述。清代末年在北京的王官內外,自楊氏太極拳享名以來,武林同道每談“內家拳法,言必稱“太極,形意五行,陰陽八卦。這可見“八盤掌”或稱“八卦掌”原傳的名稱冠有“陰陽”二字在京畿的影響。
此外,八卦掌不僅名稱上標有“陰陽二字,而且在拳式動作上,還表現有“陰出陽入的手法(即起手為掌心翻上的“托掌”形式,落手為掌心翻下或向一側的“立掌”形式),當時武林以技藝相會,要害首先是通過起手、落手觀察手法和內在的勁力;“八盤掌”的手法既是如此,它在演練時也是如此,特別是演練時很少做“落手發力,常見的總是“托掌”形式,這種手法拳式原傳也冠有“陰陽”的名稱,後來也成為這個門戶的標誌。
陰陽八盤掌不僅在手法上反映“陰陽的意義,同時在步法上也有明顯的標記。據蕭海波傳述:劉緯祥等形意拳家與八卦門人交往之前,練八卦掌轉掌走圈的沒有人用“趟泥步”,步法都走“陰陽擺扣”。所謂“陰陽擺扣”即腳尖外展為“陰擺”、腳尖內收為“陽扣”的步法(李振清口傳稱作“陰踏陽扣”)。這裡,在步法上又可見八卦掌在清代給人留有深刻的“陰陽”印象的原因。
在武術技術的發展上,有的拳種如形意拳的勁力內容。許多地方表露出槍法上的勁力和持槍的動作形式,只是初學者總是不能先學槍法,然後再學拳法。由此,可以提供一個考察某種拳技基本動作形式確立時的來歷。陰陽八盤掌的基本手法動作規定為“托掌”的形式,那么,這個形式對於器械的基本練習如托刀,托槍、托劍等等,自然會給由拳腳進入器械練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由此可見陰陽八盤掌所反映的八卦掌的本來面日。
蕭海波在 1900年前後二十幾年的京畿武林交往中,曾結識有張長楨其人(被稱“醉鬼張三")。今天,人們很少了解張長楨究竟學過哪些拳法。據張對蕭自述,他學過“內八卦”‘乾字門’拳法”。1950年前後,張長楨之孫在京、津授拳時,也介紹過他祖父學拳的這一門派;他出示過這一門派的手法、步法標誌,與上述清代原傳八卦掌在手法,步法上反映“陰陽”含義完全相同。
人所共知,言八卦者然要包括“乾、坎、艮、震、巽、離,坤、兌八個卦象。張長禎所學的八卦掌既有“乾字門”之稱,顯然這家拳法是八卦掌最早原傳的一個分支。對照一下清《藍簃外史·靖逆記》 記載,“嘉慶丁已(1797年),有山東濟寧人王祥教馮克善拳法,克善盡得其術,庚午(1810年)春,牛亮臣見克善拳法中有.八方步’,亮臣日:爾步伐似合八卦。克善日:子何以知之?亮臣曰:我所習坎卦’。克善日:‘我為離卦’。亮臣曰:‘爾為離,我為坎,我二人離坎交富,備習其所習可也’。馮克善、牛亮臣是當時天理教起義的人物,這段記載卻不是為了說明天理教的什麼教義,而完全是說明這二入圍繞著拳法、門派的事情。1797年距蕭海波和張長禎交往時,是早在百年之前。可見,在清末北京盛傳八卦掌的很早以前(1797年是傳說八卦掌的某首傳人的出生年代,如此,則此拳盛傳年代當在二、三十年之後了),民間已有“坎卦、離卦”一等分支了;至於1900年前後在同樣隱蔽的情況下,又出現了張長楨這一個“乾卦”分支(張氏在清代是不公開顯示拳法門戶的)。
再向上追溯,1774年有在山東臨清州發動農民起義的傑出拳家王倫,他曾教授過徒眾的拳技中即有異伙(義和拳和八卦拳;王倫的副手盂燦,當時已是一個八卦拳家(見蘭州大學馬明達的《試論當前武術史研究中的幾個問題))。
現據開封師範學院歷史系等所著《李文成起義》所述,1810年馮克善和牛亮臣二人通過拳法上的“八方步幫(不是通過教義)互認同門(不是互認教會支系)之日,正是他們在河南滑縣進行天理教起義的活動之時,可是,《藍簃外史·靖逆記》的作者,並沒有將教義和拳法混為一談;這位作者寫得很清楚,…見……拳法中有……我所習……各習其所習……”可以斷定,在農民起義的教會活動中,人們互相授受,交流各種拳法,是很正常的事情——因為他們都要憑武藝殺敵的。
馮克善從山東濟寧人王祥學武藝,而王祥又學自何人,雖無記載,但他總是有師承的。牛亮臣和馮克善互認同門,但牛並不是王祥的學生,他自然又是有師承的。再早的山東陽穀王倫,他不僅會八卦拳,還會其它拳術,他對八卦拳可以說是兼善;王倫的副手盂燦,就已經成為專一的八卦拳家了。 由上看來,八卦掌這一個拳種在清代京畿興起以前,民間已有一百多年的流傳歷史。只是,有的傳人兼善其他拳法;有的傳人傳結了拳法的一部分而形成分支,有的傳人則是以此拳為專擅的了——孟燦就是以此拳著稱的。 馮克善等人事敗隱匿傳拳,雖未聞他再侍出八卦拳來,可是,後來李振清又在河南學到八卦掌,說明此拳仍是有人在輾轉相傳的。
1881年蕭海波曾在北京以“四尺二寸八盤刀舶的器械(此刀為李振清所贈)為門戶標記,會見了一個旅京的河南溫縣人陳仆其人。蕭、陳二人互演拳法,由此認了同門。當時陳仆已年屬八旬,可見陳學此拳至少要早於李振清學此拳二、三十年。這就是說,王祥傳拳之後,還是有些人在傳八卦拳的。
1955年有一十自西安旅津的劉君武其人(現天津尚有劉的師兄李棲風健在),曾在金銅公園向筆者和李輛風演示過他所學的“陰陽八卦掌,拳法與李振請所傳的一模一樣。劉介紹他的拳法學自河南的一個舊鏢行武師。可見,“陰陽八卦掌”陰陽八盤掌於清亡後是仍有所傳的。
1983年7月,濟南武協副主席陳濟生給河北省武協的信中說,“在1912-1919年我跟8o歲高齡的外祖父學習五子拳,八盤掌……我所學的八盤掌跟後來見到的任致誠著《陰陽八盤掌法》書的內容是一樣的。推算陳濟生外祖父學八盤掌的時間,也正是李振清學此拳的時代。看來,依據革命史料記載,八卦拳出現的地帶,河南方面傳有李振清等人,山東的王倫。王祥等人之後,陳的外祖也在延續下來。
總之,白1774年山東的王倫、盂燦、王祥等人傳有八卦拳始,至1850年前後李振清學拳止,這一時期八卦拳的流傳是此隱彼現的。由於出名的人物相繼組織發動暴動的規模之大,和他們往來於山東、河南、河北等地活動地區之廣,其中隱而不聞的八卦拳技精湛人士,是大有人在的。李振清自河南學藝後回鄉傳拳時,他對受業老師的姓名來歷,並未公開,這一點毫不為怪,因為這家拳法是來源於秘密抗清組織之中的。再從李振清於1900年投身義和團革命鬥爭中的犧牲精神來看,他總歸是和上述許多革命領袖人物一脈相連的。也因此給一些人留下了沽名釣譽和編造談拳淵源的空子。

特點

(一)技術命名的特點
陰陽八盤掌原稱“陰陽八卦掌,命名的含義,一個是由於它產生於抗清組織在組織戰鬥隊伍時的行軍布陣之法(如八卦陣法),因而它在拳技套路的編排上,定有八個基術拳式(通稱“八大式"),每一十基本拳式作為母式,再由一個母式推演出來一組變式(通常是七個變式,也稱“子式或“小式”),總計有“八八六十四”個拳式,以取“八八六十四卦”之數。蕭海波於1930年前後在天津傳拳時常說。“八大式就是八十陣勢”一個是陰陽八盤掌像太極拳,形意拳等“內家拳”那樣,首先注重人體內在方面的鍛鍊,此外,此拳更結合了農民革命隊伍革命戰鬥的切身經歷,對於人體內在鍛鍊的所得(如通過氣功”的鍛鍊所得),又進一步擴展到人體運動器官在拳技動作上發揮勁力的方面,因而把人體的八個部位(上肢的肩、肘、腕,下肢的髖、膝、踝和上體的胸與腹),謂之“八盤,定出每盤各自鍛鍊的指標,每盤並以八卦的“卦象”作為代表,促使練者銘記勿忘。由於這兩個原因,於是這一家拳技便使人感到具有“八卦卦象”的許多特徵。
(二)技術形式的特點
陰陽八盤掌的技術形式,:最顯著的特徵,是它的走轉行動毫不停息、手法腿法步法身法變化多端,姿勢時正時斜時轉時翻時起時伏,並且各個動作組織嚴密和技法上縱橫游擊、左右盤旋,大有衝鋒陷陣威力等一系列風格特點。因此,陰陽八盤掌的演練,給人以強烈的藝術感和實戰感。
(三)技術內容的特點
陰陽八盤掌的技術內容,更是有它的獨到之處,
1.在手法上,首先是標誌這家拳技門戶的“陰出陽入(即“托掌”形式)特點。達一手法的台理性,前面已經說過,即“起手”和“發力”是各有它們的作用的。在器械的運用上,如明代御倭名將戚繼光在講槍法時指出,決定“殺法”的有效用力部位是所謂的“拍位”,“拍位”不明,進槍無用;陰陽八盤掌創立時已經集中了實戰的經驗;因此,在拳技的手法問題上,如“出”和“入”不明,換句話說,即出手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變換手法進行發力,這一點不陰的話,同樣足會使手法失敗的。所以,陰陽八盤掌在清代,特別是以拳相會同門時,都是以“托掌”的形式作為門戶標誌的。
2.另一個是“托掌”手法形式的“長臂”特點。陰陽八盤掌的第五大式“地盤式”通稱“轉掌”,平舉伸向“轉掌”圓周路線的圓心的一臂,總是伸展得極長(有“塌肩”“墜肘”、“襄腕”等動作細節,保證臂力不致丟失),這樣會給技法上取得攻防的很大優勢。因為,指向目標的一臂長伸及遠,不但進攻得勢,並且更對自己最容易成為被打擊的目標——頭,起到有利的防護作用。達一點從長拳拳種所以稱作“長拳”,可以理解它的用意所在。
在腿法和步法上,陰陽八盤掌是步中有腿和腿從步出打,而不是腿法和步法各自孤立。如陰陽八盤掌作為根基的許多腿法中有勾、掛對手腿部的腿法“里勾腿”和“外勾腿”,有橫揀對手腰隙的腿法“里仙羅腿”和“外仙歲腿”等等,這些腿法都不是事先占用一腿做好支撐步子,然後才發出另外的一腿,而是隨著基本步法即“陰踏陽扣”步法,隨時隨地都可發出任何一腿的——因為“陰踏陽扣”的步法,每一起腿時,都是含有“提”、“踩”、“勾掛”等勁力內容的。須要說明;作為手腿並用特別J是以走步見長的拳技技術,腿法和步法的統一運用的基礎,就在於這種“擺扣”步法上面。
八卦拳不同於形意拳,形意拳的技法是直衝直進,沒有像“趟泥似地向前滑行的整體衝力是無效的;而八卦拳的技法,是在走轉盤旋之中手腿並用,因此,就必須是步法上每一起腿要能“提”能“踩”能“勾能“掛能“踢”能“踹”,如果採用形意拳的“趟泥步法不用說“趟泥”的一腿無法起用各種腿法,就是連走轉盤旋都要受到很大的限制了。
3.在身法上,陰陽八盤掌可以對照太極拳的“身正原則和形意拳的“斜中求正”身法,它——陰陽八盤掌一是針對自己的技術形式,確定下來手臂擰裹、身勢偏斜情況下的身法原則,即李振清口傳的“身法四正”原則。所謂的“身法四正,就是說,當擰臂、擰腰、裹肩、裹胯,身勢或偏或斜的時候,上體和頭、頸的“正中線”總是要和兩臂保持相對居中的部位。這樣的話,各式各樣手法上的斜側翻轉運用,都會取得整體的合力,否則,但是一臂一斜一轉地使用手法,不但不能發揮力量,並且出於外在對手的各種阻力,自身的穩定性都是不能保證的。這是陰陽八盤掌創立時,在對照太極拳、形意拳各家拳法的身法後,結合自己的
技法特點,在身法問題上向前做出的推進。
(四)拳式動作的組織編排和練法特點
陰陽八盤掌的鍛鍊目的,是緊緊不離全面發展人體體能和形成有效的拳技技巧的。
在武術史上,自太極拳運動突出地與古代吐納導引之術相結合以後,人們越來越加以認識到人體內在方面的鍛鍊,對於發展體能和提高技能的重大作用;而人體內在方面的鍛鍊,不採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是無能為力的——因為鍛鍊人體內在方面,不單單是要它們隨著各式各樣的動作被動性地得到促進,而是要它們都能服從人的主觀調動。因此,在我國的武術史上出現丁所謂的“內家拳”的鍛鍊,對於人體鍛鍊的問題,開闢了新的途徑。
武術運動中進行人體內在的鍛鍊,首先需要控制人的習慣動作和動作的習慣用力(即局部性的動作和身體某部的局部用力)。太極拳強調“用意不用力”,以此來建立起人體運動的一套新的意念控制系統。形意拳借鑑雙予持槍的用力現象,在拳法上強調“六合.(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以此來建立人體內外統一運用的機能系統。
陰陽八盤掌鑒於建立人體一個內外統一運用的機能系統是來之不易的,因此,在整個拳技動作的組織編排上,採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
陰陽八盤掌將全部拳式動作分成八個組,每組一個母式(大式)-和七個子式(小式)。八組的練習順序依次為樁法、腰肩法,掌法,腿法、步法、身法、手法和盤拳過手一的走法技巧變之法;按照李振請的原傳要求,樁法須鍛鍊三年而後再習他法——根據原傳的用意所在,明確了目的要求,今天就可於半年左右的時間內練好樁法了。
陰陽八盤掌的老傳統把樁法放在首位,就是要把人體內外統一運用的機能系統,在較易自如控制的靜態動作結構中建立起來,以防止在運動性動作上干擾新的結構關係的建立和無意中反倒加強了習慣形成的片面性的動作用力。
陰陽八盤掌樁法以後的各組拳式,對於拳、掌、臂、腿等動作的練習,並不是都放在跑圈子的“地盤式”中練習。因為,拳、掌、臂、腿等動作,特別是要求它們能夠發揮力量,那么,僅憑在走圈子中練習是不可能的——動作的次數也是不夠的,另外,拳,掌、臂,腿等動作,如果脫離了腰、身的動作關係,不但動作無力,而且用力也是失效的。所以,陰陽八盤掌全部拳式動作的編排,在樁法練習以後,由腰而腿而身逐一地通過鍛鍊再練習手法的運用直至最後行步活變(即“穿林式”),一環接一環地前後程式,表現了整個拳技動作組織結構的嚴密性、系統性和科學性。
通過上面對陰陽八盤掌的命名、技術形式、技術內容、全部拳式動作的組織結構等各個方面特點的介紹,可以看出,它在我國的武術史上,它在所謂“內家”拳技的發展上,是走向前進道路上的新的里程的。這一個新的演進(以此拳形成一個新的拳種流傳下來而論),至少是由1774年山東農民起義人物傳拳開始,到李振清學藝的1850年為止,發展起來的。所以,八卦拳已有二百年的歷史是可信的。

武術著作

圖書信息

中文名: 陰陽八盤掌
陰陽八盤掌
作者: 任致誠
出版社: 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書號: 9787537718219
發行時間: 2001年05月
地區: 大陸
語言: 簡體中文

內容介紹

[陰陽八盤掌法]相傳為江南人董夢麟所創。作者任致誠為董氏第三代傳人,拜武術名家[燕子李]李振清為師,練習八盤掌法數十年,深得武術秘訣而編寫此書。 八盤掌法根據八卦之理生八式,內有根基八手,還有根基八腿。本書對每招每式圖說詳明,指陳有法,倘如按圖索驥,可無師自通。
陰陽八盤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